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黄河治理70年:一句谚语退出历史

2019-09-18信息快讯网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黄河治理70年:一句谚语退出历史-信息快讯网

黄河,波涛滚滚,奔流不息。璀璨的华夏文明在此孕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此沉淀,人们唤它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自古以来,黄河又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因此,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把黄河治理当作事关安民兴邦的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并誓言“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期间,就亲自前往兰考东坝头段考察黄河,并向地方干部询问黄河防汛情况。

时隔5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河南省,视察黄河博物馆、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等,并对黄河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等进行调研。

70年前,黄河泥沙淤积,频频溃决,遍地泛滥,民不聊生。1946年,新中国还没成立,冀鲁豫解放区就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由此开启人民治理黄河的新纪元。

70年间,人民治理黄河在一步步攻坚克难中破浪前行,强化水患治理,科学保护和开发,不仅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也为世界大河治理与保护提供了成功典范。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谚语,已经退出现实语境,成为历史。

今天,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一起重温这一段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黄河治理70年:一句谚语退出历史-信息快讯网

“三年两决口”到70年岁岁安澜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先后跨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泱泱大河蜿蜒东流,世世代代滋润着中国大地,滋养着沿河而居的人们。然而,史上黄河曾决口1590次,改道26次,造成巨灾,沿岸百姓苦不堪言。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安宁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夙愿。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就根据下游河道特点和提防工程状况,建立了以“宽河固堤”为核心的一系列有关措施,开启人民治黄史上第一次黄河大修堤。数年间,沿岸人民节衣缩食,保卫家园,共有约15万受灾农民参与修堤,成为治黄史上首次真正依靠和发动群众的力量。

“在下游继续加强堤防,巩固坝埽,大力组织防汛,在一般情况下保证发生比1949年更大洪水时不溃决……”1951年,黄委会更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堤防强度要求。1952年、1955年,堤防工程标准又被不断刷新。

正是提防加强、坝埽巩固,1958年,黄河下游两百万人民战胜了自1919年黄河有水文记载以来最大的洪水。

此后,党和政府继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治黄建设。三门峡水利枢纽、陆浑水库、故县水库、小浪底水利枢纽和河口村水库先后矗立在黄河中游干支流,实现五库联合调度;下游两岸总长1371.2千米的临黄大堤,经历了4次加高培厚;开辟了北金堤、东平湖等分滞洪工程,开展了河道整治工程和滩区安全建设,基本形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

历史上,黄河下游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得到彻底扭转,连续70年伏秋大汛堤防不决口,避免了由于黄河决口造成的12万平方千米保护区内1.3亿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破解“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泥沙”困境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中,有这样一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数据显示,黄河多年平均天然输沙量高达16亿吨,多年平均天然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可谓“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泥沙”。

自古黄河难治,根在泥沙。流经地球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生态最为脆弱的黄土高原,黄河泥沙主要源于此处严重的水土流失。治沙,釜底抽薪之举,就是让黄土高原换发绿色新生。

20世纪80年代初,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重建,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

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批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规划》,利用世行贷款实施的两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启动了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

顶层设计与群众智慧相结合,国家投入与市场手段相配套,形成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的立体防护模式,创造性推进了治荒、治沙、治穷进程。

1997年后,党中央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在黄河流域提出并率先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进入全面加速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3万平方千米,治理小流域2200多条,加固淤地坝1600多座。“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融相生,助力250多万人脱贫。

70年来,由“黄”到“绿”,黄土高原主色调变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不见了。通过三门峡、小浪底水库拦沙及调水调沙运用,实现水库冲淤平衡,有效减缓了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抬高。据统计,近20年来水利水保措施年拦减入黄泥沙4.35亿吨。

从早期“宽河固堤”、“蓄清排浑”,到如今“拦、调、排、放、挖”的立体防护模式,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的黄河温顺了,它顺着中国这条独特的河流治理之路,流淌出绿的底色。

修复生态屏障 20年黄河不断流

“大山生咱咱像山,大河养咱咱像河”,一首山西老民歌,唱出沿岸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黄河的健康状况,时刻关乎沿岸百姓的生存状态。

上世纪90年代末,因枯水年份增多,沿黄地区用水无序,黄河断流危机加剧,1997年更是爆发了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断流。

“行动起来,拯救黄河!”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和空前的生存危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63名院士联名发声呼吁。

形势危急,刻不容缓。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授权黄委对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1998年底,国家计委和水利部颁布实施《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

1999年,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调度黄河水量;

《黄河水量调度条例》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世界上大江大河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与水量统一调度的先河就此开启。1999年至今,黄河干流再未出现断流。

20年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明水面积占比由原来的15%增加到现在的60%,自然保护区鸟类增加到368种。

久违的洄游鱼类重新出现,河口三角洲再现草丰水美、鸟鸣鱼跃的动人景象。河水长流,生机勃勃的黄河形成了一条生态廊道。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黄河治理70年:一句谚语退出历史-信息快讯网

巧用水资源 谋求大发展

作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黄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了全国15%的耕地,支撑了全国14%的国内生产总值,九曲黄河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源泉。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黄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70年来,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灌溉面积已达到1.26亿亩,约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倍。随着黄河灌溉面积不断扩大,通过引水甘肃、宁蒙等区域,昔日的沙荒盐碱不毛之地,变成了沃野良田。黄河水资源是“中国粮仓”丰实的重要保障。

近日,为改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乌梁素海水质,今年已从黄河向乌梁素海补水3.82亿立方米,预计全年补水量达5.6亿立方米,相当于约40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

2019-2020年度引黄入冀补淀调水也于日前开始实施,尽可能为白洋淀及华北地下水压采多供水。

同时,依托建设的水利枢纽,黄河水电资源得到有序开发,水电装机增长到2200万千瓦。黄河不仅是中华大地的“动脉”,也成为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电流”,为华北、西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也为西北丰富的光电、风电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了条件。

“数字黄河”提升全流域综合管理能力

治黄初期,人们曾梦想通过蓄水拦沙让千古黄河变清。20世纪60年代初,黄河干流上的第一座水库三门峡下闸蓄水,不料一年半后15亿吨泥沙淤积库区,回水倒灌关中平原,危及西安。水库不得不改变运用方式,连带着下游规划的几座大坝也被迫下马。

三门峡水库建设走了弯路,但正是吸取了这一教训,后期的小浪底工程从设计时就预留了75亿方的淤积库容,并通过在“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三条黄河”上的系列试验,最终成功利用小浪底工程实现对黄河调水调沙。

新时期,黄河治理委员会加快信息化赶超步伐,稳步推进“数字黄河”向“智慧黄河”升级发展。“黄河一张图”“一个数据库”等信息化“六个一”工程建设取得明显实效,“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格局初步形成,有力推动了黄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科技进步及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水沙调控、水库调度、游荡性河道整治、水生态保护、水文测报等治黄关键技术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振动式测沙仪、堤防隐患探测等一大批先进实用的技术和设备得到推广。

滔滔黄河水,奔流万余里。从人水相争走向人水和谐,从传统治河走向现代治河,这条河,流淌着整个国家的发展脉络。在新中国70年伟大征程中,“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也在华夏大地奔腾不息,源远流长。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王布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女儿7岁,她却从没去过学校,女子脸挂20斤罕见瘤30年,上海医学团队10小时手术成功摘瘤
不只有“牛肉拉面““读者”!上海以西2019公里,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它还是……
篮球世界杯 | 国际篮联秘书长点赞上海赛区:组织水平很高,城市治理井井有条
上海的博物馆、纪念馆从3个增加到131个,70年来“家门口”的生活越来越精彩
此前流传2050年北极夏季可能无冰,中国极地专家回应:真的!
三秦古塔跨越1500年:现存517座,近百年消失400余座……《陕西古塔全编》出版
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出炉,清华、北大首度揽获亚洲前二
图解丨70年历久弥坚,未来更精彩:你知道吗?这些国家与新中国建交70年啦!
拥抱《黄河》,张继钢以舞蹈史诗展现母亲河的“魂”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领改革风气之先 上海构筑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科创中心建设:从1.0版向2.0版迈进
拾掇70年的片段丨村里第一次有电视,虽然一个节目也没看到,大家却满心欢喜
黄河水利委员会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习近平在郑州考察制造业企业发展和黄河生态保护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李强专题调研这个事关超大城市治理的平台系统建设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在郑州考察制造业企业发展和黄河生态保护
地方考察中,习近平频频强调这件事
“可爱的中国”之裕固族:把对生活的热爱融入民族服饰里
视频 | 开国大典、香港回归、北京奥运,《我和我的祖国》浓缩新中国70年历程
国产大飞机能占几成?未来20年中国将接收9200余架干线和支线客机
中断10年后,美国与白俄罗斯将恢复互派大使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树立健康城市典范,上海将医改成就写在人民健康上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听医生韩宝惠讲背后的故事:早筛早诊,把不治之症变为“慢病”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金春林:“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市一心内科汪芳:“转战”郊区,真情真心换来医患互信
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韩正出席并讲话
海外网评:全球网络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
创作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联播+ |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勾勒黄河流域美好未来
《黄河母亲》创作者何鄂回故乡廊下办《爱国·爱家》主题雕塑展
视频 | 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厅响起中国声音,钢琴协奏曲《黄河》为祖国喝彩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