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件(组)文物再现秦人历史及平天下壮举!汇集各地33家文博机构相关藏品的“秦的统一”大型展览今揭幕
▲瞧这展位前两位参观者乐呵呵的样子。
国内33家文博单位与“秦统一”相关的精品文物317件(组)最近“集结”秦始皇帝陵墓以东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平天下——秦的统一”大型展览今天在这里开展。这是该博物院策划的“东周区域文化系列展”之一,也是其历年来筹办的规模最大的文物展览。
展览旨在整合全国文博单位的藏品资源优势,“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以精美的文物、新颖的展陈方式,直观地向观众诠释“秦统一”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显现的重要作用,给他们留下最值得保存的“博物馆记忆”。
▲展览开幕。
公元前221年,秦国的战车驶入不战而降的齐国都城临淄,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一个由秦人创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从此屹立。从襄公立国、穆公宣志、孝公图强,到惠文王崛起,昭襄王称霸,再到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秦国从与西戎杂处的羸弱小国发展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三十五代国君历经数百年苦心经营,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秦始皇创立的一整套完整的国家管理体系,对中国后续2000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出的317件(组)文物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山东省、安徽省、甘肃省等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山东省、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及秦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33家文博单位,一级文物占到了三分之一。秦子镈、秦公鼎、秦公镈、秦公钟、商鞅方升、杜虎符、秦木版地图、云梦秦简、秦诏版、两诏秦权、秦车马壁画图,以及包含所有兵种的兵马俑等精品文物,展示了秦“由封国到帝国”的发展之路,以及秦统一的各项措施对中国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杜虎符,云梦秦简M4.6木牍。
展览故事从中国现存最早的家书——云梦秦简中的《黑夫木牍》开始,以两个普通百姓“黑夫”和“惊”的视角来回看2200年前的世界。展厅门口是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杜虎符”、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4号墓出土的“云梦秦简M4.6木牍”。
据了解,“黑夫木牍”共出土了两件,上面有文字527个,被标记为6号和11号,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家信实物。6号木牍是从军到淮阳一带的秦军士兵“惊”写给在秦南郡安陆(今湖北云梦县)的兄长“衷”的家书。
展览以“大出天下”“迈向统一”“百代秦政”等板块展示了秦人的发展历程及统一六国的伟大壮举,不仅呈现了秦文化的广博内涵,而着重反映的是秦文明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
▲彩绘酒具盒。
记者今天在展厅看到,来自湖北省博物馆的“彩绘酒具盒”,由整块木头凿成,盖和器作子母口扣合,酒具盒内分割成4段6格,以便于放置成套餐具,这是目前仅见于楚国大夫以上墓葬的器物;秦陵博物院的青铜“乐府钟”,钮部刻有“乐府”二字,证明秦代已设有乐府;而出土于广州庄螺岗的“十四年属邦铭文铜戈”,结合器型判断为秦时的兵器,是南下秦军的遗物,是秦属邦工官监造的。出土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塬16号墓的“带钩”、“腰带饰”、“臂钏”,则体现秦人与游牧民族有过文化交流。
▲“海内皆存”方砖。
▲石鼓。
一件硕大的“石鼓”,唐贞观年间发现于天兴县(今陕西省凤翔县)的野地里,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件石鼓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发现的这些石鼓实际上是10个形似大鼓的刻石,石鼓身上均刻有被称为“石鼓文”的文字,这些刻凿的文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展厅中的“蕃禺漆盒”,是岭南地区“蕃禺”地名见于考古实物最早的一例,也是岭南地区目前所见的最早的印章遗痕。细看这件器物,木胎黑漆,盖面有朱绘的云纹,并有烙印的“藩蕃”二字。据讲解员介绍,“藩蕃”就是“番禺”,是秦朝所置的南海郡郡治所在,也是番禺县治所在,后来成为南越国的都城。从其风格来看,岭南印章在秦朝已受到中原玺印的影响,它的发现对了解岭南印章的起源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韩 宏
编辑:韩 宏
责任编辑:朱 辉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