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2℃温差,立刻行动 “气候经济学之父”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

2016-03-19信息快讯网

去年底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被认为是全球气候问题的历史性转折点。峰会上通过的《巴黎协议》,明确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这次峰会,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气候经济学之父”尼古拉斯·斯特恩也去了。从2006年起就为气候问题来回奔走的他,昨天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时坦言,这是“唯一一个充满期望、最后结果比期望更好的气候会议”,但他更迫切地认为,要保卫这2℃的“温差”,必须立刻行动,因为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与拖延行动不作为相比,前者的行为净成本远低于后者的净损失。

 

离2℃的剩余空间不多了

十年前,斯特恩曾经写过一份著名的《斯特恩报告》,认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当时不少学者认为,斯特恩的结论过于悲观。十年之后,再次回顾这份报告,斯特恩昨天对本报记者称,之前的预测很保守,“现实情况比想像中更加糟糕”。

“十年前这里没有人会关注PM2.5,但现在人人关注,因为大家都知道风险在哪里。”斯特恩举了个例子,PM2.5只是气候问题的一小块,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时间维度可能更长,有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容易被人们忽略,“我花了十年时间才让大家意识到风险的存在”。

斯特恩认为,二氧化碳浓度在快速增加,1930年至1950年间,每年以0.5ppm(百万分比浓度) 的速度增加,1950年至1970年变成了每年1ppm,而1970年至1990年,每年的速度达到了2ppm。“我们已经处在危机边缘。”他表示,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研究表明,要实现巴黎峰会确定的控制温度不超过2℃的目标,剩余的“碳排放空间”为1万亿到1.5万亿吨二氧化碳。粗略估计,这个数字大体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0倍,“鉴于排放量逐年攀升,如果不采取强有力行动,这个空间可能不到40年就会被消耗殆尽。”

立刻行动比拖延更省成本

经济学分析通常会关注成本和收益。斯特恩认为,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有其成本和收益,气候变化及其应对也是如此。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投入资金、改良技术提高能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加强预防、降低风险、减少损失,“资金、技术和人力的投入便是成本,减少的风险和损失便是收益。如果不采取行动,固然可以减少成本投入,但相应地也放任了风险和损失。”

“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与拖延行动不作为相比,前者行为的净成本远低于后者的净损失。”斯特恩告诉记者,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研究估算,目前电力行业清洁技术投资1美元的成果,如果拖延到2020年后,为取得同样成果,其投资将高出4.3美元。

在斯特恩看来,低碳经济虽然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但效益更高。他兴奋地表示,过去十年,低碳技术获得了显著进步,比如太阳能板的成本降低了90%,风能发电成本也在降低,大型汽车制造商都开始研发电动车,无人驾驶车能使交通变得更加高效,这些都能有效抑制温室效应所带来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更应提前布局

斯特恩预计,未来20年既是世界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型期,也是决定能否抓住机会实现2℃目标的关键期。而城市,则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目前,50%左右的人口在城市居住,25年后,可能有70%的人口待在城市里,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达到过的水平。如果我们仍以现在的方式治理未来的城市,后果将不堪设想。”

斯特恩特别提到了发展中国家。他认为,未来20年,经济活动会继续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迅速转移,而后者的碳排放正在不断增加,也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应提前布局应对。

事实上,中国已在行动。2015年6月,中国如期向联合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同时,中国还将气候变化行动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

这些努力,世界有目共睹。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