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辅具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2019-11-08信息快讯网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如何将养老服务做深做细,满足个性化养老需求?今年进博会上新增的康养专区是人气区域。记者昨天跟随上海市民政局残疾人福利处处长孙晓红一起逛展,看看在行家眼里,怎样的康复辅具才能切中用户痛点、满足需求。

养老辅具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信息快讯网

现场演示的自动避障功能的智能轮椅。 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孙晓红用一句话来概括老人与康复辅具之间的关系——老人使用康复辅具,就像配眼镜一样,每一阶段适用的产品可能都会不同,因此,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适合的产品。

家庭照料床位,涉及一整套解决方案

为破解中心城区养老“一床难求”难题,上海正在探索试点家庭照料床位。看似简单的家庭床位升级改造,真正到了落实环节,其实涉及到一整套居家养老解决方案。从卧室、浴室,到厨房,老人所有的活动范围都要进行适老化改造。

展会现场,记者看到了包括智能床垫在内的多款居家养老设备。孙晓红告诉记者,这款可分离式智能床垫是展区里的“人气款”,不仅具有自动冲洗功能,还可以在需要时翻折成轮椅,适合行动不便的失能老人使用。智能床垫一旁是已经过适老化改造的卫浴空间,从洗手台的高度、卫浴椅子的选择,到可看到温度显示的淋浴设备,无一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来精心设计。

康养产业兴起,首先要转变传统思维

孙晓红告诉记者,今年上海被列为全国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地区,目前正在65个街镇试点康复辅具租赁项目,共有45个相关产品进入产品目录。老人们可以在试点社区康复辅具租赁点租赁相关设备,满足特定条件的老人还可享受租赁补贴,补贴金额为租赁服务价格的50%。

养老辅具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信息快讯网

图为提供24小时服务的智慧健康社区站。

“进博会新设康养专区,正好符合康复辅具在中国慢慢兴起的趋势。”在对比了多个国家的康养行业以后,孙晓红认为,中国的康养事业才刚刚起步,首先要转变的就是传统思维。

在中国,不少老人在行动力衰退以后,就会变得不爱出门。“他们也不愿意坐轮椅,或者戴助行器。”孙晓红表示,这是由于老人们不愿意在外人面前“示弱”,所以宁愿待在家里也不与外界接触。但从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康复辅具要提升的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质量。这些康复辅具可以增强老人们对外界的感知力,提高生活质量。

将新兴技术赋予传统康复辅具或许是一条解决之道。现场的一位老人在试用可折叠轮椅后惊呼“神奇”。她告诉记者,对这种外形酷炫、功能实在的康复辅具,她十分愿意去尝试。

康养产品让养老变得更高效

康复辅具的应用场景并不仅仅局限于居家养老,在构建“9073”养老格局的背景之下,如何让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变得更高效,也是养老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孙晓红向记者介绍了一款如今沪上不少养老机构已在使用的天轨悬吊移位系统。这一系统可以通过轨道连通卧室、卫浴区和用餐区等不同区域。孙晓红说,在所有的养老护理环节中,移动老人是一项重体力活,通常都需要一位男护理员或者两位女护理员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但目前沪上大大小小养老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是护理人员紧缺。天轨悬吊移位系统的出现,既降低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压力,也能更安全地转运老人,可谓一举两得。

孙晓红希望,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能有更多专业养老机构选购到最适合的康养产品,在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运营效率的同时,也能让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们体验更美好的晚年生活。


作者:本报记者 周渊
编辑:钱亦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