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借着惯性往前滑 在补短板中找到新动力

2016-01-19信息快讯网

 

今天,结束了26场海外跨年巡演的上海芭蕾舞团回到上海。2015年12月15日至2016年1月17日,上海芭蕾舞团携豪华版《天鹅湖》在荷兰8座城市完成巡演,平均每场上座率超九成;对上芭来说,最大收获在于锻炼了队伍。1月22日23日两天,该剧还将回到上海大剧院献演。

▲上海沪剧院创排的新编沪剧《邓世昌》在去年11月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座无虚席,引发热议。该剧首演于2014年,适逢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而去年则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样两个时间节点,让主创萌发了以甲午海战为题材创作的初衷。主创表示:“用今天的眼光回望历史,用当下的手法再现历史,是戏剧创作的使命与担当。”

 

上海木偶剧团原创多媒体皮影戏《花木兰》在去年8月的金狮奖·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剧比赛中,一举摘得包括金狮奖最高奖“最佳剧目奖”在内的多个奖项。专家认为,该剧有着很好的品相和前景。题材好又有民族特色和艺术美感,呈现出有望走向世界舞台的潜力。

本报记者 王磊 邵岭 黄启哲

记者手记

“一团一策”,正在激发有效艺术生产力

第一次,上海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的掌门人在年度考核中坐到了一起,复盘院团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更激荡出在未来行之有效的艺术生产力。

“自己说同行评专家点”的圆桌形式,让考评多了交流与交锋的意味。交流来自同行:人才培养、剧目创作,不同院团面临相似的难题,如何破题? 交锋来自专家:看似增长的演出数字背后,有效观众有多少? 不少作品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忙着各处巡演,如何惠及本地观众?

“采用这样的形式就是为了发现新问题,不让院团借着惯性往前滑。”有业内人士这样对记者表示。

但这次年度考核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2015年,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市委书记韩正对本市市级国有院团进行集中调研,提出了“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激励创作、鼓励演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扎扎实实把上海文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的要求;《关于推进上海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随之出台,围绕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等多个方面推出多项举措,并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各艺术院团个性的基础上,鼓励院团采取“一团一策”。去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正式公布,进一步为本市文艺院团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次年度考核,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举行。从成绩单来看,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正在激发有效艺术生产力。据统计,2015年,上海18家市级国有院团新创大型剧目58部,较2014年增加4部;全年共完成演出场次10494场,较上年增加344场;演出收入合计达到2.21亿元,较上年增加0.19亿元;观众总计447.16万人次,较 上年增 加24.17万人次。此外,围绕创作、演出、人才、管理、保障、考核六个方面,18家院团都拿出了一团一策的方案,既体现了政府服务院团的制度设计,也是院团在日常管理中的基本遵循,并将成为下一年度院团考核的事先约定。

从这个角度,也许更能理解考核现场的交流与交锋的意义———让院团看到缝隙,发现短板;补上短板,既可以完善创新现有模式,更能发现新的市场机遇和发展动力。借用语法类比,考核就由过去完成时,变成进行时和未来时,真正成为改革创新措施落地之后,推动文艺院团出人出戏、形成有效艺术生产力的一项实打实的举措。

一个考核之外的话题是,在得知今年上海将实施市民文化素养提升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党的诞生地文艺创作工程和“十三五”重大选题规划工程后,院团掌门人达成共识:在舞台之外,国有院团有责任将自身工作与“四大工程”相对接,真正全方位融入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与发展。

在“十三五”规划起步之年举行的这场年度考核,因此更具深意。

现场直击

圆桌机制:集中会诊院团改革要害

“现在打开电视机就能看到滑稽演员的身影。热闹的节目、出名的演员,有多少人气反哺到了剧场?”“一年演出1058场,观众36万人次,算一算场均观众340人次。希望演出机构分析场次结构,1000座以上的剧场演了多少场?”这边发言席上一家院团的掌门刚汇报完一年的工作,那边点评专家和围坐一圈的同行就“有话要说”———内行看门道更看到短板,提出的问题也个个点中穴位,创作、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每个环节都直指要害。

上周末,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18家院团的掌门齐聚中华艺术宫,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和市财政局组织的2015年上海市市级国有文艺院团考核。与以往一家家单独报“成绩单”、排队等着盖上“合格”的大印不同,这次考核别开生面:第一次让18家院团掌门坐在一起,不仅彼此听汇报,还要互相找问题,并特邀本市6位涉及创作、经营、管理的专家当场进行点评。一位院团掌门说,同行和专家可是考核中的“第三只眼”,整场考核少了关起门来的“顺溜”,多了公开的碰撞和交锋,更像是一场头脑风暴,让人红了脸,出了汗。

比观众、场次,更比发展动力

18家市级国有院团坐在一起考核,这是第一次。一开始院团长之间还是很“客气”。不过,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人才创作的瓶颈,许多相同相似的问题让院团掌门无法继续相互“点赞”。

各路观点在考评现场形成交锋。比如,有人认为,不能拉动观众进剧场,不利于舞台演出发展的,都应该少做甚至不做。“现在一些好的滑稽演员上了电视节目之后,不再上舞台,他个人名利双收,但是舞台却空荡荡的。舞台是演出的本,表演是艺术家的命,舞台演出少了,滑稽戏的滑坡只会加速。”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面对当下的环境,滑稽戏演员不上电视就会面临生存问题。一来二去,观点交锋中有专家提出,要解决问题实现跨媒介的粉丝转换,最重要的是要有属于滑稽舞台的好故事:“让滑稽演员回归舞台,关键是要拿出优秀的剧本,有戏给他们演,才能把电视上的表现变成给舞台票房加分的能量。”

出人出戏拓宽发展渠道,院团长要有眼力有担当

人才建设是此次考核的重点之一,不仅要求18家院团提交人才培养现状,还将涉及青年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细化为具体报表。点评中一位专家表示:“不要一味说‘缺人,,院团先要弄清楚自己最需要哪类人才。”不管是创作表演、还是运营管理,都应纳入团队建设之中。

鼓励青年人才成名成家,需要为他们拓宽发展的通道。尤其是创作团队,更应该加大培养力度。一位专家指出,某戏曲院团的创作室一度曾有近30人的团队,如今只剩下两三位。他认为,“创作室是一个剧团的研发机构,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城市的剧场和舞台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对于上海来说,对于好作品的需求显得尤为紧迫:即将于6月16日开门迎客的迪士尼乐园内有7个剧场同时开张;国际舞蹈中心、大世界、宛平剧院等将相继建成。有没有足够优秀的作品撑起舞台,把观众引进来?

有专家指出,经典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何对其进行整理挖掘,将其重新搬上舞台,是和创作新作品一样重要的事。比如,《72家房客》 是否可以重新搬上舞台? 上海之春举办半个多世纪,涌现出多少优秀作品,能不能在今天继续获得演出机会,成为每年上海舞台上常演不衰的精品?

很多专家注意到,为了打造精品,邀请外援加盟正成为很多文艺院团通行的做法。沪剧 《邓世昌》的导演是话

剧导演陈薪伊,舞剧《长恨歌》由帕特里克·德·巴纳担任编导,木偶剧 《最后一头战象》 力邀郭小男执导……和大腕合作带来的好处毋庸讳言,但也有专家敏锐地指出,很多时候,这种合作更像是一种双方的博弈,如果院团长自身没有追求,很难做出真正优秀的作品。专家提醒:院团是创作的责任主体,越是和国内外名导合作,院团长越要有眼力,有担当,有把握。

上海市级国有文艺院团部分改革创新实招

“艺衔制”“技衔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作为国内最早采用舞蹈演员“艺衔制”的上海歌舞团,于本月完成新一年各级“艺衔”演员的聘定。今年歌舞团在艺衔档次和人员配置上都有所完善,把“领舞”“独舞”各自拆分为A、B两档,从而形成首席、独舞A、独舞B、领舞A、领舞B和群舞并举的六个“艺衔”等次,同时今年获得“领舞”以上艺衔的有30位演员,领舞人数新增近六成。

“艺衔”“技衔”不仅代表了剧团人员综合业务水平,还包含一套系统化的基础训练、业务考核模式,进而与演出费、津贴等收入直接挂钩,也影响演出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以阶梯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助力青年人才成名成家。

“场团合一”让院团与剧场结合更紧密

“场团合一”的模式有助于形成各艺术门类相对固定的观众群体,也有利于各院团提前规划好演出季计划,也是国际通行规律,上海文艺院团深化改革中,这也成为一种趋势。有专家提醒:“做得好是资源,做不好是包袱。”如何运营好剧场,使之与剧院形成良好的互动,需要认真思索。

今年下半年,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计划建成并对外营业,计划以《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大型芭蕾舞剧开台,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歌舞团两家院团也将入驻其中。

上海大歌剧院的建设已纳入上海“十三五”规划之中,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立项,进入设计方案国际招标程序。宛平剧院的改建也已列入“十三五”规划,计划2019年改建完成,将作为上海沪剧院和上海越剧院专属剧场。

“演出季”强势亮相打响院团品牌

随着运营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戏曲院团开始尝试“演出季”的模式,这对院团整合剧院演出资源提出考验,一批剧目的集结亮相也为演出票房起到了推动作用。

上海京剧院在去年年初即发布一整年演出计划,在建院60周年之际,自3月至12月,陆续推出“甲子回眸”“原创之魂”“青春之歌”“经典之魅”“大师之脉”等5个不同主题的演出季。在今年,上海京剧院将继续依托逸夫舞台、周信芳戏剧空间,推出“上京实力派”“青春舞台”等系列演出季活动。

上海民族院团在去年迎来第10个专业音乐演出季,自开幕音乐会 《七彩之和》 开始,陆续推出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音乐会》 以及全新版 《大音华章》 等一系列紧扣时代主题、富有人文内涵与民族情怀的音乐会。而大剧院艺术中心也将在今年实施驻场演出制,将院团的演出季纳入剧场的演出季,保证每年院团在剧场有一定数量的演出场次。

2016年上海市级国有文艺院团部分创演计划

上海芭蕾舞团    舞剧《哈姆雷特》

上海歌剧院     上海歌剧院版《茶花女》

上海交响乐团    与纽约爱乐乐团联合委约长号协奏曲

上海民族乐团    主题性民族音乐会《东方的太阳》

上海京剧院     现代戏《陈然》

上海昆剧团     “临川四梦”《牡丹亭》《邯郸梦》《紫钗记》《南柯记》

上海越剧院     音乐剧场版《红楼梦》《邹碧华》

上海沪剧院     《敦煌女儿》

上海淮剧团      新编历史剧《英雄泪》

上海评弹团      原创中篇《林徽因》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起飞在即》

上海轻音乐团    《万紫千红总是春演唱会》

上海木偶剧团    木偶剧《最后一头战象》

上海杂技团      演出秀《欢乐马戏》

上海滑稽团      《仲夏夜之梦》

上海儿童艺术剧院  儿童剧《留守》

上海歌舞团     《芦花女》

上海爱乐乐团    吕其明、陈新光交响组曲《使命》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