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说中国”丛书面世,告诉你“中”“国”的来源

2019-08-16信息快讯网

“九说中国”丛书面世,告诉你“中”“国”的来源-信息快讯网

浩瀚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犹如蕴藏丰富的人文宝库,如何吸引更多人读懂宝库华章?大型传统文化普及丛书“九说中国”第一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新近推出,含《九个汉字里的中国》《民间传说里的中国》《寓言里的中国》《节日里的中国》《发明里的中国》《玉石里的中国》《九首古诗里的中国》《寺院映现的中国》《道观可道的中国》九种,在上海书展集中亮相。

丛书集结了叶舒宪、仲富兰、江晓原、胡晓明等学者,从文字、技术、建筑等九个线索切入,涵盖了中国文明中尤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九个维度。这套书预期推出多辑,每辑都策划出版九部单行本,从承载中华文化的细小局部和环节入手,解析最能代表中国气质、中国气象、中国气派的人物、事物、景物、风物、器物,梳理勾勒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灿烂文明。

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和历史分期

有别于市面上常见的文化主题类图书,“九说中国”系列丛书在体例上力图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和历史分期,从文化表现的角度着眼,策划九大主题,每个主题下精选九个案例展开解析,五千年文明的核心元素与瑰丽图景渐次铺展,凸显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华夏文明的强大生命力。

“要在几万个汉字中间,选择九个字阐发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中国,是很费斟酌、不能讨巧的。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因为汉字重要。”《九个汉字里的中国》作者、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郭永秉,最终选了“中”“国”“夏”“天”“儒”“礼”“法”“册”“民”这九个汉字,讲述古人的造字意图和蕴含其中的文化因素。

“万中选九”考验着作者的甄别力和魄力。丛书更多运用以点带面、线索交织的方式呈现不同子主题的文化图景。比如,《发明里的中国》聚焦九种古代发明的内容、传播与应用,包括历法、中医、印刷、纸币等,从中一窥中国科技史面貌及应用技术领域的成就。在该书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教授江晓原看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品质,除了依赖财富、文化、忠诚、信念等外,还有个重要支撑——技术,从古代发明可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强大的创新基因。

激发读者对中华美学的情感共鸣

丛书的九位作者,都在各自擅长的主题或学术领域深耕多年,他们接力展开一场场“纸上导赏”,深入浅出将中国故事娓娓道来,激发了更多读者对于中华美学的天然偏好与情感共鸣。

从阖家团圆的春节、中秋,到各具民俗内涵的清明、端午、重阳,《节日里的中国》系统梳理节庆历史沿革、风俗习惯,突出节日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凝聚力。学者仲富兰认为:“传统节日,既是中国人长期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产物,包含大量科学的天文、气象和物候知识,也是中华文明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识和道德伦理在民俗风情上的投射。中国人重视阴阳平衡、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欣赏柔美、钟情团圆的美学和伦理观念,在节日体系中都有强烈体现。”

《民间传说里的中国》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段怀清打了个比方——在汉语文学史上,口传文学如同源远流长的浩荡江河,它足以与人们熟读并精研的精英文学或高雅文学并峙而立。“从中,我们可以读出并感受到劳动人民、民间社会、世俗生活以及日常现实的方方面面。民间神话、故事、传说、歌谣等不仅与历史上的风俗习惯息息相关,迄今仍存在于当下日常中,一定程度上依然影响甚至塑造着中国人的生活观、情感观与审美观。”

【拓展阅读】溯源“中”“国”两字

解说汉字中的中国,“中”“国”这两个字自然是无法绕过去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中”字所象之物并没有作明确解说,在“史”字之下有这样一句说解: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中”即天地中和之气。《论语》中提到的“允执厥中”的“中”,可能就有些类似于这种含义的“中”,并非单纯的中正之义。“中”的重要,体现在它后来强大的构词能力上。汉语词汇当中,出现了一系列与“中”有关的词,例如“中立”“中庸”“中道”等。

“中国”,是我们国家的名称,但是这个名称的原初含义并不是我们现在一般所理解的“中国”的意思。目前在传世文献当中,最早的“中国”一词,见于《尚书·梓材》。

西周晚期,“国”本来处于“野”的包围之中,“中国”即位于最当中的城邑、区域,自然更处于四国、四方的拱卫之中。在此地居宅,统治天下之民,本质上可以说是国、野这种中心辐射式统治模式的放大扩张。

 ——摘自《九个汉字里的中国》

作者:许旸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