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朝奉挟其巨资,在江南各地频繁“识宝”| 一点历史

2019-09-26信息快讯网

程蔷教授在《中国识宝传说研究》中曾指出,晚近江浙一带流传的“识宝”故事中,识宝者又往往被称为 “徽州人”或“徽州朝奉”,她也对此一转变之原因略有申说(见该书页141—146)。不过,对于此一问题,显然仍有进一步探讨及诠释的空间。

由于 “识宝”、 “取宝”之类的故事,皆是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它们虽然流传很广,但要找到此类传说出现的源头显然是相当困难的。不过,关于这一点,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踪迹可以追寻。

17世纪初的明万历晚期,松江府华亭县李绍文编撰的《云间杂识》,是一部反映江南社会生活的笔记。在这部书里,他讲了一个故事:

成化末,有显宦满载归者,一老人踵门拜不已,官骇问故,对曰:“松民之财,多被徽商搬去,今赖君返之,敢不称谢。”宦惭不能答。

此一故事,明显是个讽刺性的寓言,故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那位老人所说的——我们松江百姓的财产,多被徽商搬去。根据笔者此前的研究,《云间杂识》中的该段记载实际上源自更早的一部笔记——嘉靖九年(1530年)五月之前成书的《淞故述》。在这部由另一华亭人杨枢所撰的笔记中,搬走“松民之财”的主角也并非 “徽商”,而是 “官府”。而此一主角置换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徽商在江南活动的日趋频繁(参见拙文《明清文献中“徽商”一词的初步考察》,载《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

揆诸史实,《云间杂识》中的那个故事除了讽刺贪脏枉法的本地官员之外,更主要的还是流露出对于江南地区的外来者——徽商的强烈不满:这些人来自异地他乡,但却将江南的宝物——许多财富席卷一空。据此似可推断,江南各地出现大批“徽州朝奉识宝”或 “徽州朝奉来取宝”之类的故事,应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它所反映的,既是一种既成的客观现实,又折射出江南人基于大批徽商活跃的现实而产生的严重焦虑情绪。

徽州朝奉挟其巨资,在江南各地频繁“识宝”| 一点历史-信息快讯网

江南的典当铺(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苏州市景商业风俗图册》)


清初绍兴人张岱在所著《陶庵梦忆》中有一篇“齐景公墓花樽”,其中提及:“霞头沈佥事宦游时,有发掘齐景公墓者,迹之,得铜豆三,大花樽二。豆朴素无奇。花樽高三尺,束腰拱起,口方而敞,四面戟楞,花纹兽面,粗细得款,自是三代法物。……后为驵侩所啖,竟以百金售去,可惜!今闻在歙县某氏家庙。”从最后提及的徽州某姓家庙来看,文中的“驵侩”大概便是识宝朝奉之流。此一个案,便是江南人眼中徽商搬走当地宝物的典型例子。

从明代中叶以来,在江南的盐业、木材、典当、布业等的经营中,有相当多的徽商活跃其间。在当时,一些席丰履厚的徽商财富多达数百万两白银。及至清代,更高至千万以上,他们位居中国财富排行榜的最顶端。这些徽商,对于江南而言是囊丰箧盈的外来者,他们与六朝时代的“胡人”以及唐宋元时期财大气粗之“回回”商人也颇相类似。所以,江南民间传说中以“徽州朝奉”取代先前的 “胡人”及 “回回”,显然亦顺理成章。

明人沈德符在 《万历野获编》中指出:“比来则徽人为政,以临邛程卓之资,高谈宣和博古图书画谱”。在这种背景下,“钟家兄弟之伪书,米海岳之假帖,渑水燕谈之唐琴,往往珍为异宝。吴门、新都诸市骨董者,如幻人之化黄龙,如板桥三娘子之变驴,又是如宜君县夷民改换人肢体面目,其称贵公子、大富人者,日饮蒙汗药,而甘之若饴矣”。此处的“钟家兄弟之伪书”,典出《世说新语》,说的是钟繇之子钟会擅长模仿他人笔迹;“米海岳之假帖”,则是指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传世伪帖,如 《捕蝗帖》 《离骚经》《天马赋》《鹤林甘露帖》和《评纸帖》等。此外,还提及宋朝王辟之所撰的《渑水燕谈录》,该书所记皆为绍圣二年(1095年)以前的北宋杂事,其中提及唐琴轶事。沈德符所举的这三个典故,意在烘托徽商对于江南鉴藏之风的推波助澜。当时,在徽州朝奉“珍为异宝”的过程中,文物真赝可谓鱼目混珠。在晚明时期,“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沈氏笔下的“吴门”,亦即位于江南核心地带的苏州,而“新都”则是皖南徽州之古称。这两个地方,都是古董鉴藏及文物买卖最为发达的地区。板桥三娘子的故事出自《太平广记》,它与“幻人之化黄龙”及 “改换人肢体面目”之传说,皆反映了其时古玩市场的波谲云诡。在16世纪的东南文化市场上,徽商俨然成了操执牛耳的盟主。而在万历前后,江南一带的西汉玉章纷纷被徽州富人以高价购去,尽管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极尽讽刺之能事,他们认为这是“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甚至还刻薄地喻之为官印堕于毛厕。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徽州朝奉挟其巨资,在江南各地频繁“识宝”和大规模“取宝”的过程。

除了文人雅玩之外,自明代中叶以还,徽州典当商与普通民众(特别是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这是因为:在“无徽不成镇”的江南,民间素有“无徽不成典”或“无典不徽”的说法,此一说法是指江南一带的典当铺多是徽州人所开,即使不是徽州人所开的典当铺,其中的职员也大多是徽州人。狭义的徽州朝奉,就是指徽州典当铺里的职员。在江南,尽管典当铺中的徽州朝奉一向为人所诟病,但在另一方面,江南一带又素有“典当是穷人的后门”的说法。当地人进出典当铺,认为是 “上娘舅家”。如在上海,人们昵称大当铺为“大娘舅”,小当铺为“小娘舅”,而当铺亦称其顾客为“外甥”。这些,都说明典当业与日用民生关系极为密切。而在传统时代,一般民众挣扎于贫困线上下,他们于青黄不接之时,总要进出典当铺,以典押财物暂渡难关。久而久之,许多人就将自己的穷困潦倒,与徽商之财聚力厚比照而观,由此认为自己的苦难皆是徽商之重利盘剥所促成——这就是“松民之财,多被徽商搬去”之类寓言出现的原因,也是“徽州朝奉来取宝”故事大批涌现的背景。




作者:王振忠(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任思蕴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繁忘事、词不达意、性情大变……这些症状须重视
听,英雄壮歌走出历史幕帘,来到陆家嘴金融城
高铁一线牵,新上海后花园——桐庐请你“十一”去体验江南时节……
人民日报评中所建交:符合历史潮流的正确决断
爆笑!2019不正经摄影大赛:40张黑历史被制成表情包,动物看了想打人……
杨浦滨江南段大桥以东2.7公里公共空间9月28日贯通开放,百年工业遗迹首次揭开面纱
著名历史学家、方志学家、图书文献学家来新夏先生研讨会在浙江萧山举行
七大导演用胶片叙述七个全民记忆的历史瞬间
视频 | 《忆江南》唱响纽约,观众听得泪流满面!诗词音乐原来可以这样美
中国典当业自明代起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点历史
沈建中谈《抗战漫画精粹》| 对话
《红军长征记》:最接近历史事实的长征故事
沪上名嘴骆新操刀策展,零距离体会服饰里的江南之美
今天开业的这个天街,终结徐汇南部没有大体量商业体的历史
5G全覆盖、受上海优质医疗教育资源辐射,长三角一体化为这个江南小镇带来这些变化……
近代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是不好的金融
传播视野下帝国与城市的历史叙事
国台办:民进党“独”心不死,终将被历史大势所拋弃
江南大义与中国美感 | 胡晓明
厂里财物频繁被盗!可疑男子频繁出现犹如“特工”
家在江南 | 在徽州发现饱受程朱理学浸润的江南文脉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