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建设亚洲演艺之都,上音歌剧院打造淮海路文化新地标
▲从外观上看,位于淮海中路和汾阳路交界处的上音歌剧院优雅又不失朴素,淡黄色外立面与周围街道、上海音乐学院内的建筑形成协调的对话关系。
舞台上方点点星光映射于观众席,大堂五色彩绘散发着青春气息,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的引领下,记者首次走入即将投入运营的上音歌剧院,对这个集文艺演出、艺术普及、原创孵化、国际交流为一体的亚洲一流文化设施一探究竟。
▲剧场内波浪般的蓝色座椅与舞台顶部的星光交相辉映,天花板上的五色彩绘散发出青春气息。
“2018年,上海提出建设‘亚洲演艺之都’的目标,上音歌剧院的落成将承担起公众艺术教育普及和歌剧艺术推广的责任。”廖昌永表示,随着上海经济建设日益繁荣,人民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从交响乐在市民中的普及到音乐剧市场在申城的火爆,上海观众对歌剧的欣赏需求也将是大势所趋。“希望未来的上音歌剧院,能成为淮海路上引领歌剧观演潮流的文化新地标,将音乐融入城市血脉,助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彰显上海城市精神。”
硬件设施对标国际顶尖歌剧院
据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侯立玉介绍,上音歌剧院是一幢八层综合体——地下三层,地上五层,最高处建筑高度为34米。剧院拥有一个1200座中型歌剧厅和歌剧、管弦乐、合唱、民乐四个排演厅,以及一个专业学术报告厅。据悉,上音歌剧院可以满足歌剧、舞剧、音乐剧、室内乐、交响、民族交响乐等不同艺术门类的演出需求。
▲上音歌剧院内的管弦乐排练厅。
记者一进剧场,就感到环境瞬间变得安静。原来为了让观众提前进入观演情境,设计师在大厅也做了隔音处理。剧场内马蹄形结构让观众观演感受更为贴近舞台,即使在三层也不会觉得太过遥远。
独特的可升降反声版和有开合功能的乐池设计,则为各类声乐、器乐演出提供一流的声场效果。
座椅后方字幕显示屏可提供包括中文在内的九种不同语言的字幕切换,这一技术更是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等国际顶尖歌剧院同步。
随着5G时代来临,上音歌剧院也将在未来尝试智能化剧场运营。据上音歌剧院管理中心主任冯岚介绍,剧场有望采用人脸识别、智能停车等服务,并充分利用大数据整合周边商圈资源,为观众营造更便捷和温馨的观剧体验,让上音歌剧院成为一个真正“有温度”的剧场。
“上音主体、歌剧特色、学术高地、市场运营”
廖昌永以“上音主体、歌剧特色、学术高地、市场运营”16字,为上音歌剧院的未来“保驾护航”。歌剧院旨在充分整合上音优质资源,展示学院教学、国际化办学和创作实践成果;引进国外优秀歌剧制作,孵化更多国内原创作品,推动歌剧在上海的普及;以专业运营团队面向社会服务大众。“希望在淮海路这个上海文脉和人脉汇聚的地方,上音歌剧院能够拉近市民与艺术和剧场的距离。”
▲大堂五色彩绘散发着青春气息。
上音歌剧院承载着无数上音人的梦想和情怀。因此,上音策划了一系列优秀原创作品作为上音歌剧院的开幕演出。其中包括民族歌剧《贺渌汀》、集合新中国优秀音乐作品展示的《五星出东方》、纪念上海解放的音乐剧《春上海1949》。这些作品集合了上海音乐工作者的才智和心血,将以最饱满和真挚的情感献礼新中国70华诞。
▲充满艺术气息的旋转楼梯。
除了上音自己的原创作品以外,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10月将携莫扎特的两部歌剧《魔笛》《假扮园丁的姑娘》亮相上音歌剧院。应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之邀,这也将是歌剧界“航母”斯卡拉歌剧院成立200多年来,首次集结全院最全阵容访华出演歌剧。值得一提的是,斯卡拉歌剧院在沪访问期间,大师班、开门排练、后台探访等活动会向上音师生和社会大众开放。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摄影:叶辰亮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