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地区唯一的深度贫困县,这位上海干部擅用“两种语言”助力脱贫攻坚
▲李国文(图左)在正安县庙塘镇茶台村-蜜本南瓜产地
上海援黔干部李国文,2018年8月挂职任遵义市正安县委常委、副县长。
正安县是遵义地区唯一的深度贫困县,也是目前唯一没有脱贫的县。李国文以“组团式产业扶贫”为抓手,立足正安县的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围绕“一短两长”,即生态家禽、野木瓜和方竹笋三个主导产业,引导上海的农业龙头企业、科技企业、供应链公司、电商平台和大型商超等组团式参与扶贫,建立市场化、可持续的、全产业链的“造血”机制,力争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特色模式。
来正安之前,听说过遵义,但完全没有听说过正安这个县。来了之后,感觉县城没想象中那么穷。当然,这也正是这些年脱贫攻坚的成果,整个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入了解后,发现城乡差距大,“穷”是穷在偏远山区。
我原来在杨浦区是做科技园区运营管理的,所以对于“企业和产业”比较熟悉和了解。到了正安,发现当地最缺的其实是企业、企业家,当地多称呼为“大户”“能人”或者“创业致富人”。企业家少、企业少,导致正安产业基础非常薄弱。
▲李国文在庙塘镇宝山村踏勘方竹笋采摘现场
如果要让当地合作社去对接市场、开拓市场,难度可想而知。值得庆幸的是,上海地方大,市场机会很多,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上海对正安敞开了市场的大门。但最大的困难是,由于商业思维、市场意识的差距,当地企业与上海企业出现了“对话难”的问题。
上海援黔干部,从上海来到革命老区,首先起到的就是桥梁作用。用我的话来说,叫做“会说两种语言”:上海话和贵州话——让上海企业了解贵州的情况,也让贵州企业听懂上海真实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把“产销对接”真正做成功。
除了本地企业的培育,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上海或者外地企业的引入,这就如同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引进外资,引进外资不仅带来国外的市场、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国外的理念和人才。所以,我重点抓住产业合作这篇大文章,积极对接上海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来正安投资。上海圣华,是集禽类屠宰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也是上海的农业龙头企业。
听说是上海的大企业来养鸡,刚开始时县里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养鸡,这我们山区老太太都能养,不就是随便撒把玉米的事嘛。我告诉当地,你也是养鸡,但不是科学养鸡。更不要瞧不起养鸡企业,知道国内A股有家上市公司“温氏股份”吗?就是养鸡的,市值已近2000亿。
当圣华真正在县里投资养鸡,彻底颠覆了当地百姓对于养鸡的传统思维和看法。拿鸡苗来说,圣华比当地拿鸡苗便宜三分之一,这就是规模效应。同样是养到四斤肉质一样品质的鸡,圣华只需四个月,当地至少半年以上。为什么?我告诉当地,这就叫科学养鸡。
圣华目前在谢坝乡的养殖点,更类似“直营店模式”,就是起到示范、引领和培训基地作用。更主要的是,他们要广泛和当地的合作社合作,采用“龙头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大量有组织的合作社采用类似“加盟”模式,参与林下鸡养殖,既把遵义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
同样是第三批援黔干部,我比较“幸运”,因为同一批来援黔的战友,他们来时,各个县里都脱贫了。而正安县作为遵义地区唯一的深度贫困县,目前仍未脱贫,我赶上了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争,并亲自去参与它。无数年后,回忆起这段工作,都会觉得无比荣耀和自豪。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探索,在“组团式产业扶贫”上,我觉得渐入佳境,野木瓜、方竹笋、林下鸡等都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未来,在茶产业、吉他产业等县里重点发展的产业,我们都有布局和进一步的推进计划。我相信,在第三批援黔干部的手中,沪遵协作一定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爱国情·奋斗者——来自对口帮扶一线的故事”》(28)
编者按:2019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为更好地宣传上海市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展示上海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成果,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报社联合主办的“爱国情,奋斗者——来自对口帮扶一线的故事”主题报道活动日前正式启动。该活动旨在“讴歌援建奋斗者、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向本市援外干部人才、志愿者以及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社会爱心人士等征集在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的做法、经验、成效、感悟等以及相关图片、音视频材料,全面宣传展示本市助力对口地区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即日起,相关内容将在“”APP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援黔
作者:李国文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付鑫鑫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