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际博物馆日10万申城市民观博
近10万人,这是昨天走进沪上文博场馆的观众数。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全市103家博物馆、纪念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其中35家文博场馆延长开放时间。结合“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的主题,本市推出了170余场公益性活动,让市民共享博物馆资源。上海的文博场馆正在与公众生活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参观博物馆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日常活动。
行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常会与各类历史建筑不期而遇。它们有的已是城市地标,有的坐落于大学校园,有的也许就在你外婆家的弄堂里,或者你上班时走过的小马路上……
昨天,“我身边的历史建筑”摄影大展在长宁图书馆揭幕,从4500多幅作品中精选而出的100幅优秀摄影让人们领略到了上海的建筑之美。这只是长宁区文博宣传月的第一场活动,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该区的36家文博场馆、老洋房将持续对外开放,并推出寻访名人旧居、寻访工业遗产及苏河老印象之旅、寻访愚园路红色旧址三条文化线路,让人们用脚步丈量上海的历史文化厚度。
新馆尚在建设中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昨天借普陀区美术馆的场地推出了“笔墨的超越———海派绘画和文献展”。该展不仅展出了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吴湖帆、张大千等名家的25幅绘画作品,还通过《墨海潮》创刊号、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专刊等20组珍贵的历史文献为人们呈现海派绘画的由来。上海开埠后,五方杂处的社会格局、海纳百川的多元文化氛围为各地来沪鬻画为生的画家提供了一个公开、自由、兴旺的书画市场。他们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吸收民间以及西方艺术养分,风格清新艳丽、求变创新,题材喜庆吉祥,雅俗共赏,被称之为“海上画派”,亦俗称“海派”。
今年是上海第3次组织举办“博物馆之夜”活动,不少博物馆提前规划了延时段的特色文化活动,以吸引白天工作繁忙的市民走进来体验一回“文化夜生活”。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昨晚7点,“鲁迅作品名家朗诵会”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曹雷、过传忠、任广智等深情演绎了十余部鲁迅经典篇章。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该馆“树人堂”报告厅被挤得满满当当。“1927年鲁迅定居上海,在此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在这个他曾经生活、工作、战斗过的城市里,借助朗诵的方式传递鲁迅作品和思想内涵,别具意义。”曹雷说,希望能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英国人常说“聊不完的莎士比亚”。同样,中国人说鲁迅也是说不尽的,他的作品、思想与精神今天依旧影响着广大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