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高端专访 | 李成:进博会传递中国改革开放砥励前行的信号
▲左为李成,右为本报记者张松
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对于这次进博会的作用和意义,本报记者专访了参加过第一届进博会的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主任李成。
记者:作为长期关注中美关系,并且去年参加了进博会的美国学者,您怎么看进博会?
李成: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市化目前约60%,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可以想见,中国未来的市场潜力将十分惊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个国家都将获得更多机会,进博会则提供了非常好的经贸合作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通过进博会向全世界传递改革开放不停步的信号。去年进博会到现在一年间,中国政府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新举措,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金融领域开放力度加大,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市场化加速,自贸区数量增多,主要城市带建设大力推进,中央地方分税调整等等。中国与欧盟、日本的经贸关系在深入推进,这在当前全球贸易失速,中美经贸关系遭遇挑战的背景下,尤其值得称道。
此外,我认为,中国以进博会为契机,通过深化改革,正在再平衡国企、民企和外国企业的关系,引导三者有序发展,服务中国经济,并有助于经济全球化。中国推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六条举措,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些措施将使外国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获得新动力。
记者:美国政府此次没有派出代表团参加进博会,但参展美国企业超过190家,参展面积也是与会国最大的。你怎么看这一反差?
李成:特朗普政府决策比较混乱,不同部门有不同意见。但美国商界的总体反应是正面的,我认为美国企业今年更加积极地参加进博会,是为了争取进入中国市场的更多机会。
这次中美经贸摩擦已长达一年零七个月间。美国商界刚开始站在特朗普这一边,认为靠白宫向中国施压,可以为商界取得更好的机会。但现在美国企业发现中美经贸摩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在华市场份额,因此紧迫感很强,担心落在欧洲、日韩企业后面。我与很多美国企业有接触,知道他们非常重视和看好中国市场,对进博会态度非常积极。
记者:习近平主席在11月5日的进博会开幕式上再次强调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指出全球应齐心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近年来世界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遭遇逆风。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李成:我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彰显中国推进全球化的坚定决心,这是值得世界各国称赞的。
我们知道,本轮全球化到现在已经三、四十年了。在这一过程中,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出现不少反全球化的声音。比如在美国,统计显示占总人口20%的富裕阶层受益于全球化,而中产阶级和下层平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大幅增长。对全球化的质疑和批评是2016年大选中特朗普获胜的重要原因。也是英国“脱欧”的主要动因。
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是全球化应当被放弃的理由。相反,世界各国应当反思全球化的教训,调整经济贸易政策,解决存在的经济机构性原因和贫富差距问题,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全球化。在应对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问题上,中国走在了前面。中国政府始终重视扶贫问题,过去几年来还提出精准扶贫。我最近做的研究显示,过去6年来,中国政府在扶贫上的投入快速上升,效果明显。到明年,中国将全部脱贫。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中国在应对全球化挑战方面的有益尝试,值得全世界学习。
在全球化问题上,我们应当看到,大多数国家仍然坚守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我前些天前往东南亚访问,发现东盟、日本、韩国等在经贸问题上的立场与美国有很大区别。这些国家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推进高水准多边经贸机制建设,更希望抓住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这次东盟峰会宣布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谈判,这将构筑全球最大规模的自贸机制。中国在谈判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东盟等发展中经济体非常认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期待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深入合作。
我认为,由于美国政治经济的需求和其全球视野,迟早会重返多边机制,致力于重新成为全球化的领头羊。
记者: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李成:参加本次进博会的很多国家领导人,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表达了对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期待。而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表明,中国有持续进行经济改革的内在需求与动力。
事实上,我认为中国的改革就是权衡中国与世界利益,找到双方利益交集点的尝试。比如美国一些政客和企业对于“中国制造2025”有看法,认为美国在这些领域将由于中国的政策而被甩在身后。对此,中国政府已经做出了调整和优化,我觉得中美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当然,美国经济界也认识到,中国在一些领域已经走在美国前面。比如在电子商务领域,有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子支付总额达到39万亿美元,而美国这一数字仅为1800亿美元。在这些领域,美国应该向中国学习。
记者:特朗普总统日前表示,中美经贸磋商进展顺利,双方有可能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您如何看中美经贸磋商和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
李成:从短期看,我认为特朗普总统出于竞选利益等的需要,有与中国达成阶段性经贸协议的动机,前景看好。从中长期看,美国战略界认为,关税战没有赢家,特朗普政府与中国、欧盟等打关税战,将重创美国经济。
更重要的是,中美经贸磋商事关两国关系大局。尽管华盛顿有些人热衷于中美脱钩,但我认为无论是从决策层主流,还是美国的战略利益来看,中美全面脱钩既不可取,也没有可能。而经贸磋商就是解决中美分歧,加强合作,“去脱钩”的重要途径。
我观察到,白宫近期明确表达不寻求中美脱钩,愿意维护合作大局,在教育、文化、旅游领域要继续鼓励交流。我注意到在中国有超过80个美国学位项目,其中超过50个研究生学位,这些都架起了中美人文交流的桥梁。
我非常认同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的描绘。他说,经贸纽带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不仅涉及中国和美国及其双边关系,也涉及世界和平与繁荣。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
作者: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松
编辑:陆益峰
责任编辑:宋琤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