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少儿美术书法大赛让评委感慨:不要过早把孩子塞进成人的考试规范中来!
“孩子们的书法在临摹传统时,不一定惟妙惟肖,但他们天真烂漫,有自己的创写。”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宣家鑫评价道。
展厅中,180件少儿书法作品悬挂展墙。《饮水思源》《诫子书》《我和我的祖国》《祖国颂》,孩子们用楷、行、草、隶、篆五种字体书写自己眼中的家国情怀。
10月19日,“我和我的祖国”第五届“大师从这里起步”上海少儿美术书法大赛书法展在静安区文化馆开幕。与此同时,上海少儿美术展落下帷幕。
“大师从这里起步”上海少儿美术书法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十年来,大赛不仅为全市的少年儿童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展示、美育教育的平台,有效提高了社会对少儿美术书法教育的重视,从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共同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五届上海少儿美术书法大赛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邀请少年儿童和青少年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擅长的艺术语言创作作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城市的热爱。经过近半年的组织和发动,大赛共收到来稿20000余件,经复评、现场测试,最终遴选出美术作品168幅、书法作品180件参加展览。
从书法形式上来看,孩子们的作品可谓楷、行、草、隶、篆“五体兼备”,百花齐放。据统计,本次展览获奖和入展作品的书体以楷书、隶书为主,楷书作品占总数的40%,隶书作品占总数的22.5%,篆书、行草书作品占总数的36%,符合中小学生从正书入手学习书法的基本规律。
令评委们感动的还有小朋友们对书法的热爱之情。在现场测试中,不仅有四五岁的萌娃在奋笔疾书,还有一位骨折的孩子,坚持让爸爸妈妈送自己来参加测试,趴在一块瑜伽垫上完成了自己的书法测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评委章宏伟表示:“我们学书法,不仅是学习怎么写,更要学做人,这种不折不绕的精神也是学习书法需要提倡的。”
9岁的陈思缘和施成缘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从6岁就开始书法。“比赛让我对书法作品的整体把握有所认识,也见识了其他小选手们的书法技艺,开拓了眼界。”陈思缘参赛的作品是《曾国藩家训八言联》,在他看来,曾国藩的家训中蕴藏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一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指引着他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而施成缘的作品是《峄山碑集字八言联》,其中一句“日有所思经史可诏,久于其道金石为开”他非常喜欢,激励着他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写这幅作品时,施成缘正处于练习楷书的瓶颈期,在老师的指点下,他开始另辟蹊径练习小篆,最终作品以小篆形式完成。如今两兄弟每天都会练习书法,书法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在当天刚刚结束的少儿美术展中,流光溢彩的上海、万里长城、大飞机、新临港……一幅幅色彩斑斓、天真烂漫的画作,描绘着孩子们对祖国质朴而真挚的情感。第一次担任大赛评委、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儿童美术艺委会主任叶雄感到很亲切,孩子们稚嫩天真的画笔,让他找到儿时作画的感受,“孩子们的画作从生活中来,很真实,反映了他们纯真的观察力,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很有朝气、新颖。”
比如,《火箭》这个题材很难画,成年人都不太敢下笔,而儿童组的梅景铄小朋友却用天真烂漫的笔法,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隐藏在群山和树木之中的火箭装置,再映衬着天空中飞翔的群鸟,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林小晶的《腾飞的祖国》,画的是大飞机C919,背景则是朦朦胧胧的上海标志性建筑,“有想象力,也很有意境。”叶雄说,孩子们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画出来,点点滴滴、以小看大,这就是对祖国各方面的描绘。
评委们也借大赛呼吁呵护孩子们的创造力:“社会及一些培训机构不要过早把孩子塞进成人的考试规范中来。”正如赛事的名字一样,将来会有大师从他们中间产生。“哪怕很多人最终并未走上专业美术道路,但审美的培养、美育的熏陶,一直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静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福会少年宫联合主办。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邵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