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作业时分起冲突
小娜期末检测,表现优异,爸爸就买了一部新手机奖励她。一次妈妈进去给她送牛奶,惊讶地发现小娜的手机屏幕亮着,显示的并非小娜口中的“口语作业”,而是QQ界面,消息一条接一条地发送过来。小娜的妈妈又生气又失望,亲子大战就此爆发……
【建议】以身示范促沟通
1.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和孩子产生冲突时,家长要先给自己心理暗示:“这个阶段出现冲突是很正常的,不要着急、不要发火。”当看不惯孩子的行为方式时,不要急于唠叨,说类似“你怎么又”、“就知道你不行”的话。
2.如果情绪失控和孩子发脾气,家长应反思自身是否存在问题。先静下心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耐心,是不是因为其他事情迁怒于孩子。如果是家长的问题,可以坦诚告诉孩子:“对不起,今天不应该和你发脾气,今天我心情不好。”说说自己发脾气的原因,心平气和的交流有助于互相理解,减少矛盾。
3.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的心情。例如“你刚刚情绪也很不好,你愿意和我聊聊吗?”“如果你想一个人安静一会,我先出去,你自己好好想想,好吗?”这样的表达能够让孩子感觉自己的情绪得到接纳,即使开始不愿意说,也会因为被理解而慢慢愿意和家长倾诉。
4.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也就是让孩子明白自己在这个事件中该承担的责任,比如“不管怎样,吵架是我们两个人的错,今天我们都做错了,我们要好好反思一下,看看今后怎么避免这样的情况。”这样,孩子可能就不会无限制地纵容自己的坏脾气,或者随意把负面情绪转嫁到父母身上。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会思考自己身上的原因,同时更愿意和家长沟通,有助于负面情绪的疏导。
5.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家长要做到合理引导和约束,既要给孩子学习使用电子产品的空间,也要防止孩子沉迷其中。
Q13. 孩子遇到科技类、实践类、劳动类、研学类作业时,家长怎么做?
【情境】家长“代劳”实践题
暑假,小妍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培训课程。但学校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多参加暑期实践活动,如研学旅行,关于科技的课外实践,写一个探究报告……小妍的爸爸认为,文化课学习最重要,这种拓展型任务完全可以由家长来“代劳”了。
【建议】尝试完成“胜”完美
科技类、实践类、研学类作业是立足于孩子学习与生活实际而设计的,目的是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提高孩子的自主探究、自主管理等能力,是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益的教育活动。学校布置的作业,应让孩子们独立完成,家长们应该放手让孩子多尝试多体验,不要包办。指导科技类、实践类、研学类作业主要是老师的责任,如需要家长帮助准备材料、带领参观等时,老师一般会主动告知。有的家长过分追求作业“结果”优秀,忽略了让孩子独立完成的重要性,结果造成了孩子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其实只要是孩子自己完成的作业,都应该进行鼓励,家长要适度放手,让孩子独立尝试体验,才能真正得到锻炼,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Q14. 吃一颗“药”就能提高孩子写作业时的专注力吗?
【情境】提升专注靠吃“药”
小音平时在写作业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妈妈偶然在网上看到了吃聪明药可以改善孩子写作业时的专注力,并有助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于是就买来给小音食用,那么吃所谓的“聪明药”真能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吗?
【建议】拒绝“捷径”重训练
“聪明药”是一种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多动症)的药物,需要经医生处方后服药。如果没有被确诊为多动症,就不能服药。家长不能在“一切为孩子好”的借口下,自作聪明,想靠“走捷径”的方法来改变孩子专注力不集中的现状,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聪明药”易上瘾。有的家长以为现在由于要学习或者只是在考试前吃不要紧的,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事实上,是药三分毒,如果过于依赖药物来缓解专注力问题,就会形成不正确的行为方式。严重的,还会成瘾。
家长要指导孩子训练专注力。帮助孩子罗列待完成作业的清单,寻找合适的作业方法,如低年级孩子学习20分钟后,让他走动一下;适当转换作业任务,如做完语文作业时,每间隔一定时间休息5~10分钟,可以朗诵课文,抄写字词,完成习题,然后再完成数学作业。
对于没有被确诊为多动症的孩子,则不需要服用相关药物。
Q15.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不愿学习,怎么办?
【情境】沉迷手机不学习
四年级的小杰,晚上躲在被窝里悄悄玩游戏,甚至还把手机私自带到学校,课间躲到厕所悄悄玩游戏,因此耽误了白天上课的效果,晚上回家作业也不能及时完成,爸妈发现了这个情况,就没收了他的手机。于是小杰就不愿意进校学习了,小杰的爸妈不知该怎么办?
【建议】理解疏导多关怀
家长首先要在观念上理解孩子对手机游戏或其他新鲜事物的好奇,宜疏不宜堵,不要简单地禁止孩子接触手机,要学会疏通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慢慢的把注意力从手机上移开。
1.适当理解和接纳。从有益的方面来说,手机能够开拓孩子的眼界,促进孩子的思考、判断、分析等能力。家人总是难以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妨带着包容、接纳的心多深入了解孩子,听听孩子的倾诉,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沉迷其中。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手机等电子产品只是工具,不能让它们“绑架”我们的生活。
2.约定共同的规则。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玩手机的正常需求,但是不能沉溺其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这个规则不应是单方面限制孩子,而是要全家人去共同遵守的。比如作业完成之前不得碰手机,周六周日有计划地使用手机等。好的规矩离不开严格的执行,家长和孩子定下了的规矩,坚持下来就能变成好的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认知,将使之受益一生。
3.做好榜样。在日常生活里,家长也要给孩子做良好的示范,要想让孩子不沉迷于手机游戏,家长除了一些必要的工作之外,也要做到有度使用手机。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使用手机聊天、娱乐等,当孩子作业的时候,家长最好也看书学习,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4.帮孩子建立更有吸引力的兴趣。要想让孩子不迷恋手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孩子建立更有吸引力的兴趣,譬如运动、读书、跳舞、弹奏乐器等,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摆脱手机了。
Q16. 如何指导孩子在家中完成阅读作业?
【情境】家长可否在家里布置阅读作业?
家长会后,班主任提醒家长要帮助孩子在家完成好阅读作业,因为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的要求,通过阅读所培养的“理解文字”、“表达语义”等能力,也是完成数学等学科作业(如正确理解应用题含义)所需要的。为此,小琪妈妈买了好多书给孩子阅读,但小琪一直不喜欢阅读,只想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妈妈买的书被她束之高阁。小琪妈妈有些不知所措,到底如何让孩子完成自己布置的阅读作业并爱上阅读呢?
【建议】环境营造添兴趣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非常重要的手段,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家长需要营造好的阅读环境,保证孩子的阅读量和阅读面。
1.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都能看到书,制定一个固定的家庭读书时间表,与孩子一起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等,都可以增加家庭中的阅读氛围。
2.培养孩子爱阅读、爱思考、爱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和孩子商量,一起制定每月、每学期的阅读计划,引导边阅读边思考,比如“你最喜欢书里的谁呢?”,“你觉得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制作简单的“阅读完成表”,每完成一本阅读,就在“完成表”上写上书名,简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阅读时间,这对于孩子是最直观、最有成就感的成果反馈。
3.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选择适合阅读的书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孩子选择读物时,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要适合孩子的阅读水平,太难、太简单的书,都会降低孩子的阅读兴趣。
4.引导孩子养成复述的习惯,增强阅读效果。复述时孩子再次主动加工阅读内容的过程,是孩子对阅读内容再创造的过程,可以加深孩子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巩固记忆,锻炼表达能力。
Q17. 如何激发孩子自主完成作业的动机?
【情境】为啥“我急他不急”
小明妈妈抱怨孩子没有学习动力,学习上是“我急他不急”。考试成绩不好时,小明说班级某某人比我还差,妈妈就说:“你看看隔壁的某某人”。母亲很心急:“为什么一说到考试成绩,我的孩子老是向下比较?怎么一点都没有自己学习的意愿?”
【建议】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1.引导孩子发展内部动机——形成“我要学”的观念。包括激发和保持孩子对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孩子学习利率知识后完成相关作业时,家长可以将银行利率告知孩子,让孩子思考压岁钱该如何处理;帮助孩子确立自己的作业达成目标,当目标是自己设立而非他人强加时,孩子可能更愿意付出努力。
2.给予孩子及时、具体的评价。反馈要具体,指明优缺点、如何改变提高等,例如检查作业时,告诉孩子“你的字写得很工整,有进步”“你的新单词发音准确,元音饱满”等;反馈要及时,越及时,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就越大,例如孩子背诵课文后,及时告诉哪些字错了,哪些音不准确等;反馈要合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鼓励和表扬效果更好,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则可采用适度客观的“批评”。
3.适当表达对孩子的期待,给孩子一些有挑战的学习任务。家长的积极期望与肯定能够激励孩子自主学习的动机,特别是能够给予孩子自主发展空间的教育方式,更能增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根据孩子的水平,安排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任务的挑战性,也有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例如完成几何图形的作业后,可以寻找生活中,家里的各种几何图形等。
Q18.孩子学习不自觉,是否放培训机构学习呢?
【情境】培训机构“代”家长
小巧对学习缺乏兴趣,总是想方设法地逃避学习,做作业时,她往往投机取巧,拖拖拉拉,能混则混,应付交差,能少做一题,决不多做半题。学习不得法,畏难情绪又严重。爸妈很担心她的学习情况,可又没有时间来辅导、督促孩子。这个假期,小巧的爸妈送小巧去课外的教育机构学习,几天下来,小巧非但没有变得更主动、自觉,还变得更讨厌学习。这怎么办呢?
【建议】家庭教育有方法
1.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排除外界干扰,抵制各种诱惑。学习环境要保持安静、整洁,这样就可以减少各种外界干扰,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学习。
2.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强制孩子学习,要多引导孩子,多沟通交流,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
3.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父母的以身作则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有助于孩子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例如,家长有计划的安排周末亲子阅读等活动,让孩子形成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按计划行事的好习惯;孩子写作业时,家长也在时间允许和不过度干预的前提下,捧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进行阅读,形成家庭成员共同成长的学习氛围。
4.明确要求、反复训练。对于写字看书的姿势、按时写作业、检查作业等习惯,家长提出的要求应该明确、具体。例如,不是简单要求“好好写字”,而是告诉孩子“按正确笔顺,一笔一划工整地写字”;不是只说“坐端正”,而是把要求分解为容易操作的步骤——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5.定期反馈,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具体表现。在孩子完成一项作业的时候,家长要做到及时反馈。但及时反馈不是随时挑错,而是基于事实给予一些有效反馈。比如,孩子的计算能力,速度增加了多少,准确率是如何变化的?在检查时,告诉孩子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不失时机地给予奖励和肯定,是对孩子好习惯的正强化。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一定要找到孩子学习不自觉的原因,而不是把孩子交给辅导机构,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更加厌倦学习。
Q19. “学霸”爸妈对孩子的作业该有怎样的合理期待?
【情境】“学霸”爸妈压力大
小优的爸爸妈妈从小就是“学霸”,都拥有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学历,对小优有很高的期待,想要全面提高小优的素养,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于是就给小优制定了周密详实的文化和兴趣辅导计划。周一到周五小优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还要完成爸爸妈妈给他安排的每天30个英语单词的积累,10道数学题的练习,周六周日还安排了其他培训班。尽管如此,小优还是在这学期测验中,学习成绩下降了,爸妈错了吗?
【建议】合理期待善接纳
期望孩子成才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任何家长对孩子都应该有合理的预期。作为家长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孩子的未来,无限制地苛责孩子、用功。营造一系列“指令性需要”、“指令性兴趣”。家长要明白孩子是独立个体,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的,培养孩子独自面对世界的态度与能力尤为重要。
家长要突破固有思维,与孩子一起设立合理的目标。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的成才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与自己没有绝对的、必然的因果关系。家长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
有研究表明,相对于孩子的实际水平,如果父母期望值太高,会有损孩子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会给孩子的成绩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家长放远眼光,培养孩子的高层次思维才是重中之重。
Q20. 孩子年级上升作业难度加大,家长该怎么办?
【情境】力不从心急上头
小学阶段,小叶的爸爸妈妈能给她进行作业辅导,可如今步入初中,小叶学习难度加大,思维含量增高,成绩不断下滑,爸妈则因无力继续辅导而非常焦虑,不知如何改善这种状态?
【建议】力所能及多指导
对孩子学习的关心不在于家长要弄明白每一道题目再教给孩子,更重要的是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态度的支持和行动上的陪伴,在日积月累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是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此时家长最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习习惯,从写字、读书姿势到学习计划,坚持“今日事今日毕”,以及整理个性化错题集,不留知识盲点等,这些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石。
2.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从小养成专注、认真的学习态度非常重要,孩子在写作业时是否保持专注力、写字是否认真、字迹是否工整等,都能反映出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也正是家长需要格外重视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和督促,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孩子持续成长的推动力。
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代表和家长没有任何关系,在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家长应尽量保持相对的安静,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即使不能帮助孩子解答难题,但父母的信任、陪伴和付出,都将成为孩子面对挫折、迎难而上的坚强后盾。
作者:张鹏 焦苇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