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拥抱科技要如盐溶水

2015-10-20信息快讯网

 

艺术拥抱科技要如盐溶水-信息快讯网

大型光影舞蹈剧《四季狂想》将奇诡声效、神秘光影与演员表演巧妙融合。(艺术节组委会供图)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论坛上专家提醒:一部好的舞台作品最终还是要靠情感内涵来聚集起撼动心灵的艺术力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能有损艺术表演本体

眼下,多媒体技术介入舞台剧已成为一种流行——融合了投影音效控偶技术的舞台剧、交互式3D现代舞,都会因为炫眼的多媒体呈现引起关注。但如何在保证表演艺术本体的基础上运用科技,仍有待探索。

在日前举行的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主旨论坛和系列论坛上,多位国际知名艺术家不约而同谈到,如今视频、投影、交互应用等多媒体技术已成舞台创作的重要元素,参与并改变着演出面貌,但需注意的是,一些演出盲目照搬新技术、过度依赖乃至铺张使用多媒体手段,反而使表演本身沦为陪衬,艺术效果大打折扣。

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艺术总监弗里德·斯托克说:“艺术创新拥抱多媒体技术的最高境界,是要如盐溶水般贴切契合,而不是把两者当成两种颜料放在一个杯子里搅和。艺术家作为催化剂,要处理好多媒体技术与戏剧艺术之间的分寸。”

多媒体技术是对舞台空间的又一次解放

有统计显示,近年来,国内外各类演出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范围和数量呈上升态势,实景式、浸入式、多空间并行、异地剧场同步等多种科技手段,为舞台注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在捷克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总监罗曼·贝勒看来,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多媒体技术,为戏剧演出带来更多可能性,堪称是对舞台空间的又一次解放,是对艺术表现力的多重释放。

虽然我们看到,大型光影舞蹈剧将奇诡声效、神秘光影与演员的肢体表现对接,虚拟成像技术“复活”了迈克尔·杰克逊、邓丽君,舞台上巨星的数码影像亦真亦幻,令歌迷尖叫不已,有的音乐会融入了多媒体舞美灯光,视觉呈现与乐器音色相得益彰,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但业内人士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时下,多媒体影像在舞台上有泛滥之势,技术编排出的光影色彩一刻不停地在观众眼前晃动,严重妨碍了演员表演。对此,美国林肯中心艺术节艺术总监奈杰尔·雷登说,多媒体技术只是工具,艺术家才是最关键的渠道媒介,他要调动技术为作品所用。当代传奇剧场艺术总监吴兴国谈到,千万不能让演员被眼花缭乱的技术呈现“吃掉”,那也意味着舞台的灵魂丧失了。

新科技的奇观感最终要反哺原创

在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46场演出中,近一半都是原创演出,其中有不少节目都巧妙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有学者在论坛上指出,这些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新技术的呈现不用一味追求酷炫,更重要的是必须与艺术表演本身达成平衡互补。

获得多个奖项的《黄翊与库卡》将一台机器人搬上舞台,结合机械的移动特性,将舞蹈动作编排入电脑程序,机器人与真人舞蹈演员的诗意共舞,并不突兀,还染上古典色彩,引发了关于人性与科学发展的沉思。“新技术更新换代如此迅速,跟着后面追有些舍本逐末,最高层次的艺术表演,往往感受不到技术的痕迹,两者同源合流,最终汇集到舞台上。”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韩生说,上个月风靡上海的“奇幻版”《魔笛》,其新媒体视觉语汇令人耳目一新,但即便在这样的全新形态下,音乐依然是不遑多让的核心。“看得出,所有新媒体技术的设计和运用,都基于音乐的主题和结构,作曲家笔下的经典旋律、节奏和长度都是一切创新的时长标准。”

有专家指出,今天的观众已经不太会轻易被某一个新技术产生的炫目奇观效果所打动。换言之,技术本身的新奇感很难长久统治感官,新媒体方式的加入,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丰富视听艺术内容,使经典艺术更好地体现现代性,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一部好的舞台作品最终还是要靠情感内涵及美学诉求,才会具有撼动心灵的力量。

文汇报记者 许旸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