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科创中心是上海供给侧改革的核心
核心观点
科创中心建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O 中央要求上海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不仅对上海未来发展,而且对促进全国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供给竞争力,都具有重大意义。上海应肩负起应有使命,在加快科创中心建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取得有力进展,发挥好先行者和排头兵的作用
在全面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一场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为提高供给质量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外部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要把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上重要位置,坚定改革信心,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提高改革效应,放大制度优势。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正如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的“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要按照中央要求,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上海要把科创中心建设放在核心位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激发供给体系的内生活力和竞争力,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高效持续增长。为实现这个目标,应聚焦四大重点:一是要素新供给,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劳动力、资本、技术要素升级,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二是制度新供给,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矫正资源配置扭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是结构新供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高端优质供给竞争力,减少无效供给,使供给结构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四是政策新供给,围绕关键问题,完善必要的配套政策,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支撑。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体系中,科技创新处于核心位置。这是因为,增强供给体系活力、扩大优质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归根结底都要靠科技创新。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传统的要素禀赋结构正在加速转换,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形成优质供给和有效供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位置,以创新推动要素升级,提高供给体系活力和竞争力。
科创中心建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央要求上海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不仅对上海未来发展,而且对促进全国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供给竞争力,都具有重大意义。上海应肩 负起应有使命,在加快科创中心建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取得有力进展,发挥好先行者和排头兵的作用。
以科创中心建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从现代增长理论的视角看,有效率的经济增长根本上取决于技术进步的贡献,体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际上是经济增长率减去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增加对增长贡献率的余值,反映了要素投入效率的改善。科创中心建设将显著提高上海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供给侧活力和效率的提升。上海要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提高技术、人力资本要素的供给质量,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关键要聚焦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科技体制机制。要高标准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打造高度集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汇聚全球一流科研机构和团队,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在若干前沿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支撑平台。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国有企业考评机制,鼓励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大幅提高成果转化收益中科研人才收益的比例。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格局,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培育一大批领军型创新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创新服务体系。
科技创新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上海在这方面仍存在诸多瓶颈,要营造吸引高端人才的良好环境,妥善解决其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降低其在沪生活成本,解除人才后顾之忧。同时,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改革,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引进国际知名机构合作办学,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的本土优秀人才不断涌现。
以科创中心建设强化高端优质供给能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强化增量带动,扩大优质供给和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加强存量调整,减少过剩和无效供给,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上海的功能定位和特点来看,存量调整和产能过剩问题相对不突出,主要精力应放在增量带动、培育高端优质供给上。为此,要大力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占据价值链高端的新型产业体系,提升产品供给质量与品质,使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
从全球看,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兴起,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技术迅速发展,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和产业竞争范式正在发生深刻重构,未来产业竞争日益转变为创新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竞争。上海要适应这些新变化,扩大高端制造业供给,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尤其是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潜力产业。培育服务业优质供给,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引导企业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提升服务业分工深度,打造一流服务品牌。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业态,聚焦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以技术改造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抓手,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活力。
文/肖林 (作者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