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眼中的台湾:富人住铁皮屋穷人睡大街
不少网友常提到台湾的铁皮屋,颇有嘲笑台湾城建落后之意。
台湾经济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现实起飞的,存在很多旧建筑在所难免。
在台湾,铁皮屋是很普遍的。台湾也算是比较讲法治的社会,为何偏偏对属于“违建”的铁皮屋网开一面,任其规模不断扩大。
现在,想强力拆除铁皮屋是很难办得到的,执法部门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从这点来看,台湾仍然是一个讲人情的社会。
有一位香港导游,曾在广州和上海工作三年,又常去台湾带团,可以说对三地还是很了解的,来看看他眼中的台湾究竟是怎样的吧。
表面上看,台湾比大陆富裕,人均收入是大陆的的两倍,而从我在台湾生活的两年半的所见所闻,发现台湾人的生活要比大陆人要艰难得多、苦得多。
1. 台湾人多地少,人均居住空间小。台湾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几个地区之一。
大量绸密的人口拥挤在一个不大的岛上。且这岛的三分之一还是不适益人类居住的山区。所以大量的台湾人只能缩在很小的区域内。
结果就是台湾人均居住面积仅18.3平米,我在台湾住的房子都是小小的。从这点看台湾就不能和面积广阔的大陆比。
2。台湾基础设施老旧破败。我去过台湾各地,可以说从城市市容来看台比大陆落后有二十年。
刚出机场你就会看到很破旧的样子,别说不能和大陆京上广比?就是和大陆二线的城市也比不了。感觉象是到了大陆一个三线地区。
街上的楼也是破破旧旧,看上去肯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听说还有很多百年老屋。
铁皮屋下的台湾,是特别的,是不完美的,任谁都知道铁皮屋是暂时性的。
它的存在衍生出台湾特有的铁皮屋经济、铁皮屋文化与铁皮屋环境。
铁皮屋,它已经不只是台湾生活的一部分,居家厨房加盖、顶楼防水,小生意搭棚,大小工厂厂房,无一不是,触目所及处处都有。
铁皮屋是很多人安生立命的场所,少了铁皮屋就少了遮风挡雨,就得流浪街头,铁皮屋下的生活有着无奈有着坚忍,有着苦一阵子就会更好的期待。
期待有一天铁皮屋变透天厝,铁皮屋变豪宅,一辈子努力着,就等那一天。
很多中小企业靠铁皮屋起家,靠铁皮屋下的机器撑起企业的发展,发展出台湾的经济奇迹。
而最好的改善方法就是在屋顶或是墙壁外加一层防护,其他补强补漏的方法治标不治本,几年内又会开始漏水。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走出铁皮屋的世界,当有一天铁皮屋消失在我们周遭,那是台湾人已经跨过用劳苦赚取薄利的年代。
台湾喜欢在屋顶加盖铁皮屋的原因是台湾地震频繁,地震会造成房屋有龟裂的现象。
虽不影响房子结构安全,但是台风或雨季一来,雨水就会从裂缝中流到屋子里面,造成屋子内滴水。
而铁皮屋却能维持10几、20几年的防护效果,且在屋顶加盖铁皮屋又能增加使用空间,因此在台湾大为流行。
3。台湾资源贫瘠不能自给。曾看到台经济部的一份报告,说09年台湾粮食自给率不到48%,也就是说台湾所需一半的谷物需进口。
肉类中,猪肉自给率为68%,而牛肉则百分百需进口。只有蔬菜自给率较高。
台湾不产石油,完全靠进口,煤自给率也不到29%,缺口都从大陆或澳洲进口。至于稀土,铁,铜等矿产均需进口。
所以在台湾瓦斯价(大陆叫煤气)贵得惊人!我听房东抱怨说竟达680台币一罐?
且听说还要涨?汽油价更是已涨飞了!房东说真是托老爸美国的福啊。
4。台湾物价奇高,民众生活艰难。
总能看到台湾人在大陆网络上自吹台比大陆多么富有?人均比大陆高多少等等?而在我看来台湾人并不比大陆生活好到哪去。
因为你人均只比大陆高不到二倍而物价却是大陆的三倍啊!
我看台湾人平均月薪在3万台币左右,但如果扣掉所得税和健保费,房租(台湾有46%的人没自已的住房需租房的)等费用,普通台湾人能剩下1.6万台币的生活费。
也就说台湾人的月薪有半数是要再上交回去的。
而在台湾,一个便当(大陆叫盒饭)80台币。理个发要200台币,一碗在大陆只要7--10元的面,在台要130台币。一碗米酒要36元人民币。
所以表面上台湾人均所得比大陆人高,而实际上扣掉物价因素台湾人真正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大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