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20多岁书架上摆满外国名著,50岁后阅读配额更多献给古典文学

2019-09-16信息快讯网

张炜:20多岁书架上摆满外国名著,50岁后阅读配额更多献给古典文学-信息快讯网

“人只有一辈子的时间是不够用的,但读经典会让你觉得这辈子都延长了。记得二三十岁时我的书架上摆满了大量西方文学名著翻译作品,但过了50岁,我重新分配了阅读写作时间,愈发靠近中国的传统,这场与古人的漫长对话还将继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昨天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讲堂主题讲座“心灵世界的多维解读”现场,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如是“表白”,近20年来他用个人的全部能力对古典一次次深情拥抱,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张炜读解古典文学专著系列”四卷本同时首发,继2014年中华书局出版《也说李白与杜甫》后,张炜在万松浦书院讲解传统文化的声音随其专著的出版发行,产生了较大反响,其后2016年推出《陶渊明的遗产》,2019年出版了《〈楚辞〉笔记》(增订本)《读〈诗经〉》,后续还将推出“读解苏东坡”等。张炜受到了怎样的古典滋养,又是如何理解古典美学的?这套系列或许恰恰就是解开问题的密码。

张炜:20多岁书架上摆满外国名著,50岁后阅读配额更多献给古典文学-信息快讯网

张炜读解古典文学专著系列(四卷本)

《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

《〈楚辞〉笔记》(增订本)《读〈诗经〉》

中华书局

从先秦《诗经》《楚辞》,到魏晋陶渊明,再到盛唐李白杜甫,张炜用回归原典激活内心的前行动力,解读中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认知体悟,也能一窥他小说创作的深厚文史底蕴和瑰丽精神世界的文化渊源。从1973年发表小说《木头车》开始,张炜40余年的写作生涯,发表作品多达1800万字,《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你在高原》《独药师》《艾约堡秘史》《寻找鱼王》《兔子作家》等作品涌现。今年4月张炜应聘为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时,作家同行莫言评价张炜是“勤奋的劳动者、深刻的思想者、执着的创新者”。

而在文学创作之外,对古典文学的读解是张炜用情最深、用力最精的领域。“诚如张炜谈到的,传统经典对作家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为过。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传统经典,小到可以滋养后世个体的精神世界,大到能够影响整个民族的前行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传统经典则是支撑这命脉的基石。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经典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我们要安静本心,回到传统原典中去寻找自我、寻找激励我们前行的内在力量。”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谈到:在知识相对容易获得的今天,对知识的解读和对传统的理解,无疑是对学者或作家最真底色的展现。

张炜:20多岁书架上摆满外国名著,50岁后阅读配额更多献给古典文学-信息快讯网

真正的阅读需要穿过文本的丛林,走到作者面前。以《读〈诗经〉》为例,要理解《诗经》就要理解那些散落在苍茫历史时光里的无名作者,在张炜看来,《诗经》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诗歌,它们有音乐的伴奏,有时会出现在一些具有仪式感的场合,尤其是来源于民间“风”的部分,常常令他感动。全书内容编排上篇为总论,五讲55个标题,每个标题都伸向远古幽径,引入丰盈饱满的细部,品咂“隐晦之美”“简约之美”;下篇精选了84篇诗文,引领读者游走于《诗经》的深处与细部。

比如《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张炜的解析娓娓道来:这应该是一首最早描写少女怀春的诗章,“梅子在欢快的击打下纷落如雨,俏媚的女声仍然执拗,……梅子从树上坠落,结束了原初的生命连接,却开始了另一段簇新的生命历程;青涩消尽,甜美绽放,预期的是一场神秘而华美的‘盛筵’。”在张炜看来,这首劳动和嬉闹的短歌闪射出特异的神采,追逐、挑逗和欢笑不绝于耳,如在眼前。女子用目光鼓励,以笑声感召,她们大胆的举止与率真的召唤掩饰在劳作之中,同时也映衬出男性的羞赧和幸福。

张炜:20多岁书架上摆满外国名著,50岁后阅读配额更多献给古典文学-信息快讯网

“后人理解《诗经》往往离开当时的背景——文字和音乐结合时,音乐绝对是第一位的。今天多是通过文字来理解《诗经》,脱离了音乐的场景,可能会产生偏差,不能完全体会其中礼乐文化的价值。而张炜在解读《诗经》时提到了诗和乐的分离,这也体现了他的学术把握和古典学养。”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引驰谈到,这套读解古典文学专著系列,不是文学史教科书,也并非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手册,更多是张炜与古代伟大作家对话的种种感受与思虑,展现了当代作家对于传统的吸收或介入,以及对于当下文化和社会的一种反省。“ 中国文学应该将中国的传统作为一种可能的资源。从整个中国文学的图景来讲,有些文学的脉络可以将其他文学传统作为其精神来源,同样也完全应该可以有继承中国传统的脉络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炜对传统持续的关注、持续的对话、持续的书写,是非常有意义的。”

不同于冷冰冰的今译导或读,张炜更乐于以敏感文人的直觉力,叩问古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人情世理的温度。比如,《也说李白与杜甫》通过“对话辩难”的方式,讲述“不一样的李白和杜甫”,书中抛出许多惊人之语:李白,形只影单的文化猛人;杜甫,隐伏了血性的好男儿;没有什么所谓的“现实主义”,一切诗歌都是 “浪漫主义”的……这是一本关于李白和杜甫的文学沉思录,同时也是一本网络化时代李杜诗歌命运的大讨论。《陶渊明的遗产》探讨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精神符号,以及在此之下隐藏的医治“现代病”的巨大能量。到了《〈楚辞〉笔记》里,屈原的人格形象瞬间活了。

张炜:20多岁书架上摆满外国名著,50岁后阅读配额更多献给古典文学-信息快讯网

活动现场,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日本一桥大学大学院言语社会研究科教授坂井洋史、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彭青龙担任对话嘉宾,围谈张炜的创作美学。

在郜元宝看来,张炜读古典,总在某个角度紧扣其小说创作,二者有“互文”关系——从《古船》到《九月寓言》,楚辞式的忧愤深广与异想天开,始终融为一体;1985年《古船》和2014年《也说李白与杜甫》,因“道教”而联系起来;《融入野地》《九月寓言》洋溢着《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的气息,甚至“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海边葡萄园”“万松浦书院”,与色彩斑驳的“隐士”文化也不无干系。陈众议表示,张炜的小说风格堪称一以贯之,其对汉语语言的坚韧守护,也是对中国伟大文学传统的坚定拥抱。

<<<<延伸阅读·有关古典的学问怎么做?

张炜:20多岁书架上摆满外国名著,50岁后阅读配额更多献给古典文学-信息快讯网

《宋元笔记述要》《濠上漫与——陈尚君读书随笔》

陈尚君 著

中华书局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其论著、古籍整理已刊待刊者逾两千万字。目录学一向是治学的入门路径,《宋元笔记述要》依托悠久深厚的目录学传统,涉及宋元重要笔记类著作近两百种,既为专业人士指示学术递变的蛛丝马迹,依路而行,也为普通读者构筑了宋元笔记的全景图像。除了作者、版本、内容介绍这些常规动作,本书挖掘考证成书过程以及由此过程产生的完残真伪、稀见散佚、文献价值等动态问题,颇多首发之论。

《濠上漫与——陈尚君读书随笔》则汇集作者近年来学术散文56篇,举凡学界掌故、亲身经历、趣闻轶事,均所涉及,更于若不经意间,将读书之门径、学术之进途娓娓道来,题材多样:一是读古书而生发的感想,或做考订,或发议论,多有新见;二是学界掌故,既有与前辈如朱东润、程千帆、傅璇琮诸先生交往,也有对学生的提携爱护;三是博览群书所得,唐文治、张元济、熊希龄等近代名人生平功业,皆于笔下传神。书中多幅彩图包括罕见合影和先贤手迹等。

张炜:20多岁书架上摆满外国名著,50岁后阅读配额更多献给古典文学-信息快讯网

《走向大众的“计然之术”——明清时期的商书研究》

张海英 著

中华书局

明中期以后,随着全球化贸易的刺激,中国商业蓬勃发展,商人和商业日渐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为“士农工商”之末的传统观念也在现实推动下逐渐发生改变,“生财致富”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在这种大环境下,随着商人群体壮大,商业活动不断复杂化,针对日常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行各业陆续出现了以总结经验、指导行为为主旨的“生意经”,以文本形式流传下来被称作商书。

《走向大众的“计然之术”》研究的就是明清时期“生意经”,大到游走全国的行商、店铺林立的巨贾,小到沿街设摊、挑担叫卖的小贩,本书研究的是明清时期与百姓生活最为贴近的“生意经”,分为三编:上编介绍明清时期商书基本情况;中编具体分析商书主要内容,包括商人的职业教育、经商理念等;下编则分析明清商书时代背景,从理论高度来分析明清时期的商业与商人。其中,明清时期“商亦有道,敦信义,重然诺,习勤劳,尚节俭”的伦理思想,至今具有现实意义。

张炜:20多岁书架上摆满外国名著,50岁后阅读配额更多献给古典文学-信息快讯网

《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刘勋 著

中华书局

上海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学助理教授刘勋新著“政说春秋”第一部《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从国际政治博弈和国内政治演化视角来解读春秋历史,是一部讲解春秋政治故事的大众历史读本。全书分上下两册《齐桓篇》《晋文篇》 ,跳开旧思路看春秋,强调的是事件有机联系和历史发展过程,讲故事的同时讲政治之道,启迪读者进一步思考

《齐桓篇》围绕“齐桓霸业”关键词,从西周旧秩序的崩溃谈起,讲述各个诸侯国在谋求建立新秩序的过程中,为自身发展和争取更高地位所做的努力,重点聚焦在齐国,分析了齐国经过四代君臣不懈努力,最终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终成霸业的历史过程。《晋文篇》讲述晋国在变革中兴起,在磨难中壮大,在晋文公团队领导下称霸,并与南方霸主楚国共同建构天下新秩序的历程。作者从宏观角度梳理了春秋国际秩序“迷茫-探索-新常态-制衡态”的演化脉络,展现了春秋前期历史发展大势。

作者:许旸
摄影:邢千里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