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影像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第一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将举行

2019-08-10信息快讯网

利用影像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第一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将举行-信息快讯网

自20世纪初,民族志纪录片已成为学术研究和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诸多重要音乐学术活动都设有“影展”专场,并有中国大陆学者的作品展映。中国大陆各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及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专业的从业教师、硕博士等,都在自己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一手段。

上海音乐学院将于2019年8月26日至30日举办“第一届华语音乐影像志节暨国际音乐影像志展映”系列活动。活动旨在推动华语音乐影像志的发展,使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更为规范化,促进音乐文化传承、交流与传播;促进青年民族音乐学、电影人的创业和创作,反哺艺术学教学与研究;为音乐影像志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一个专业的平台和机会。

利用影像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第一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将举行-信息快讯网

▲入围影片《丢失在这里,住在这个村》基于八年间多次田野调查和拍摄,是金沙江中下游傣族首部纪录片,也是一部女性为制作主体,并注视女性的影片。

“第一届华语音乐影像志节暨国际音乐影像志展映”包括初选评审、入选影片展映、学术论坛、网络互动、专题评选等活动,部分进入复赛的影片与特邀影片将于上海大剧院开展系列讲座式展映。最终获奖结果将于11月的颁奖典礼中公布,获奖者有机会得到下一部音乐影像志课题经费,部分获奖作品也有机会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并获收藏证书。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音乐学院就开始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音像记录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音乐学府,上海音乐学院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音像记录。贺绿汀院长延请民间艺人走入高校课堂教学,同时予以录音录像保存珍贵资料。1953年初,收集、整理和研究民间音乐的“民族音乐研究室”成立,将事权集中统一调配资源,先后录制了多位名家大师的资料,如: “琵琶大王”卫仲乐,演唱时称“榆林小曲”、实为二人台的艺人丁喜才,唱河南坠子的赵玉凤、二胡名家孙文明等。

利用影像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第一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将举行-信息快讯网

▲上海音乐学院老院长贺绿汀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除了把民间艺人“请进来”,上海音乐学院的传统音乐工作者们也以“走出去”的方式赴地方采风。如1954年夏,当时任职于民间音乐研究室的黎英海、胡靖舫、夏野、高厚永、韩洪夫等集体前往山东采风,录制了吕剧、山东琴书、山东大鼓与犁铧大鼓、五音戏等。在采录的音像材料的基础上记谱和编发了诸多主要用于教学、同时也辐射大众的民族民间音乐曲集与著述。

1979年贺绿汀院长组建并亲自指导“民间音乐抢救小组”,江明惇、黄白、黄允箴、李民雄、腾云然等人再次组织各路名家进行演出和录像,如演奏江南丝竹的孙裕德、演唱苏州弹词的徐丽仙,以及来自民间的歌唱家何继光、才旦卓玛、阿旺等。成员们还前往江、浙、皖、川、晋、陕等多地录制陕北说书、启东渔民号子、吴歌等民歌、器乐、戏曲和曲艺。

用影像记录音乐实践,让抢救、保护和传承“非遗”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

多年来,上海音乐学院始终坚持用影像记录音乐实践,积累了丰厚的学术资源,且长期致力于推动音乐影像志事业的交流与发展,开设了“音乐影像志的理论与实践”等多门研究生相关课程,并出版“声音中国影像民族志”(2018)系列作品等。其中包括音乐影像志《鼓语:满族锡克特里哈拉萨满春祭》(刘桂腾)、《库姆孜及其演奏》(刘湘晨),《潮林道——草原的共鸣》(程俏俏)、《回家——侗族小黄村春节礼俗志》(程俏俏);录音唱片《蟋蟀的歌》(温和)、《声音上海》(萧梅、矫英、彭艺扬等)。

2019年,上海音乐学院又率先设置了“音乐影像志学”的硕士研究方向,并将于2020年9月正式招收音乐影像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这不仅是视觉人类学学科在音乐界的延伸,更是音乐影像志发展在人才培养层面里程碑式的一步。

不同于早期影像技术常被视为纸质文本的辅佐工具,当前的影像志作为科研工作中更客观真实、科学可信的记录手段,拓展了原基于文字或谱面展开的音乐研究之可能性,同时其自身独具的超越传统知识载体的功能与意义日益凸显,且引发诸多学术讨论。

利用影像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第一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将举行-信息快讯网

▲《丢失在这里,住在这个村》呈现了人们演唱傣族古歌时的真实场景。

在推动科研之余,音乐影像志的前进也作用于公共文化发展,利用影像手段来抢救、保护和传承“非遗”即是典型。“第一届华语音乐影像志节暨国际音乐影像志展映”在为“非遗”影像志等各类作品提供传播平台之余,也旨在刺激更多优秀作品的产生,力图将更丰富多元的视觉作品呈现给社会及观众。

“第一届华语音乐影像志节暨国际音乐影像志展映”活动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台湾师范大学音乐数位典藏中心承办;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数字媒体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东方乐器博物馆、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音乐研究中心协办。

利用影像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第一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将举行-信息快讯网

▲邀展影片《回家——侗族小黄村春节礼俗志》展现了侗族姑娘潘凤云家乡的礼俗。这里的每一个女人从出生、结婚到老年都会有自己的歌班,通过唱歌学习知识、寻找配偶、与结盟村寨互动。

活动面对各音乐院校以及社会影视机构、团体及个人,征集以中国传统音乐遗产、音乐表演、仪式或当代音乐生活为题材的民族志(非剧情)纪录片,尤其是基于田野作业和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研究,着眼于音乐的客观记录、意义阐释、学术探索和文化间互相交流与理解的纪录片作品;特别鼓励田野作业中涉及乐(歌)种、人物,尤其是濒危音乐品种的实录性影像。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上海国际电影节印度展映片《萤火虫》:当记忆望着我
评上海国际电影节日本展映片《漫长的告别》:恰似你被遗忘的温柔
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苗寨的“娘子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年轻人要大胆开拓自己的科研疆域
118种化学元素全球征集青年代言人,八位中国科学家“致敬”元素周期表
如何普及民族音乐之美?30年来他把《茉莉花》《苗岭的早晨》“讲”到听众心里
中国戏曲走进哥本哈根歌剧节 “翎子功”撩动观众心弦
辉煌下的忧患:手握全世界最多的病例,中国临床医学工作为何“大而不强”?
中国政府援助缅甸政府修复他冰瑜佛塔项目进展顺利 缅甸总统接见陕西文物保护工作组
是枝裕和的“腹黑”影像学 ——读《是枝裕和:再次从这里出发》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过好中国的“情人节”
活态传承,鼓励村民原址居住,浙江丽水立法保护传统村落
连人工智能都加入舞台了,5G来临,音乐会又将呈现哪些奇观?
中华传统节日“七夕”到来,世界各地“爱意”同样无处不在
建在“弹簧”上的上音歌剧院:当音乐遇上轨交线,如何抵防振动带来的蝴蝶效应?
音乐梦想家·童心向祖国 上海举办国际少儿音乐周迎祖七十华诞
登台多个国际一流音乐节!上交即将开启世界巡演,不仅“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哪吒》30亿之后,中国电影应如何面对文学经典与传统文化?
外国网友们纷纷给5岁时的自己写下3句话,笑中带泪…
IMF重申人民币汇率符合中国经济基本面
中国十大最美博物馆,假期带孩子去一次吧
一夜暴富之后:“中国锦鲤”刷爆信用卡,16岁英国学生中奖1600万想自杀
10幅漫画“打脸”中国父母:你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
章莹颖衣冠冢建成,未婚夫发悼文:“相信美国人看到我们的痛苦,也看到中国人的尊严”
“让孩子站在聚光灯下,但不要将他们灼伤”《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音乐剧上演,原版导演有话说
唱一首歌吓退狮子蚊子和海盗!音乐有时候,就是不明觉厉的存在……
全新落成的上音歌剧院即将开门迎客!来剧场里听听高水平的钢琴音乐会吧
性骚扰女员工长达30年?继李云迪被拍到当街小便后,没想到这位世界级音乐家晚节不保
让传统工厂拥有“聪明大脑” 余杭携手阿里云打造“工业互联网小镇”
中国女高音和慧“打飞的”救场萨尔茨堡音乐节
掌上读“汉语大词典”会是什么体验?传统辞书试水数字化转型
大众影像、鲜活面孔串联起的新中国发展历程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