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多吉第一次听到父母的呼唤!“邦锦梅朵”项目首例人工耳蜗植入,健康扶贫接力助藏族聋儿复聪

2019-08-10信息快讯网

小多吉第一次听到父母的呼唤!“邦锦梅朵”项目首例人工耳蜗植入,健康扶贫接力助藏族聋儿复聪-信息快讯网

近日,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耳鼻喉科门诊室里,三岁多的藏族小男孩伦珠多吉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的首次开机调试。小多吉依旧延续着他那活泼好动的天性,睁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只见工程师小心地拿出体外机,将头件轻轻地佩戴在他双耳植入体的位置,随后通过接口线连接到电脑上,选择最恰当的参数和刺激方案。

一切准备就绪后,最令人期待的时刻到了。

当信号输入时,之前还在东张西望小多吉突然停止了他的动作,双眼茫然地看着工程师,随即便开始嚎啕大哭——很显然,先天双耳重度听力障碍的他第一次听到了世界的声音。

小多吉的父母激动万分,含着泪光急切地呼唤着爱子的名字,这次换来的是小多吉那天真灿烂的笑容。在这雪域高原,在日喀则的雨季里,在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共同努力下,为小多吉带来了不一样的“新声”。

这是一个爱心传递的故事。

今年6月初,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依托上海市组团式医疗援藏的“邦锦梅朵”帮扶工程项目由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蒋汉武牵线搭桥,上海建工集团团委组织发动团员交“一次特殊的团费”募得公益善款,善款包含伦珠多吉来沪就医和父母陪同的各项费用,并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连线捐赠。通过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医务科主任龙子雯的引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加入了“邦锦梅朵”项目慈善公益行动。

6月底,伦珠多吉由父母陪同远赴上海,于7月初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了双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成为“邦锦梅朵”帮扶工程项目救助的首个失聪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是伦珠多吉恢复听觉、进入有声世界的重要一步。之后,再经过积极的言语康复训练,孩子未来的人生将由此改变。

为跑好这场慈善接力的关键一棒,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在党委书记李华领导下,由医院社会工作与志愿者服务工作部(以下简称“社工部”)与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多方对接,详尽沟通,并牵头成立了工作小组,为患儿住院、检查、手术、护理等开辟绿色通道。同时也为随行来沪的当地医生和护士安排落实了相关学习进修。

7月1日上午,当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蔡国遇和护士柳晓进带着伦珠多吉及其父母来到眼耳鼻喉科医院,院党委书记李华、党委副书记吴岳军与将为孩子进行手术的耳鼻喉科主任李华伟教授等医务人员已在病房迎接。热情的问候、意外的礼物、医院社工部收集医务人员手写的祝福和用汉藏双语祝福孩子早日康复并精心布置在病房里的“爱心墙”、医院营养室为小多吉一家三口特别定制的符合藏族风俗和口味的一日三餐——这一切,都让身处异乡的伦珠多吉一家感受到上海人民的热情和家一般的温暖。

小多吉第一次听到父母的呼唤!“邦锦梅朵”项目首例人工耳蜗植入,健康扶贫接力助藏族聋儿复聪-信息快讯网

▲术前检查

由于孩子年幼,很多术前检查需要服用镇静安眠药后在完全睡眠状态下进行。经合理安排,在两天的时间内,医院社工、护士和家长陪同小多吉顺利完成了一系列检查。检查报告显示,小多吉是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李华伟教授认为双耳植入人工耳蜗对他今后的听觉和言语康复效果更好。经过沟通,家长接受了双耳植入人工耳蜗的治疗方案。

7月3日,手术如期顺利进行。

对于像伦珠多吉这样的聋儿来说,植入人工耳蜗只是恢复听觉的第一步,听到声音后的言语康复训练也至关重要。只有给予一个正常的语言环境,坚持正规的训练才能让孩子学会说话。为了帮助孩子回到西藏后能得到正规的康复训练,医院的专业语训老师为小多吉精心准备了相关教材和会发声的玩具,并对他的家长和随行护士进行了培训,指导他们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通过玩具、言语训练词汇表等训练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希望父母与孩子多交流,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开口说话,真正融入有声世界。

孩子术后恢复良好,7月10日出院时,家长为医院领导和病房医护人员送上哈达和锦旗,表达感谢和祝福。

回到日喀则后,等待小多吉的就是一个月后的人工耳蜗开机。考虑到往返沪藏两地对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眼耳鼻喉科医院与患儿所植入的人工耳蜗公司——美国AB人工耳蜗公司取得联系并进行沟通,公司方了解小多吉情况后,表示非常乐意为本次慈善公益行动奉献爱心,为免去患儿奔波,公司安排了专业的工程师到日喀则为孩子进行开机调试服务,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感人场景。

据了解,一个月后工程师将会再次赴日喀则为小多吉进行调机,设定最利于其康复的参数,使他听到的声音更清晰、更舒适。

小多吉第一次听到父母的呼唤!“邦锦梅朵”项目首例人工耳蜗植入,健康扶贫接力助藏族聋儿复聪-信息快讯网

▲多吉第一次听到声音被吓哭

小多吉第一次听到父母的呼唤!“邦锦梅朵”项目首例人工耳蜗植入,健康扶贫接力助藏族聋儿复聪-信息快讯网

▲多吉第二次听到声音,露出可爱的幸福的笑容

自2015年8月第一批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开始,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先后派遣余洪猛、杜怀栋、李庆忠和陈维旭等专家参加组团式医疗援藏队工作,帮助对口支援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医院等级评审,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做出贡献。2018年,眼耳鼻喉科医院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签订了《耳鼻喉科疾病专科联盟协同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两院将在医、教、研方面开展持续性的合作交流。五官科人将在医疗援建的接力跑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相关链接“邦锦梅朵”帮扶工程

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是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依托上海市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针对西藏自治区先天性结构畸形患儿开展的一项健康扶贫工程,通过精准帮扶贫困畸形患儿及其家庭,提高出生缺陷疾病诊治水平,减少因病返贫,实现健康扶贫政策有效落地。

“邦锦梅朵”是藏语音译,它是一种盛开在高海拔地区、生命力顽强的蓝色小花。该项目以此花命名,寓意孩子们美丽的童年和幸福安康。

作者:沈爱琴 张婷芳 季志寅(复旦大学眼耳鼻咽喉科医院)

编辑:朱颖婕 陈孙杰(实习生)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教育援疆10年来初心未改,222位教师把上海教育的成功密码植入喀什四县校园
儿童2岁就开始说谎!你根本分辨不出来,他们的第一个谎言套路是这样的……
中国政府援助缅甸政府修复他冰瑜佛塔项目进展顺利 缅甸总统接见陕西文物保护工作组
十年集训打造人才培养“上昆标准”——第一条:盛夏练功,关空调
73岁的100亿美元票房冠军:妈妈爱上爸爸好友离婚,父子绝交15年,却成人类历史上第一票房导演!
精神伤害竟能被刻进基因,甚至遗传六代!父母离婚、留守儿童、家庭暴力等都算!
为生育困难的年轻父母圆梦!第3万个“试管”宝宝出生,集爱首个慈善基金“上线”
新中国第一套邮票、开国纪念徽章、国庆票证……“我爱北京天安门”展向市民征集藏品,小物件见证大情怀
在全社会倡导更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朱之鑫赴松江调研,应勇陪同
文汇早读 | 做自己,还是做“父母的的孩子”?
考上清华后,他“狠心”拆穿了父母的谎言
七夕来了!比起“父母之命”,靠基因与AI相亲,是否更能遇见“对的TA"?
上海出台《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打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初中+小学”艺体项目“一条龙”布局
一批青少年单车骑手相聚在上海,这个公益项目的上海站即将开启
上海推进沪通、沪苏湖铁路项目建设
进入奥运对一项运动有多重要?同为二青会新增项目,中国式摔跤与攀岩境遇迥异
听到尼克松说“猪粪比马粪更臭”,赫鲁晓夫太阳穴的青筋似乎要暴出来了……
吓人!西瓜裹上保鲜膜细菌增10倍?很多人都不知情……
外国网友们纷纷给5岁时的自己写下3句话,笑中带泪…
利用影像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第一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将举行
“利奇马”要来了,无锡这些景区、项目不能玩啦!
10幅漫画“打脸”中国父母:你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
千吨“神器”稳住中国第一高楼
台风过后,洋山港迎来第一艘大型集装箱船进港
特斯拉CEO马斯克发推支持杨安泽:“他将会成为第一位哥特摇滚总统!”
上海出品《特赦1959》央视播出收视率第一,国内首部以“特赦”为主题的电视剧作品引发关注
电影《甲方乙方2》开机,冯小刚方:与该项目无关
中国宝武“授之以渔”,产业扶贫项目成为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
751公顷!上海建工中标雄安新区首个生态湿地项目
在清华你经常会听到一句话:“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
医生有嘻哈!说唱神曲《我是医生不是神》,好听到炸裂!
我手术中,偷听到医生聊天,吓晕了……
你曾珍藏的“网格本”经典又回归了!植入AR技术让书能听大师课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中科院院士王正敏:实现“人工耳蜗”自主研发和国产化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