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上的第一本年鉴,已知中国内地第一本年鉴——《上海年鉴1852》

2019-10-25信息快讯网

今日,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主办,上海市年鉴学会承办的《上海年鉴1852》出版座谈会在徐家汇藏书楼举行。来自上海图书馆、上海书店出版社、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市地方志办公室等史学界、年鉴领域的近60名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上海年鉴(1852)》是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继2016年影印出版《上海年鉴(1854)》之后,再次与上海图书馆合作,由上海师范大学周育民教授翻译,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书为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整理研究”成果之一,得到上海市教委高峰高原规划资助。

年鉴作为一种文字体裁在西方社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英国人将这一西方年鉴文化带入中国上海。1843年,上海开埠。1850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北华捷报》。1851年12月,北华捷报社刊印了《上海年鉴(1852)》(英文版)。这是上海历史上的第一本年鉴,也是已知中国内地的第一本年鉴。该年鉴记录上海的气象观测数据、中国通商五口岸外侨名录、洋行名录、港口章程、中国对外贸易关税税率,《中英江宁条约》《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以及有关中国人的民俗风情等,内容丰富,极具史料价值,为外侨了解上海提供了权威的指南。它的诞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上海历史上的第一本年鉴,已知中国内地第一本年鉴——《上海年鉴1852》-信息快讯网

1852年、1853年的《上海年鉴》

上海历史上的第一本年鉴,已知中国内地第一本年鉴——《上海年鉴1852》-信息快讯网

《上海年鉴(1852)》

上海1852年年鉴具有西方年鉴的基本属性

纵观西方年鉴史,它由天文历书演变而来,十九世纪中期由于统计资料年鉴的诞生,年鉴摆脱长期以记载天文历法、占星预测为主,逐渐转变为建立在科学理性基础之上,收录以有益知识和参考价值的资料为主。从此,现代意义上的年鉴产生。其间,最具代表性的年鉴当属英国的《英国年鉴》(British Almanack,创始于1828年)、《惠特克年鉴》(Whitaker’s Almanac,创始于1869年),美国的《世界年鉴》(The World Almanac,创始于1868年)《德克萨斯年鉴》(The Texas Almanac,创始于1857年)等。在这些年鉴中,有日历、天文观测记录、气象记录和各种知识、信息,其目的在于传播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的认知水平。而《上海年鉴(1852)》正是仿效了西方年鉴的这种体裁样式,记录1852年日食、月食出现的时间,提供涉及天主教节日、纪念日的日历历表。从1848年初起,天主教会在徐家汇、伦敦布道会在英租界分别设立气象观测站,对上海的气温、风向、雨量等进行观测,逐渐积累起了有关上海气候的一些基本数据,依据当时上海这一的客观历史条件,形成了“气象测量记录摘要”。还有数篇文献,如“徐光启记略”“论在北京的耶稣会士对欧洲天文学的推介”“中国的婚俗”“江南乡试”“中国格言”“略述中国人的科学——算术”等内容的收录,为当时旅居上海的外侨提供了了解上海,乃至中国的钥匙。

上海历史上的第一本年鉴,已知中国内地第一本年鉴——《上海年鉴1852》-信息快讯网

英国的《惠特克年鉴》


记载中国的风土人情

《论在北京的耶稣会士对欧洲天文学的推介》和《略述中国人的科学——算术》是两篇有关中国科学发展史的重要文章。前者回顾了从利玛窦以来一直到晚近阮元对于这段历史的评论,勾勒了耶稣会士推介欧洲天文学成就的概貌。后者肯定了元代以前中国人在算学方面的重要成就,认为进入明代,算学处于低潮期。“十七世纪耶稣会士的到来,他们新近的、完善的论理在中国科学处于历史上最不利的时期取得了优势”。《关于中国内地的通信》和《南京的旅行》是两篇游记。前篇介绍由上海到苏州的路线和景点,后篇介绍由苏州到南京的路线和景点。作者记录下沿路许多村庄、城镇中的人们生活、生产、运输、交易和民情风俗。《中国的婚俗》和《元宵灯会》是两篇有关中国民情风俗的介绍。前篇记载从媒人提亲、算双方生辰八字,到下聘礼、迎娶新娘的整个男女双方缔结婚姻的过程。后篇介绍元宵灯的各种样式、灯会的起源、元宵吃糯米圆子的习俗。

记载上海开埠初期的重要信息

《上海年鉴1852》保留了上海开埠初期的许多重要信息。它所提供的《上海口岸1840—1850年气候观测均值一览表》和《气象测量记录摘要》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份连续的、系统的气象统计史料。虽然英国早在十九世纪初期开始系统地观测天象,1861年有了第一份全国性天气预报的发布。年鉴还提供了开埠以来外国侨民在上海租界的人口统计、机构行号等资料。在这些资料中,外国侨民在上海的职业、身份和地位清晰可辨。有关上海港区的水文资料,主要是为便利外国船只进港、出港使用。“扬子江航行须知”一文,则清晰地提示了外国船只如何由嵊泗列岛进入长江口,然后进入黄浦江的操作要点。《徐光启记略》一文的主要价值在于,它记载了作者亲自考察过的一些遗迹,包括城内徐光启的故居与祠堂、晚年居住过的“双园”以及徐家汇徐家老宅的情况。

反映早期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初步认识

通过文献中各篇文章对中国的介绍,可以窥见开埠初期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初步认识。在《略述中国人的科学——算术》一文中,作者驳斥了一些西方人贬低中国人在算学方面的能力,认为中国人比西方人早五个世纪运用多项式方程运算,开方术也是由中国人独立发明的,并指出“如果中国人以更大自由的与西方交流,将会促进双方的取长补短,激发他们的科学研究精神”。在“江南乡试”中,作者认为“中国已立于文明和文化国家之列”,“大批人从早年就花精力学习丰富而广泛的著作,在某些方面与欧洲人学习经典语言是相同的”,以致于“使我们不能轻看他们,把他们视为只是一批过着粗俗肮脏生活的群氓”。在《论在北京的耶稣会士对欧洲天文学的推介》中,作者认为中国人“在学习写作诗赋和八股文方面花去了太多经理,无心关心科学”。在《扬子江航行须知》中,作者认为当地测量官员的航行须知是模糊不清的,建议每艘前往上海的船只应配备1843年英国海军部的航海图。

本书作为早期西人在中国编纂的年鉴,具有文献学价值,兼具实用价值和史料价值。上海是中国最具开放性的城市,中西文化在此相汇交流、融合生长。不断挖掘上海城市的历史史料给今天城市管理以借鉴是很有意义的。

近年来,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致力于一手抓修志编鉴著史,一手抓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此次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上海年鉴(1852)》的翻译整理出版,是继2016年《上海年鉴(1854)》影印出版后,又一次对历史文献的开发利用,其意义深远。

首先,为近代上海史研究提供西方文献史料。《上海年鉴(1852)》保留了上海开埠初期的许多重要信息,为专家、学者研究上海开埠初期,乃至整个近代上海史提供新的史料视角。

其次,为年鉴史研究提供西学东渐的依据。上海是中国年鉴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年鉴重镇。据《民国时期总书目》记载,民国时期共出版过各类年鉴约280余种,1913年上海神州编译社出版的《世界年鉴》被视为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编纂的年鉴。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年鉴(第一回)》,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由中国人编写的第一本英文版《中国年鉴》。分别与1933年和1935年始编的《申报年鉴》《上海市年鉴》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民国时期成为中国年鉴事业的蓬勃发展期,为我们研究近现代上海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年鉴诞生于西方社会,《上海年鉴(1852)》的翻译出版,为年鉴文化的西学东渐探寻到了源头。《上海年鉴(1852)》在年鉴史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年鉴在上海发轫,并影响到后续民国时期发展的重要开端,值得好好研究。

第三,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提供历史依托。年鉴是历史的记载,是城市的文化品牌。《上海年鉴(1852)》展现了十九世纪中期上海的风貌。随着时光的推移,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文明的发祥地,不断吸收、借鉴和融汇国内外优秀文化,滋养出“中西融合、多元并存、兼收并蓄、引领风尚”的独树一帜的海派文化,孕育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2018年,上海发布《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未来将着力构筑上海文化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能级。年鉴势必成为城市精神与品格传承的载体,成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历史依托。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在即,作为上海对外宣传的文化品牌——《上海年鉴(2019)》英文版已出版,并被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列为上海城市形象外宣品之一,将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闻中心向中外记者展现上海的城市形象。

从1843年上海开埠,到现如今上海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年鉴传承着历史,蕴含着城市精神。《上海年鉴》必将打造成上海这座城市最闪亮、最有魅力的文化品牌。


编辑:任思蕴

来源: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开馆:作为广域王权国家的“中国”,由此起步
来啦!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在上海开工建造
在平原建起森林城市,如今这座城又办起了中国森林旅游节
“福州船政文化口述历史计划”启动,开拓船政文化研究空间
外交部:巴西总统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外交部:中国政府从未要求解雇莫雷
未来智能船艇关注五大问题,中国首个实海况智能船艇竞赛在上海交大举办
上海市医保局与中外医企“面对面”,助临港新片区打造生物医药新高地
强化学生课外锻炼,上海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上海10月14日已入秋!这个超长待机的夏天下完了一年的雨
跳绳培训班火了!1分钟要跳185个?网友惊呼:一年级的“第一道槛”!
从黄土高原到东海之滨,“红色回响”革命历史油画展今天回归浦东展出
一张1949年申新纺织厂股权书! 他这样揭开苏州河长寿湾工业发展历史之旅……
精忠神将岳飞“被神化”?历史人物究竟该怎么读
读吉尔吉斯斯坦著名作家艾特玛托夫:他笔下的苍茫长卷里有古老民族的历史星光
多个社会组织相聚在这里,营造良好的公益氛围
南广场的那些花儿盛开了!70秒看进博会(10)
普陀各界青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展示暨上海市青年创业分享季举行
正在直播 | 中国华服日·宋风雅集
军运会|豪取女子项目五枚金牌中的四枚,八一拳击队用力量展示中国军人的强大
艺术节 | 时隔12年后再次携手上海交响乐团,歌剧天后芮内·弗莱明唱出“内心的声音”
李强今天与近50位青年才俊座谈!让更多创新创业的“种子”扎根上海,茁壮成长
视频 | 吴贻弓的艺术情怀与文化追求,永远和中国电影人同在
习近平会见出席2019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外方嘉宾代表
上海政法学院:结合主题教育提高政治站位,推动中国-上合基地高质量发展
航班换季了!上海两机场均增开北京大兴机场航线
你听过报童歌吗?穿越回十七世纪后,一睹近代历史的第一版底稿:90件中外报纸原件今起在复旦大学展出
这项延绵数千年的民间活动缘何能成为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三大支柱之一?来杨浦区图书馆找答案!
逾15万次交通违章未处理,纽约有一段外交官不缴罚单的“黑历史”
讲堂报名|李斌/程兆奇《从画布上的“东京审判”看历史和未来》
中国人将首次可用中文搜索查询冷战时期东欧各国历史原文档案文献数据库,《东欧各国社会制度转型档案文献编目》在上海发布。
改善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公交出行,185路调整走向并新增数个站点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