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上空飞过我们自己的飞机,空军混合飞行编队一共17架飞机,巧妙飞了26架次
开国大典上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受阅部队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其中空军的混合飞行编队由华北军区航空处所辖飞机组成。
南苑机场上,集中了五湖四海的飞行员和五湖四海的飞机。飞机不仅旧,而且杂,有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还有几架老牛式的教练机。这些飞机除了起义的外,几乎全是国民党遗弃的趴窝飞机,只能算是一堆零件,能展翅的早飞走了。因为是东拼西凑组装的飞机,所以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飞机性能也各有差异。飞行员也是各有各的传奇故事,有起义的,有被派到新疆去学飞行的教官,还有老航校培养出来的第一代飞行员。临时凑起来的飞机和临时凑起来的人员,开始了受阅前的编队飞行。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飞机受阅,旧中国也从来没有搞过。更何况五花八门的飞机,各有各的高度,各有各的速度,野马式的P-51翅膀一甩就窜出400公里了,而最慢的运输机,才爬行几十公里。另外,调度飞机也是一大难关,必须精确计算,谁在第一层,谁在第二层,差之毫厘将会失之千里。
空军参加检阅的计划图交到大会筹委会了。四种飞机三个高度,3000尺、2500尺、1800尺,通过检阅的时间精确到秒。航图规定所有的飞机在通县双桥铁塔尖汇合,分出高度,编好队形,再飞向天安门。
经过多次编队训练,飞行员心里渐渐有了底气。
10月1日下午4时许,混合飞行编队队长油江接到起飞命令,受阅机群立即升空,一共是17架。4时35分,当战车方队行进在天安门检阅台前的时候,蓝天白云间响起轰隆隆的飞机引擎声。空军分别以双机、三机编队,一批批接连飞临天安门广场上空。
“我们的飞机!”
“我们自己的飞机来了!”
整个广场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人们的欢呼声和飞机的轰鸣声与装甲部队铁轮滚滚的震动声汇合在一起,震撼着千年的古都,震撼着新生的北京。
这时,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感到无比振奋,当三架C-46运输机通过天安门时,周恩来指着天空对毛泽东说:“领头的那一架大飞机是刘善本开的。”毛泽东愉快地向天空暸望、招手。
在阅兵式之前,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杨兆麟访问了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询问空军阅兵的情况。刘亚楼告诉他一个“秘密”:因为只有17架飞机,一两分钟就飞过去了。因此,决定飞机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以后,再飞一次。
按照预定的方案,受阅机群刚刚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大会总指挥就在电话里命令油江:“根据大家的要求,再组织一次通过天安门飞行。”油江立即下令:“9架P-51再通过天安门一次。”于是,9架P-51歼击机加快速度由城西折向北方,再由东向西第二次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因为相隔时间很短,这9架战机的第二次飞行,几乎是接着整个空中受阅编队的后尾。
广场上的人们并不知道有9架飞机是两次通过广场上空,所以,多少年来,一直认为受阅的飞机是26架。
▲本文摘自《中共党史上的那些人与事》,刘明钢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作者:刘明钢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张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