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头一回:前来交流的英国老师今年首次突破百名!新一轮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今启动
踏着进博会的余温,新一批前来交流的英国中小学数学老师又要走进上海学校上课了!这座城市开放、创新、包容的品格,必将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午9点15分许,上海师范大学,金发碧眼的英国老师们陆续抵达。秋日阳光和煦,在这个最美的季节,校园里留下了英国老师们的欢声笑语,还有他们对这次上海之旅的期许。
今天,107名来自英国的数学老师参加了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2019-2020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启动仪式。
作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重点项目,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从2014年启动至今,已进行到第六轮。最新统计显示,中英共互派约830人次的中小学教师。从历年派出人数看,今年来沪的英国老师首次突破两位数,创出六年来的新高。
2014年4月,随着《中英双方关于教师交流的谅解备忘录》顺利签署,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英国教育部、中国教育部以及上海市教委领导,英国卓越数学教学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共同实施。
2014年9月20日到10月4日,首批70名(其中包含10名自费参加项目的中小学校长)英方教师来到上海,在上海师范大学及沪上30所基地学校进行了为期2周的工作时实践与交流。
同年11月,上海的60名教师也分两批、赴英国的22所小学开展为期三周的数学教学实践与交流活动。
报记者获悉,在此后的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英方分别派出了68名、71名、70名、86名教师到上海学习。而上海在2014年11月派出首批60名老师到英国学校交流后,后续也分别了对等数量的老师前往英国的中学和小学。
谈及这个项目的缘起,不得不说的是经合组织的PISA测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海在2009、2012年连续两届摘得PISA测试桂冠后,上海学生的出色表现引起了英方关注。
“上海教育”取得的成功能否在英格兰复制、取得同样的成功?尤其在数学教育方面,中式教育之“长”能否补英国数学教育之“短”?
不过,用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张民选的话说,随着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启动,这一项目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数学教学本身。“上海老师带去了中式教育的理念:课堂上的学生‘一个都不能落下’,不仅有天赋的孩子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成功。”张民选说,除了这一理念让人充满向往,上海老师还带去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工具箱’有各种工具,可以解决课堂教学上出现的问题,最终帮助老师达到这一目标。”
事实证明,伴随着这一项目的顺利推进,中英老师间围绕数学教育的交流,日渐走向深入。用一些过来人的说法,在经历最初“火星撞地球”的理念碰撞后,如今,中英老师都能在对方的课堂上获益、更懂得欣赏“他山之玉”的美。
除了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课堂、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如何激发、呵护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好奇心……从教育理论研讨、沉浸式教学交流、课程模拟教学、经验分享和实地考察等,中英老师在相互分享中都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也正因此,今天出席项目启动仪式的英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安德鲁·麦考利颇有感触地说,“在我所知道的各种教育合作与交流活动中,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堪称是合作项目的典范。”他发现,当这个交流活动持续到第六年时,获益的已经不只是中英两地的数学老师。中方教师在英国上课期间,已有约20000名英方教师涌向英格兰地区观摩课程。除了提高教学技能,这个项目更大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不同教育理念的交流、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提高。
上海老师给英国带去的不仅是具有“实战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也逐渐促发英国学校在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型,而且这一现象也超出教育界,一度引发媒体关注,继而引发英国社会对中英教育体制、模式和方法的广泛讨论,进一步增进两国在教育和文化层面的深度交流与学习。
从今天开始到11月22日,新一轮来到上海的107名中国老师将在上海师大接受为期一天的集中培训,然后他们将分批走进沪上黄浦区实验小学等9个区的中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全方位的教学交流活动。
据悉,到2020年2月底,上海也将陆续派出70名小学数学教师和24名中学数学教师赴英格兰中小学开咱为期两周的数学交流活动。
作者:樊丽萍
编辑:樊丽萍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