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外交的“最后一公里”

2016-04-30信息快讯网

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进行“告别外交”:4月20日访沙特、22日抵英、24日访德,5月还将赴日出席七国峰会,顺访广岛。上述四国均系与美保持七十年关系的盟友,亦分别是中东、欧洲、亚洲屈指可数的经济强国,以及美国的中东、欧洲、东亚政策的支柱。

奥巴马余任不足9个月,其频频“谢幕”,旨在安抚盟友,弥合分歧,将外交句号画得更圆。为此,奥巴马不惜表现出微笑与温情、恭维和圆滑,以消除中东和欧洲盟友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担忧,修复美国外交主轴。他在利雅得、伦敦、汉诺威心手不松,韧以行事,全力以赴作“最后冲刺”。

其利雅得之行,旨在拨开笼罩美沙关系的“9·11”阴影,承诺不签署将使沙特为恐袭担责的议案;弥合与萨勒曼国王的裂痕,修复美沙战略同盟,并欲以此为基,推动与海湾国家的军事合作,加强对极端分子的打击。

其伦敦之行,亟欲劝阻英国留在欧盟,以欧盟的势能补强英国的经济与政治实力;维持欧盟的完整性、开放性,进而以美英“特殊关系”为抓手,增强大西洋两岸凝聚力,“肩并肩,到永远”,维持及巩固西方的国际战略地位。

其汉诺威之行,安全上呼吁增进美欧协调,强化应对多重危机能力;力劝德国延续对俄制裁力度,保持欧洲对俄政策的一致;经济上鼓动德国发力,推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谈判进程,以将大西洋建成“免税贸易大洋”,来构筑强大的“经济北约”。

计者,事之机也。奥巴马的“告别外交”,应是白宫国安团队拍板使然。回头看,上述访问虽功夫所下甚多,但中东、欧洲外交暂无寸进:美沙关系涛声依旧,沙特不再唯美马首是瞻;美欧龃龉不断,双方对难民、欧元、债务危机的扯皮,折射出战略合作已成战术互损。

总统八年任期,弹指一挥间。抚今思昔,“奥巴马外交”的开篇之作,首推其倡导的与“伊斯兰世界为善”、建设“无核世界”、构筑两洋“自贸世界”等构想。2008年到访柏林、2009年在开罗大学和布拉格的两次演讲,听众雀跃,媒体喝彩。但临近“谢幕”,却面对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首先,面对中东动荡。奥巴马承认其“最大错误”是“未能对军事介入利比亚后的情况做规划”,导致伊、叙、利三国山河破碎、战火连天,伊斯兰激进势力猖獗。

其次,美国加大新一代核武器的开发力度,以提高这类武器的精准性及实用性。此举等于向各大国发出了核竞赛“请柬”,与“无核世界”目标南辕北辙,国际核安全形势愈发严峻。

再次,美国联手相关国家,以“高标准”打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较之“实力博弈”,两份协议实乃国际“合作博弈”。美欲借此表明,世界经济规则制定者姓“北”而不姓“南”。

奥巴马当政八年,正值中国崛起,国际格局与区域安全态势剧烈变化。美国战略界颇带偏见地认为,其拥有的安全联盟和伙伴关系网络提供了可平衡中国的现成手段。奥巴马任内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TPP、TTIP代表的跨洋自贸区规划,实乃针对中国的地缘政治举动。

作为超级大国,“奥巴马外交”自有其实力逻辑、文化内涵、战略考虑。“告别外交”虽仅是一段插曲,但亦折射出美国外交进程百般蹭蹬:太平洋变窄了、大西洋变宽了、西亚北非更乱了。欲实现全球战略诸多目标,外交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下,奥巴马已成跛鸭,心余力弱、壮志未酬。值此政权承前启后之际,尤需决策层在对华关系上三思而言,九虑而行,积极寻求利益契合点,稳定并不懈推动中美关系,多做实事、善事,不作坏事、亏心事,走好“最后一公里”。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