叶叔华院士建议上海筹建“平方公里镜阵”数据处理中心
由数千个直径约15米左右的碟形天线组成世界上最大射电望远镜——“平方公里镜阵”(SKA),甚至能够听到宇宙大爆炸最初的声音,帮助人类探查外星生命的存在。昨天,在纪念中科院学部成立60周年活动上,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资深院士叶叔华建议,在我国加入这个望远镜“巨阵”基础上,上海筹建数据处理中心。
想象一下我们乘坐宇宙飞船正在太空飞行,遥远的星系发出美丽的光芒,四周一片空寂。如果借助一些特殊仪器,会发现周围的黑暗并不安静,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越是微弱的电磁波越可能蕴藏着宇宙最初的秘密。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一直试图运用各种高新技术捕捉来自太空中的电磁信号。正在澳大利亚和南非建设的“平方公里镜阵”,将人类探知宇宙的步伐又向前推进了重要一步。
“平方公里镜阵”项目,是全球科学家们设计的下一代射电望远镜,其观测范围、灵敏度和信息处理能力都将大大超过目前的射电望远镜,中国、澳大利亚、英国、南非等20个国家共同参与了这项国际合作项目。在绵延约3000公里的地理圈内,所有观测仪器用地下光缆被连接。在极高性能的计算引擎、超宽带连接以及能够处理天量数据的“大脑”帮助下,这个浩瀚壮观的射电天文望远镜集群,全部反射镜面对宇宙信号的接收面积总计达1平方公里,拥有史上最高的图像分辨率,灵敏度高于任何现存射电望远镜50倍以上。
与人们所熟知的哈勃望远镜相比,“平方公里镜阵”项目的宇宙视野有何不同?在各种各样的电磁波里,人类最容易探测到的是光波,哈勃望远镜就是用来收集太空里的光信号,所以它被称为“光学望远镜”。但是,光波只是电磁波里很小的一类;在光波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电磁波,它们只有借助功能强大的探测设备才可以捕捉到,射电望远镜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据了解,“平方公里镜阵”的第一项使命是直接收集从大爆炸到星系出现之前这段所谓“黑暗时期”的信息;它的第二项使命是研究星系、恒星的产生和发展,研究充斥宇宙大部分的暗能量和暗物质的性质;“平方公里镜阵”还有助于解释生命的起源、帮助探查外星生命的存在等。按计划,第一期300个射电望远镜将在2020年前投入使用,开始首期观测。科学家们相信,基于该项目人类将进入绘制宇宙地图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