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之下 带你回家——水下救援者在极境之地的感人故事

2019-09-25信息快讯网

深水之下 带你回家——水下救援者在极境之地的感人故事-信息快讯网

2018年1月,上海打捞局潜水队在“桑吉”轮爆燃事故中实施救援

这里,是祖国大地上的极致之地

或偏远荒芜、人迹罕至,或酷热严寒、危机四伏

这里,生活着一群人

四季轮回,他们对国土的守卫坚若磐石

时光辗转,他们对生命的守护始终不渝

视野之外,人世之中

他们用信念和坚持书写中国人的奋斗故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无数中国人奋斗拼搏的70年

央广网特别策划《极境守护者》,为您讲述这群奋斗者的别样人生。

一水之隔,两番天地。

水面之上,船难打破了平静。即便在深夜,岸上也是熙熙攘攘。救援人员忙于施救,分身乏术。遇难者家属心急如焚,坐立难安。在落水者生死未卜时,谁都提着一颗不安的心。

深水之下,一片漆黑,万籁寂静。搜救再繁忙,一切也都在阴暗与无声中进行,伸手不见五指,“呼吸声成了最动人的旋律”——在离死亡最近处,它再微弱,也是生命存在的迹象。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工程船队潜水队的60余名救援人员,如同生命的使者,穿梭于水面上下,游荡于生死之间。他们带着生者的期望,一头扎进水里,10米、20米、50米、100米……一点点深入水下,去寻找、靠近失事船只,争分夺秒从死神手中夺回生的希望。这并非一件易事,与“神”同行意味着置身险境,危机四伏。

无论是韩国“世越号”沉船、“桑吉”轮燃爆,还是重庆公交车坠江,遇难船只(车)均由这支成立于1951年的队伍参与救援或打捞出水。身经百战的它,不仅要搜救生命,打捞船只,还要进行水下工程的安装、维护和拆除工作,几乎书写了一部共和国深水救援史。

水下:顶住黑暗 迂回下潜

深海之下是视野以外的世界,人们平常难以涉足。潜水队如何深入其中,又是怎样在海水包围之下抢险救人的?他们置身什么样的环境?长期面临死亡,潜水员对生命是否有着与众不同的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全在黄浦江畔上海打捞局潜水队的训练基地里。

队长胡建迎面走来,他留着寸头,身高一米七,肩宽臂圆,身体很结实。年方四十的胡建在潜水队待了十九年,一年有七八个月在外施工,深知如何与水打交道。这次难得回趟上海,他便抽空跟记者聊起那些藏在深海、无人知晓的故事。

深水之下 带你回家——水下救援者在极境之地的感人故事-信息快讯网

图为上海打捞局潜水员训练基地

灾难一旦发生,船只或车辆往往困于水中,人更是难以逃生。胡建和队员总要迅速赶赴现场,与时间赛跑,力争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即便无望,也要带人上岸,送到心急如焚的亲人身边。

了解事发地的水文条件及案发情况后,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判断落水船只(车)的大致位置,进而潜入水中,一点点去缩小寻找的范围。

悬浮于水中潜水员身连“脐带”,如同婴儿在母体的状态,一呼一吸、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全靠身上三根一百多米长的管道。它们的另一端连着水面的母船,主管道比拇指粗点,主要供气,另外两根管子较细,分别用于测深与通讯。要是在冰冷的海域,潜水员还要多带一根温水管,用来给自身供暖。

一般的潜水爱好者,极限深度约为水下40米。但像胡建这样的潜水员,一旦抵达事故现场,潜入的深度远不止于此,可能是水下60米,也可能是100多米,这是他们无法决定的。

在水下,每下沉十米,胡建要多承受的水压相当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这就好比多往指甲盖大的地方压上一公斤东西。越往深处,水压越大,心脏逐渐受到挤压,耳膜也鼓了起来,“就跟坐飞机时的感受一样,需要多做吞咽动作来减缓不适。”

深水处的极端环境限制了潜水员的作业时间。在60米深的水下,他们的救援时长不能超过35分钟,但此后需要花费近两个小时做上浮减压——上浮一段距离,停留在某个点休息,过后再慢慢上浮,给体内的惰性气体提供减压时间,避免被压缩的气体短时间内扩张而堵塞血管,致人暴毙。

深水之处布满黑暗、冰冷与孤独。泥沙俱下,海水一片浑浊,往往两眼一抹黑,伸手不见五指。“人悬浮着,往下看,它像一个大的黑洞,要把你吸下去。”有人说,首次潜水就跟看恐怖片似的,充满未知,让人毛骨悚然,有时一条鱼游过去,人会被吓一跳。

深水之下 带你回家——水下救援者在极境之地的感人故事-信息快讯网

潜水员在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中作业

船内:如同迷宫 危机四伏

摸清船只的具体位置后,他们要进行一项“最艰难”的工作——身连“脐带”,进入船舱寻找落水者。

头顶的照明灯打出微弱的光,胡建经常能恍惚看到船只的轮廓。此时的船只往往伤痕累累,船舱内更是支离破碎,东倒西歪的坐垫与柜子悬于水中,被压得变形的铁板成了他前进路上的障碍。他们只能摸出夹缝,钻进“水下迷宫”,靠着早已记在脑中的空间布局图,一个角落接着一个角落找人,“一个都不能漏”。

韩国“世越号”沉船的救援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一次。打捞起这艘载有476名乘客、沉没于2014年4月的大型客轮,胡建和队员们耗费了600多个日夜,光水下作业的总时间就达到1.3万小时。

沉船90度侧翻,一侧舷门窗被压在下方。打捞客轮前,他们要先对300多个窗户进行封锁。被压在底下的一侧最难封,要从上方进入,穿过近20米长的廊道,有时还要在舱内绕更远的路。

船舱内满目苍夷,潜水员进入作业,随时面临“脐带”被缠绕的危险。他们只能一手护着“脐带”,另一只手抓住固定物稳住身体,再用身体推开障碍物,侧身前进。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搬着几十斤重的钢铁丝,来回穿梭于各个楼层,进入到每个房间,把门窗一个个封上铁网。

水流划过他们的皮肤,要是速度低于0.5米/秒,隔着潜水服,凉凉的,感觉还挺舒服。要是水再快些,他们即便负重近40公斤,人还会被“吹歪”,有时甚至被翻了个底朝天。

深水之下 带你回家——水下救援者在极境之地的感人故事-信息快讯网

潜水员在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中作业。

在“世越号”的一次救援中,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名潜水员被急流冲了起来,“脐带”弯着打了个大弧度,挂在船内某处,挣脱不了。水上的潜水监督员得知情况后,一边派人下水援助,一边安抚被困者——“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沉着冷静才能化险为夷。”

由于流速异常快,第一次前往营救的两名队友在水下寸步难行,只能返回后,又带着另外两名队友下水进行第二次营救。

寒风中,退潮的海水推着波涛,汹涌地拍打着船底,也击打着岸上每个人的心。水流带来的冲力不断拉扯着潜水“脐带”,甲板上要8个人才能勉强稳住它。水下援助的队友逆着水流,游动前进,经过两个小时的跋涉,才解除了被挂的“脐带”。尽管精疲力竭,大家悬着的心还是放了下来。

救人:那种难受 说不出来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一公交车坠入长江。载有15人的车身落入水下75米深处,呈30度角前倾,车辆结构部分受损。

上海打捞局的潜水员一批接着一批下水,在车内找到那些被车顶压住的乘客。潜水员钻入破窗,抱出遇难者,用绳子将其固定后,一起乘坐水笼慢慢潜出水面。那一刻,谁也来不及恐惧。从接到任务开始,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想——尽快完成潜水任务,以宽慰遇难者家属和民众的焦急心情。一切都在争分夺秒中进行。

胡建还记得,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发生后,每逢清明或冬至,总有遇难者家属坐船出海祭祀。他们打着横幅感谢上海打捞局,送给潜水员的中文卡片上写着:“感谢你们为打捞作出的付出。”看着泪眼婆娑的家属,潜水员都知道,他们打捞的不仅是一艘沉船,更是300多个家庭痛心的念想,“那都是他们的孩子,让孩子们回家。”

深水之下 带你回家——水下救援者在极境之地的感人故事-信息快讯网

2018年10月底,潜水队在“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中打捞车身

夜以继日,经过86小时的搜救,重庆坠江的公交车被浮吊船起吊出江面。那个黑夜,正逢重庆的深秋,江面弥漫着水雾,岸上响起了致哀的鸣笛声。胡建那些疲惫不堪的队友都脱帽致哀,他们两眼红肿、充满血丝。

尽管经过专业训练,但看到一个个不久前好端端的人一下就没了,还在水中泡得面目全非,胡建内心还是难以波澜不惊。对他而言,那种难受,说不出来。

第一个被找到的遇难者是一个三岁多的小女孩,长得像个洋娃娃,“很漂亮”,但当时她悬浮在公车内的水中,脚朝上,头朝下,双手交叉蜷在胸前,是一副惊恐不安的模样。这让发现她的年轻潜水员一时难以接受。

将孩子送到岸上后,那个潜水员站在旁边,盯着孩子流泪。“这种事谁都接受不了”,胡建的女儿当时也差不多那么大,“尽快把人救出来,至少能缓解家属的痛苦。”

生死:要敢于冲锋 但不能牺牲

入行十九年,胡建见过太多在意外中离去的生命,因而如今看待世界的眼光也柔和多了。在生离死别面前,他理解最深的就是“珍惜”二字。

有人说:“潜水队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胡建不完全赞同这样的说法。作为队长,他希望队员在救人时有不怕艰险、敢于冲锋的精神——他们确实也这么做,但不能真的让他们牺牲了。

“大家都是过命的兄弟,救援时在水下的人只能把后方的一切供给与保障交给岸上的队友,这是一种互相依存的信任。所以,每次下水前,我们都要做好风险评估、应急预案。”胡建说。

深水之下 带你回家——水下救援者在极境之地的感人故事-信息快讯网

2018年10月底,潜水队在“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中打捞车身

为了保障潜水员安全,提高救援效率,上海打捞局的潜水技术与装备一直在更新。

20世纪50年代初,救援人员用空气压缩机供气,使潜水深度由10米提高到20多米。1956年制造的高压氧舱能治疗潜水减压病,潜水深度提高到水下40多米。即便后来技术一直提升,但空气潜水的人体生理承受理论极限也仅为水下60米,无法满足更大深度的船难救援的需要。

在借鉴国际经验后,2006年,上海打捞局自行开发出潜水深度达103.5米的饱和潜水作业技术,实现了我国饱和潜水技术实际应用“零”的突破。2009年,300米饱和潜水作业技术也被研发出来。目前,他们正在向500米深挺进。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更宽广的是我们不退缩的精神。我们要将光明与希望播撒在寒冷与黑暗的深处。”一名潜水员在笔记上留下他对潜水工作的理解。

(原标题为:【极境守护者】深水之下 带你回家)


来源:央广网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李伶

屋顶摩天轮、水下停车场、亲水自行车道……想不想当一把工程师,参与苏州河改造?
5G网络首次覆盖跨海大桥,上海移动助力上海洋山深水港打造国际一流5G智慧港口
小男孩异常友好热情爱聊天,眼睛里迷人的星爆图案之下,竟隐藏着一种罕见的怪病
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我的老师是网红”——教育改革创新让学生们更爱上课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再来大别山,重温革命岁月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这条母亲河,如何实现了岁岁安澜
“江东孔子”顾野王竟与上海简称渊源颇深?深扒顾野王与金山亭林那些不可不说的故事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黄河之水天上来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黄河治理70年:一句谚语退出历史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
总书记点赞的红色故事讲的什么?
崇明区消防救援支队召开消防安保誓师大会暨全要素战勤保障实战拉练
地下党接头、暗号、假夫妻 ……“赤色沪西”邀请解放前地下工作者讲故事
她25岁抑郁,用7年战胜自己,如今打造1800亩花园农场,美成了童话故事
你在直播,有人正在死去:少年纽约街头被刺,80多人围观拍下全程无人救援,震惊世界
爬山“爬”出3000多元账单 网友:有偿救援漂亮!
075下水,台湾当局最慌张
百度地图前高管离职创业也做地图导航软件! 老东家怒而起诉,被判赔260万 ……
好绘本不仅要会讲故事,还能以爱和温度点亮孩子的童心
刚刚!“中国第一农民城” ——龙港正式挂牌撤镇建市
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百姓保健康 ,农民鼓腰包——丰收时节绿色农业发展掠影
“你们好大的胆子!“——瑞典16岁环保小斗士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对特朗普怒目而视
点赞中国 改变生活 ——《2019点赞中国》9月26日晚央视超燃开播
护照“含金量”极大提升、走出“国门”越来越方便——专访国家移民管理局有关负责人
转角遇上红旗,来上海这个区聆听国旗故事
图文故事 | 机场、大桥开通,总书记为何这样重视
“为什么有些城市会解放两次?”这些主旋律音频特别节目,让英雄故事回旋在耳边
为了这些劳模,徐汇开了专场“故事会”
外籍船员海上突发重病,上海启动海陆空应急救援绿色通道!直升机迎着“台风”起飞……
女子和男友吵架,一气之下站在了阳台边,消防员四楼飞身熊抱救下……
​分拆痛点堵点,解居民“积水之忧”
进博会之十五主宾国 | 牙买加:加勒比海第三大岛,首都是世界第七大天然深水良港
20年培养一支队伍,打捞一艘沉船,水下考古彰显大国风范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