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26道风味 从A到Z竟都有名吃可以代言
阿拉大上海是美食天堂,光知名的菜色就有几百种,更别说那些大崇明、大松江的民间小吃啦~上海的美食可以让你从字母A吃到字母Z都绝不重样~就是这么来噻~
A(阿大葱油饼、阿姨奶茶...)
阿大葱油饼
看到店名也依稀猜到老板叫“阿大”了。阿大师傅手上是正宗的老上海葱油饼手艺,做的葱油饼不是那种薄薄一层的薄饼,而是有着丰富层次的大概半厘米后的圆饼,看着有点像铁饼,里面包了一大把的香葱,入口真是齿颊留香。
阿姨奶茶
提到阿姨奶茶,好像是一时间就开始火起来了,在街头随处转悠,就会突然发现,咦,怎么又多了家阿姨奶茶店!最早也最正宗的阿姨奶茶其实开在霍山路,小小的格子间,局促的小店里摆着两只大茶缸、一缸煮好不久的血糯米,很简单,却能冲调出最温馨的味道。
阿婆粽
粽子是嘉善名产,由于是近邻,枫泾粽也别有风味。只要想吃了,就去镇中心街,那里的家家户户都有粽子卖。与北方不同,枫泾粽不是正三角型,而是长四角型,前面的两角宽,后面的两角窄,就像一只卧坐远眺的老虎。
D(大饼、豆腐花...)
大饼
记忆中是长长的,撒满了芝麻,里面咬起来感觉有些层次,非常管饱。听说源自苏北,要用老酵面将面团捂上十几小时左右才揉面团,工艺十分考究。
豆腐花
和咸浆的制作工艺差不多,只是主角换成了豆腐,口感更饱满,也更容易和各种佐料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大闸蟹
大闸蟹是我们最奢华的美味,九雌十雄,吃过的人都难以忘怀,但我现在只记到30年代上海人最苦的时候,只能拿大闸蟹充饥~
大肠面
在上海形形色色的浇头面中,尽管各家面馆都有大排面、辣肉面卖,但只有“大肠面”三个字,无论是在高楼林立的市区,还是在市井里弄的拐弯,都有小小面馆贴着最醒目的大号字体挂在店门前招徕~
定胜糕
定胜糕是真正的上海小吃,好吃又耐饥,红色的糕,颗粒很粗,带一点点甜味,入口不腻,而内藏的夹心馅料,则带厚重甜味,两者一结合,完美。
大白兔奶糖
这就是上海滩最有名的兔子,甚至是中国最有名的兔子。应该也都是很多80后至00后儿时的回忆吧。当时的流行说法是:7颗大白兔可以顶一杯牛奶。现在想来,真的是以前的商家比较靠谱...
E(e-doll-see)
e-doll-see
话说这个e-doll-see是什么鬼,其实就是腌多鲜啦,小编实在想不到e打头的美食,打打擦边球嘛~腌笃鲜里的笃,是一个动词,就是小火慢慢煮的意思。江南方言里“煮”这个词发音发不出声来,煮就是笃,煮一会儿,就是“笃忒一歇”。腌肉和鲜肉,加上竹笋放在一起笃一歇,就是腌笃鲜。
F(枫泾丁蹄、状元糕...)
枫泾丁蹄
枫泾丁蹄始创于清咸丰二年的丁义兴酒店,它以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枫泾杜种猪”的前后蹄膀为原料,用上乘的调味品及传统的灶具经“八道工艺”和“百年老汤”“独特配方”三个法宝烧制成,具有色、香、味三全之美。
枫泾状元糕
枫泾状元糕原名枫泾元糕,汉族糕点之一。相传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里人蔡以台得中状元,绅商将蔡状元平时爱吃的元糕改名为“状元糕”。因“糕”“高”音相谐,既含庆贺蔡以台高中状元之意,又稳喻此糕为糕中“状元”之义。
肥羊大面
肥羊大面在南翔的名气一点都不输给小笼啊! 面是红汤的,羊肉是红烧的,羊皮香糯润滑,入口即化。
G(锅贴、咖喱羊肉汤...)
锅贴
印象中上海的锅贴呈细细弯弯的月牙形,锅贴底面呈深黄色,酥脆,面皮软韧,成品灌汤流油,馅味香美。
咖喱牛肉汤
上海最著名的大众化名优小吃,采用熬煮氽炖烩焖法制作。此美味当初只作为各路的配角出现,后来因为味道越来越受到认同,经典了起来。
高桥松饼
用精白粉、熟猪油、绵白糖、赤豆、桂花为原料,精细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为高桥四大名点(松饼,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
H(烘山芋、红烧大排...)
烘山芋
“烘山芋”亦称烤 白薯、 烤地瓜,烤红薯,上海人特别喜欢吃,进入冬季,上海街头随处都可见到外乡人的烤山芋炉子,寒风中立在街头,青年男女围在炉边等待烤熟的山芋出炉。
红烧大排
说起红烧大排,爱吃的上海小囡一定不会陌生~那厚实的口感,浓郁的汤汁,光回忆就留口水啦...小编也是见肉不要命的肉祖宗一族,大排这种24k纯肉可真没少吃。
红烧肉
有人说,上海人做红烧菜的统一特征,是“一手酱油瓶,一手糖罐头”——红烧肉,这道著名的本帮菜,就充分体现了“浓油、赤酱、口感甜”的特点。一碗红烧肉端上来,肉色外表发黑发亮,可是食用时又不会觉得油腻。
海棠糕
海棠糕可是点心中的老一辈了,年轻人恐怕有很多都没吃过。它的外层是粉皮,里面是豆沙馅,在特制的模具中烘烤而成。由于模子的形状象海棠花,故得名。
话梅糖
小时候超爱这个,酸酸甜甜的,放在嘴里抿一会最后会剩一颗话梅,那时候就有些酸了...长大后好像看到换了个包装,也吃过,但似乎已不是那个味道。
Q(圈子、青团...)
圈子草头
所谓圈子草头是上海人家的一道家常菜。这里的“圈子”则指猪大肠。“圈子草头”实际上是两道菜的组合,红烧圈子和生煸草头,其中红烧圈子也就是红烧大肠。
青团
青团之“青”,取自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之汁液,将其与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便可开始制作团子。而“青”又通“清”,因此又是清明节必吃的经典点心。
R(肉丝炒年糕)
肉丝炒年糕
年糕几乎是每家每户一到过年一定要吃的一道菜,寓意来年节节高的意思。上海的年糕糯而不腻,入口有嚼劲,一点都不粘牙,拌着肉丝那味道是一绝。
U(这个也没有...)
V(好吧,这个小编也想不出...)
W(五香豆)
五香豆
正宗的上海奶油五香豆是以嘉定“三白蚕豆”为原料,添加茴香、陈皮、桂皮、食糖、香精等配料烧制,使蚕豆口感软中带硬,咸中带甜。这也是上海较早使用食用香精的食品,未尝味已闻到一股清淡的奶油香味,遂称“奶油五香豆”。上海五香豆中,当属城隍庙的最为正宗。
Y(油条、油面筋塞肉...)
油条
油条乃上海早点的百搭,不仅单独吃,和大饼吃也是绝配,还可以和粢饭团、豆浆、豆花、泡饭相配合,蘸酱油蘸白糖都很有滋味。正宗的上海油条肯定不会加明矾,小苏打也只会加少量,看起来瘪瘪的,但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油面筋塞肉
上海人说的油面筋,是将发酵面筋揉成小团,放入油炸,待面团发泡后撩起,待冷却后再炸,这样炸过几次后,原来小小的面团会变成一个大大的空心的球,那就是油面筋了。再包上新鲜搅拌均匀的肉,一起烧煮,大功就告成了。
油爆虾
记得小时候,不管是在家请客,还是到了本帮菜馆,油爆虾都是必须出现的一道菜。几乎每个上海人都对油爆虾有种不可割舍的情怀~。
油墩子
油墩子,最早可追溯到潮州一种叫做“猪脚圈”的小食。师傅用勺子舀一勺稀薄的面糊,浇进圆槽形的铁容器里,放上萝卜丝,再浇上一层面糊,放进油锅里炸,出锅的油墩子搁在油锅上端的铁丝网里“嘀溜溜”地沥着残油,香味早已让百米之内的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