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城区10分钟郊区15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目标基本实现
▲正在建设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效果图
记者从刚刚结束的“上海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在全市共同努力下,99%的最基层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功能提升达标。“中心城区10分钟、郊区15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目标基本实现。
同时,市、区、街镇公共文化内容配送资源持续向居村延伸,各类戏曲、曲艺类文艺演出、养生、科普、健身、亲子、阅读、市民文化赛事等适合百姓需求的公共文化资源加速下沉到居村,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使百姓就近、就便享受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区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全覆盖。
全市16个区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已实现全覆盖。各区均组建了“以区级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各街镇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分馆,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农家书屋为基层文化服务点,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在区域内联动共享”的总分馆主要架构模式,实现了“统一标识、统一挂牌、统一业务要求、统一资源配送、统一数字服务、统一绩效考核”。
嘉定、徐汇、浦东新区等通过总分馆机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在供需有效对接、扩大有效覆盖、实现资源整合、推动资源下沉、提高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夯实、健全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效果图
全市及各区公共文化机构加快推进以建立理事会制度为标志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目前,上海图书馆、韩天衡美术馆以及黄浦、静安、虹口等13个区的25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美术馆已实现改革,成立了由政府有关部门、公共文化机构、专业人士、各界群众等代表构成的理事会,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和专业资源,探索实践多方共同议事机制,推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增强活力,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社会力量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之一,今年以来,市区多部门联手,合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闵行、金山、崇明等区大力开展群众文化团队“文化走亲”活动近5000场次;宝山、松江、奉贤等区积极发挥“文化能人”作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补充公共文化资源供给。市民政局、市文旅局联手编印《文化类社会组织规范建设指导手册》等,切实加强对文化类社会组织的指导和培育,上半年登记注册新增文化旅游类社会组织同比增长100%。市文明办、市文旅局、团市委等大力推动5000余支文化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继续开展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推荐和群众文化项目资助,123个项目获得政府专项资助。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更加精准
市区各成员单位坚持需求导向、坚持资源下沉、坚持倾斜远郊,推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呈现总量上升、质量提升、精准对应需求的趋势。
▲闵行城市书房 叶辰亮 摄影
一是2019年市区两级计划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总金额约达2亿;上半年配送文艺演出、文化讲座、艺术教育活动共计21534场,总场次量较去年同比增加50%;文艺指导40869课时,较去年同比增加7.4%。
二是呼应市民文化旅游需求,加大公共文化旅游的信息服务,集中配送“文化上海全景地图”,集中发布全域旅游信息,方便市民及游客更精准、更便捷的享受公共文化资源。
三是公共文化产品持续向基层居村和3个远郊地区倾斜,上半年,市、区两级向居村配送额度分别占配送总量的40%、60%,向居村配送的场次数占总配送场次的78%;继续向3个远郊地区倾斜配送资源,额度占全市配送总量的20.3%。
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采购平台效应凸显
举办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大会,240家参展单位(582个产品)、1500家采购主体;超1万人次参与观展,市民及采购方产品点赞数累计25万个,现场成交意向金额超过1亿元,首次实现公共文化跨区域、全产业链、多元配送主体的集中展示。文化和旅游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上海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方面的有效实践。
刘海粟美术馆
“文化上海云”平台上半年新增注册用户数114万,较去年年底增长32.5%,累计注册用户数464万,较去年同期增长100%;新增活动8.88万条,累计活动总量32.4万,较去年同期增长93%;新增场馆景点景区数298,累计场馆总量3982个,较去年同期增长200%。举办云上“百万市民看上海”、“云上影视文化节”等线上活动,上半年总点击量4220万,较去年同期增长26.7%,公共数字文化平台资源更加丰富多元,更受网民欢迎。上半年,上海图书馆牵手江浙皖三省图书馆开展“2019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大赛”;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发起成立长三角少儿阅读联盟;浦东新区发起成立长三角城市文化馆联盟;金山、松江、青浦等区积极开展各类长三角公共文化交流活动,共建共享数字资源,共同培育文化品牌,合力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经验,形成相互开放、有效衔接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文化上海云”截屏
作者:李婷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