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 |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骨外三科主任卢旭华:动力来自患者焦灼的目光

2019-08-26信息快讯网

沪上名医 |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骨外三科主任卢旭华:动力来自患者焦灼的目光-信息快讯网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骨外三科主任卢旭华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半夜敲门求救声常把他惊醒

走上从医之路,是从小在医院家属院长大的卢旭华最朴素的情感。做妇产科医生的父亲常说:“诗书耕读,治病救人,我们是医生世家,希望你继续传承光大!”做像父亲一样被国家卫生部表彰的好医生,是卢旭华最初的梦想。

读小学时的卢旭华已经知道做一个好医生的不易,那时电话不普及,深夜来找父亲去处理急重症,求救的敲门声常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但病人治愈后对医生真诚的感激眼神也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他坚定信念,要做一个我心光明的医生。

凭借顽强的毅力、刻苦钻研、对梦想的追求,如今,卢旭华站在了脊柱外科的最前沿,成了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人才梯队中的优秀学科带头人之一。上颈椎伤病是脊柱外科领域里的难点,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车祸伤增多,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病情也越来越复杂。以往国内外采用的多种后路内固定方法存在缺陷,固定方式不够牢固、可靠。或者由于将螺钉直接打在患者的颅骨上,固定节段较长,造成颅颈功能的障碍,术后患者不能转头活动。

针对这一技术难题,在科室陈德玉、倪斌、袁文等教授的指导帮助下,卢旭华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尸体标本,经过潜心反复探索,在国内较早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即将有固定作用的螺钉拧入最上端的第一颈椎,减少了上颈椎骨折脱位后路固定的节段,既保留寰枕关节的功能,又使失稳的上颈椎重新获得生物学稳定性。在2004年上海市骨科年会上,卢旭华代表长征医院骨科在国内首次作了临床病例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如今,该项技术已推广成为上颈椎不稳后路短节段固定的最佳方式。

沪上名医 |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骨外三科主任卢旭华:动力来自患者焦灼的目光-信息快讯网

把病患者从悬崖边拉回来

“病魔把一个人推向了悬崖,我要把他们拉回来。”就是这个朴素的想法,让卢旭华解决了一个个颈椎伤病难题。

2014年夏季的一个上午,卢旭华的专家诊室里来了一位面带愁容、推着轮椅的几名家属,轮椅坐着的老者已经87岁高龄了,因为上颈椎部位第二颈椎后方的超大占位组织压迫神经已经瘫痪,不能行走及有大小便障碍,家属四处求医均因患者年龄大、上颈椎手术风险高而被拒绝,几近绝望。不甘心眼睁睁看着老人痛苦离世,家属慕名找到卢旭华,经过与患者家属坦诚沟通,卢旭华请相关科室及麻醉科会诊。“虽然手术风险极高,但不做手术老人就永远也站不起来了,我们一起努力吧!”

苦心人天不负,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一个月老人告别轮椅,又能自由活动了。老人的女婿手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一家人亲自送到了医院。如今,老人的家属不时还打电话来问候卢旭华。“患者的健康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卢旭华欣慰地说。

这不是卢旭华第一次为这样高难度、高风险的患者担当责任风险去手术,卢旭华的办公室里堆放上百面患者送来的感谢锦旗。每一面锦旗,记录着的是一个个患者对他的信任。

“做一名有成就的医生,就要学有所长,术有专攻,有创新。”这是卢旭华的导师、国内脊柱外科泰斗、开拓者之一赵定麟教授经常说的一句话。卢旭华以此为宗旨,在探索医学未知的过程中,坚持博采众长,吸取前辈的经验和教训,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和基础理论,突破了一个个手术禁区,设计和改进多项高难度手术和方法,至今已主刀实施了数千例各类脊柱手术,许多为全国各地转诊来的疑难病例。

卢旭华至今清晰地记得,2006年的春天,一名来自舟山的农民,在操作割草机时不慎被碎铁屑打入颈椎椎间孔内,几经辗转,被送进了长征医院医院骨科。经检查碎铁屑已压迫神经,导致瘫痪及呼吸困难,必须手术治疗。但在颈椎的椎动脉、颈脊神经根和脊髓等重要结构旁动刀,手术时稍有不慎将导致患者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当时国外仅有几例此类病例报道,长征医院还没有实施过此类手术的先例。是开刀还是放弃?这对年轻的卢旭华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我们没有退路,不做的话,患者也许就没有希望了。”既然手术没有定式,经过科室讨论,卢旭华决定创新性采用难度极高的颈椎前路侧前方减压术。无影灯下,卢旭华小心翼翼避开脊神经根和根部血管丛,将椎动脉轻轻向外牵开,沿椎间孔下清除粉碎性骨折碎片及异物,为神经“松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惊心动魄的手术,终于清除了颈椎“炸弹”, 手术成功了!病人妻子眼含热泪下跪,感谢卢旭华给了她丈夫第二次生命。

厚德载物,此次手术的成功让卢旭华在传统颈椎前路减压的基础上,创新性开辟了侧前路减压的新术式,许多疑难严重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比以往明显好转。此术式临床经验的总结文章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Spine杂志。

医者的不懈追求

一天,120救护车送来了一位29岁的伤者,他在建筑工地作业时,不慎被重约15吨的打桩桩锤砸伤,被压在桩锤下,当即双下肢麻木、不能活动,经过紧急检查这是一例罕见的腰骶关节创伤性全脱位患者,伤情严重,伴有硬膜囊破裂、马尾神经广泛撕裂,在国内外文献中很少报道。没有成功的经验借鉴怎么办?卢旭华一方面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另一方面组织科室相关专家讨论会诊,制定了多套手术方案,并创新性提出马尾神经一期术中转移修复以尽可能恢复患者的大小便及性功能。手术获得了成功。这名患者救治成功的经验在国际会议交流中得到国际脊柱外科顶级专家德国Harms教授的称赞,病例术后随访观察的总结论文也在国际权威期刊Spine杂志发表。

二十多年来他以病房为家,一天工作时间长达10多小时,手术常常通宵达旦,但每次手术结束后再晚他也要去查房看一下病人的情况,这是卢旭华工作的常态。在他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个“禅”字,这个字是一名90余岁的老书法家在颈椎病成功手术后双手重新又能拿起了毛笔所写。老书法家在墨汁中掺入了朱砂等其他颜料,所以“禅”字黑中透红,老人祈愿卢旭华在治疗更多患者的过程中能够平安、吉祥!

作为海军军医大学教学医院的学科带头人,科研和教学成绩同样出彩。

卢旭华先后以第一责任人主持了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个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卫计委重点项目、上海市申康卫生中心项目等课题并圆满结题,并获得了上海市科委白玉兰人才计划、上海市教委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项目的支持。梅花香自苦寒来,2016年卢旭华所带教的研究生荣获了华人生物学博士研究生最高荣誉奖“吴瑞奖”,卢旭华也荣获了军队育才奖银奖、上海市住院医生规培优秀导师等荣誉。

常年的过度劳累,体力透支在卢旭华身上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痕迹,年仅四十多岁的他已经两鬓斑白。人生能有几回搏,卢旭华平和面容里的坚毅目光,透露出一个有信念医者的不懈追求。

>>>相关链接

名医简介

卢旭华: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医院院长助理,全军骨科研究所副所长兼党支部书记、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

兼任北美脊柱外科协会(NASS)会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科康复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理事兼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秘书长、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兼胸腰椎学组副组长等。

以第一责任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上海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4项,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军队育才奖银奖等荣誉。


作者:王根华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沪上名医 |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陈菊祥:让“不治”变“可治”
上海出品,首部聚焦特赦题材国产剧《特赦1959》收视喜人
上海6部作品上榜“五个一工程”
文汇早读 | 上海6部作品上榜“五个一工程”
上海市场上的假奢侈品多数在这了!警方捣毁一个特大售假犯罪团伙
上海书展 | 连续七年首发成就佳话,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隋书》亮相
“劳斯莱斯堵医院”女司机被刑拘
沪上名医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主任李明:让“脊柱侧凸”患者挺直腰杆
上海岳阳医院携手老字号蔡同德药业走进非洲,“中国-毛里求斯中医中心”揭幕
这个百万分之一中奖概率能救命!华山医院单月两位医务人员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最多医院是如何做到的?
等得再“心焦”,有它就“降温”,市一医院优化智慧医疗功能细节,做好患者等候“时间计算题”
心有余悸:一位患者的肠道差点被我点燃引爆
他们调查了1万多名肠癌患者,发现年轻患者往往是这么被耽误的……
医生犯起了“轴”,深夜给患者拨打“骚扰电话”,原来是因为……
习近平甘肃之行点亮富民兴陇新“色彩”
真功夫熊猫:中国熊猫表演了一套自创棍法
肺癌近30年发病率上升超400%,上海六年社区肺癌早筛结果出炉:AI+防治结合,力将肺癌慢病化
上海解放为何能实现“瓷器店里打老鼠”的奇迹?市民素质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上海临港新片区原创歌曲发布,礼赞“我心飞扬的地方”
“医桑,谢谢侬哦,我总算色一了。”106岁上海阿婆在瑞金医院接受全麻下手术
刚刚!上海出台首个省市层面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5个工作日内受理投诉举报
三甲医院有“路子”10万元就能搞定工作? 这个“中介人”本事不小……
小洋山岛上终于有了三甲医院门诊部,万名职工就医路从80公里外铺到“家门口”
上海市儿童医院打造就医“快捷键”,再也不用窗口排长队了
对抗多种癌症初见成效,肿瘤免疫治疗——癌症患者的新希望
患者进一幢楼就能解决所有眼科问题
妻子在异乡染病去世,医院寄回的遗体,缺了9件器官……
沪上名医 |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杨立利:给自己立“军令状”
破题“看病贵”的国家探索:“4+7”采购中选药品已为上海就医患者节省超过10亿元
大批患者受益!上海打造国际领先新药物新设备新器械策源地
“张兴儒慈善光明行”为云南昭通白内障患者送光明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