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父母的榜样模仿
虽然我们提倡“双性化”性别教育,但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树立孩子的“性别认同”。在孩子了解生理上性别的差异之后,由父母作为他们的榜样,来进行性别认同教育。父母关系的和谐、相互的赞美都有利于孩子观察到男女各自性别的美好。另一方面,由于孩子的思维是较为直观的,在给孩子穿衣打扮上要尽量符合社会对于男女服饰的期待,以免孩子对于外形的困惑。
我们乐园也有一些孩子,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父母最初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在绘画心理老师的调整和家长的配合之下,孩子们的性别意识都渐渐趋向正常化。
3、游戏、玩具多元化的鼓励
不在游戏或玩具中给孩子限定性别的概念,比如当女孩喜欢汽车机器人,男孩探索厨房时,都不要干预和制止。游戏、玩具都没有性别标签,应该鼓励孩子多加尝试,选择自己的心头喜好。“双性化”性别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集合“勇敢、果断、细心、踏实”等等优点,更好的发展。我们自由绘画心理乐园不会受制于“刻板性别印象”,鼓励孩子们尝试各种不同性质的画材,探索15种能力的发展,让孩子身心协调发展,感受成长的快乐。
现在社会上经常有人分享“穷养儿子,富养女”、“淑女教育”这样的内容,都是一种刻板的性别教育,在孩子没有形成爱好之前,家长变为他们塑造了一个可见的形象,阻碍了他们个性的自由发展。“双性化”的性别教育是基于孩子性别认同后,个性发展上的教育,并非基于生理因素的性别。这样,性别歧视将不复存在,再也不会有人惊讶于“女汉子”角色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