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着手调控房价刻不容缓:调控后想留住谁

2015-10-12信息快讯网

“上海房价已经很高,如果不坚持调控,将影响上海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也会削弱城市的竞争力。”

这是多么令人感慨的一句话啊!但如果知道,这句话是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10月9日的“区县、大口党委书记季度工作会议”上说的,你是不是会更感慨?!

韩书记还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下决心减少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必须保持定力,绝不能为缓解一时一地的问题,而采用短期刺激政策,要对市民负责、对未来负责。”

记得吗?这已不是韩正第一次对高房价说“不”。

早在2010年的上海“两会”上,时任上海市长的韩正就表示,上海的房价高了,影响了上海可持续发展,也损害了群众利益。

对上海来说,这一次次对“调控房价”的宣誓,绝不仅仅是表态,它切实关系到上海未来经济的增长。

房价过高,不仅会影响全民居住质量的改善,它还很可能将上海正在努力培育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萌芽”给扼杀!最终造成一代上海人生活成本的暴涨,阻碍下一代人的就业多样性和经济活力。所以,对上海来说,调控住房价格,已经刻不容缓!

打好基础,发展这些产业…

大家都知道,全球范围正在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错过了前三次工业革命的中国,很有希望借助这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成功逆袭,成为全球工业化较高的国家,而上海无疑将在《中国制造2025》中,扮演极为重要角色。

“十二五”产业规划清楚地写道:到2015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5%左右。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453.2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7%。

不过,决策层认为上海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显,可用建设用地十分有限;水资源和大气容量也十分有限,资源环境的约束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上海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密集度高、资源耗费量少、环境友好、综合效益明显、且具有较强成长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可以发现,近年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均选择了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提出以复兴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的战略思路,而这些产业也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产业。

这样的格局虽然增加了上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压力,但也有利于上海发挥较强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

德国、韩国的案例都充分反映,制造业立国的重要性。虽然目前上海的制造业经过多轮的结构调整已经只占GDP的约30%,但是发展好制造业,才能推动好上海经济,这也是业界共识。上海的金融服务业、港口贸易、工业设计等都需要借助这个引擎,才能充分发展。

调节收入房价比,让他们留下…

上海发展新兴产业战略的底气,无疑将来自一流的科技研发力量(高校资源、研究院资源、企业智囊资源等)。但在上海房价快速上涨的压力下,很大一部分人才将被迫逃离上海,往二线城市发展。这对“新兴上海”来说,冲击不小。

就高校人才而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年薪在10万元以下的教师占比近一半,20万元以上的占比不足5%。而今年9月,上海新房均价已达35451元/平方米。可见,上海教师的收入会比很多省市教师收入略高,但他们要承受差距更大的房价压力(上海房价比房价1.2万/平的苏州,1.4万/平的南京等周边二线城市,高2~3倍。)

在新能源、物联网、新材料等行业,上海的人才薪酬甚至不比其他省份高多少,但他们面对的房价成本,却必然更大:即使在松江、嘉定、青浦等上海房价较低的地方,收入也需要达到税后一万以上,才能考虑买房。对普通的上海年轻人而言,这可是他们得狠狠奋斗五六年才能想的事啊~

糟糕的是,上海的房价收入比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就在韩书记讲话的第二天,上海的一场土地拍卖会上,同济就拍出了23.1亿的地价(楼板价20531元/平),溢价率71%,青浦区甚至拍出5.18亿(楼板价16874元/平)地价,溢价率高达191%。

实际上,不管产业是否先进,附加值是不是高,制造业的竞争终究要落到“成本之争”。但上海的地价还在持续走高,带动房价也必然走高,上海的成本优势正被消耗殆尽。

调节收入房价比,包容下他们…

十年前,中原集团里有一位很有远见的香港人曾说:一个城市的商业要想成功,必须要同时具备“低端商业和中端商业”,仅有一端,它们谁也活不下来。比如,陆家嘴一到周末就没人了。为什么?因为这里(十年前)吃一餐要一百元,而普通工薪阶层只能承担8元一碗的馄饨。最后,住在这里的有钱人发现,自己请的阿姨都不肯来了,他们住在陆家嘴也会慢慢不太舒服。

他说这话的时候,整个上海的大型商业街区都在“向高发展“,大量引进全球一线顶级奢侈品,很多中低价位的商品被清理出去。随即,从去年开始大家听到淮海路、外滩大量商铺空置、大奢侈品企业纷纷撤离等新闻。

什么原因?人气太差了,没人流啊!

要知道之前的正大广场为了吸引客流,停车位可是免费的。而今年,淮海路重新引进一些老字号商业,终于花了几个月恢复了一些人气。陆家嘴也随着IFC开张和业态调整,真正繁华起来。

一条商业街如此,一个城市更是这样。

上海既需要留住顶级人才,也需要容得下清洁工、洗碗工、理发师、按摩师傅等等,为城市的环境、教育、医疗、生活服务的普通劳动者。要知道,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护理人员、家庭医师等较低端领域劳动者,需求量会更加旺盛。

但当并不太高的工资,遇上上海的房价,这近乎是一场“恐吓”。大量劳动人群很可能被赶走,与此同时他们需要的服务费用或会一路上涨,由此推高居民生活成本。

抑制房价,可能从供地开始…

地价上去了,房子价格自然不会低。

韩书记就指出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两大结构性问题:办公用房、商业用房保有量过大;中小套型商品住房供应严重不足。

这已经明确了上海房价调控的思路——调整供地计划。

之前,上海的开发商总向邦爷抱怨,上海的宅地太少,土地全往商业、办公方向规划,随便一场拍地下来,溢价率几乎没有低于100%的。很多时候,必须先开“拍地通气会”,或者达成“集合体”,才可能让土地溢价不那么高。

不过,从韩书记的表态来看,这种局面在未来会有很大改观:那些并不太适合发展商业、办公的地区,商办类用地供地指标,乃至整个区域的规划也许会调整,提升对中小套型住宅用地的供给。

只有从土地源头上调控,才能真正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然而,任何政策调整,都可能影响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比如,因为相比住宅开发,商业地产能带来更持续的税收收入,降低商业和办公用地比例,可能会损害区、县政府的税收收入;而增加中小套型供地,可能让前期在郊区高价拍了宅地的开发商受损失。

不过,对上海而言,为了保证城市的竞争力,政策调整,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