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速冻”,申城医院纷纷推出暖心举措
■本报记者 陈青
随着城市的“速冻”,沪上医院正面临入冬后第一波就诊小高峰。记者昨天从部分医院了解到,眼下为应对就医人潮的应急预案已在本市各大医院启动。与此同时,不少医院已经赶在寒潮抵达前为老人们准备好了御寒措施。
日均患者增近三成
看病的人明显增多,是东方医院门急诊医生这几天的感受。来自该院的统计显示,入冬以来,东方医院本部及南院两院区就诊患者较前两月相比,日均患者数量增加25%-28%,而周末数量最高时增加48%-52%。除感冒、发烧等常见患者外,危重患者数量亦明显增多。以东方医院本部为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脑血管意外病人这两天络绎不绝。“高热儿童患者明显增加了。”仁爱医院儿科主任唐小平表示,气温急速下降的过程中,早晚与白天的温差拉大,同时伴随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增加,在学校教室的封闭环境中容易引起病菌交叉感染,因此每年降温前后都是小朋友生病高峰期。
应急预案已启动
面对患者数量增加、危重病人大量涌入,东方医院急诊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急诊内科主任白建文告诉记者,急诊科通过拟定各种危重病应急预案,简化绿色通道,加派医护数量,优化上班时间及安排加强班、备班等一系列措施,做到人人在岗、责任在岗。
医学专家表示,降温对人体影响会有一个滞后效应,因此大降温之后的2至3天才是真正的就医高峰。为此,该院门急诊已全面启动备班制度,以应对大客流,尽量缩短高峰期候诊时间。
可先喝杯姜茶暖身
对气温变化敏感的除了儿童之外,还有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考虑到目前上海就医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不少医院在寒潮来临前,采取了各种紧急措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王兵介绍说,今年在寒潮到来前,华山医院总院的门诊全部完成了改造,而改造的一项重点就是给候诊区的金属椅子全部加装上了彩色的软皮垫子,这样暖空调一打,老人再也不会着凉了。另外,为了保证等候病人能喝上热水,他们还为诊区换上了全新的热水炉,保温效果也比以往提升许多。
而在仁爱医院,从周三起,每个楼层导诊台都开始提供热姜茶,就诊者从室外进门,可以先喝一杯暖暖身。另外,为了避免冬季季节性感冒在院内交叉感染,该院每个楼层出入口和导诊台都放置免费医用口罩,如果年纪大的病人怕吹风,可以在离院前先戴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