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大大谈“双向开放”的三重境界

2015-11-14信息快讯网

谈到“开放”,多数人的固有思维联想到的是吸引投资。然而,这次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则为我们更新了关于“开放”的思维和视野。何为“双向开放”?它是一个时髦的新词儿,还是习大大蕴藏在心中已久的理念?这其中体现了习大大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学习大军”为您分析分析。

第一重境界:双向开发。对于多数人来说,“双向开放”是个新词儿,然而对习大大来说,这是蕴藏在他心中已久的发展思路。“资源和市场同时开发”,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习大大在闽东任地委书记时所著《摆脱贫困》一书《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一文中的精辟论述。那时候谈开发,很多人想的是如何开发资源,把本地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习大大的目光却高过他们一层,不仅看到了开发本地“山海田”资源的重要性,还看到了开发市场的重要性,强调要“开拓商品流通渠道,根据市场需要努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与之配套的加工业”,并且要求“为广大农村特别是畲族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大的用武之地”。要实现“双向开发”,必须“双向开放”即对内、对外同步开放,走一条“双向开放”和“双向开发”的道路。习大大这种讲究协调、配套的开发开放,一直延续到这次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第二重境界:内外联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到,要“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也并不是新提法,二十多年前,习大大在宁德就指出要“坚持对内、对外同步开放”。当时闽东还属于贫困地区,群众对与沿海发达地区竞争尚存在畏难情绪,习大大却不仅要求“一方面积极参与本地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竞争”,与他们进行“优势互补”,更将眼光放到了国际市场,鼓励闽东“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交换”,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习大大这种自信豪迈的气质到了为全中国领航的时候,更是转化为我国经济深入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态度上。

第三重境界:双向开放。说到底,双向开放是一种高层次的、广阔性的、全方位的开放境界。习大大在带领闽东摆脱贫困时就超越了对“开放”的一般性解读,多次强调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公报提出“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就是对“开放”的更深层次理解。如今我国的对外投资已经超过了引进外资,习大大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牵动中国由商品输出国变成资本输出国。10月访英,习大大带去的投资开启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同时,中国还成为对德国投资项目最多的国家。习大大要求“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中国将在亚投行、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组织等等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一个事物、一个概念,我们可能只看到它的一面,二十多年前在闽东的习大大却能看到它的深层一面、它的相对一面、它的上游、它的配套,可谓“四面八方”。一路的执政步履积淀,对事物发展的内涵和历史理解得更加深入了,习大大就“开放”提出的理念自然让人耳目一新又深膺其理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