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4岁大雁塔开启“保养”模式

2016-06-15信息快讯网

 

正在维护中的西安大雁塔。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本报驻陕记者 韩宏

大雁塔,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闻名遐迩的世界遗产。

近日,大雁塔的塔身被裹上了密密麻麻的施工脚手架,西安市大雁塔保管所将对这座千年古塔开展3个多月的深度养护,重点是1至6层塔檐。大雁塔保管所表示,这是一次常规养护,不影响游客正常登塔参观。

大雁塔曾被称作“中国的比萨斜塔”,塔身最大倾斜曾超过1米。不过,从1997年起,大雁塔的塔身已停止倾斜,开始缓慢地向倾斜的反方向“回弹”,平均每年“回位”1毫米。“大雁塔目前回位到了什么程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谈论的话题。

“由于对大雁塔周围环境进行了治理,周围的地质条件已经逐渐变好,塔周围的沉降有所减缓。经过测量,十多年来塔身倾斜变化在1厘米左右,一年的变化不到1毫米。通过这几年的监测,大雁塔现在的状态很平稳。”项目负责人、大雁塔保管所副所长刘忠说。

对塔砖进行脱盐和防风化处理

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唐高宗李治为安置高僧玄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造的。该塔为楼阁式砖塔,塔身7层,塔体呈方形锥体,通高64.5米,塔体总重量7万吨,高度和重量在唐塔中首屈一指,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记者了解到,近十多年来,大雁塔塔檐上长出了一些杂草,1至6层出现塔檐裂隙、勾水洇水现象,砖缝也出现增大和空鼓现象,加上自然界的风化,砖体表面出现一些剥落和破损情况。此次养护性维修将投入450万元,重点是集中解决塔檐上存在的问题,以消除隐患,更好地稳固塔体。

刘忠介绍,大雁塔的养护周期一般是10年左右,塔檐曾在2000年至2003年进行过一次防渗漏养护。此次,他们组织了30多位专家学者对施工方案进行了论证,施工中将用传统工艺,采用伴有石灰的砂浆将出现的裂隙和空鼓补上,增强砖体之间的黏合度。对表面含盐较高的塔砖还要进行脱盐处理,用纯净水对塔檐的砖体表面进行喷洒,对有害盐进行稀释,再用特殊的纸将盐水吸出来。随后,还要给经脱盐处理的塔砖淋洒专业制剂,进行防风化处理。这些处理完成后,塔砖的表面就像附着上了一层防护层,既增加了砖体的强度和密度,又能使雨水无法渗入,有害物质将无法腐蚀塔砖。

刘忠还表示,对残损超过砖体二分之一以上的塔砖,施工时将用专门定制的仿古塔砖进行替换,被替换塔砖仅占全部塔檐用砖的千分之一左右。

塔身最大倾斜曾达1米多

国内的古塔“十塔九斜”,大雁塔是陕西境内的5座斜塔之一,经历了1364年的风雨和70多次地震、历史上频繁的战争、近现代超量开采地下水等,其塔身不断倾斜且程度一次次加深。二十多年前,人们发现其塔身不断向西北方向加剧倾斜,实测最大倾斜竟达到了1米多,一时间这座塔成了国人忧心忡忡的“比萨斜塔”,西安市民和外地游客个个提心吊胆:“这大雁塔哪天会不会塌了?”

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八年 (公元1719年)测定,大雁塔塔身向西偏北方向倾斜了198毫米;1941年,再次测定已倾斜了413毫米;从1945年起,塔身倾斜速度开始加快,1964年测定出倾斜873毫米,1983年测定出倾斜998毫米,同时发现塔身及其周围地面每年下沉70至80毫米。1985年到1996年,塔身平均每年以1毫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倾斜。到1996年,塔身倾斜度已达到最大程度的1010.5毫米。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测定,大雁塔塔顶的倾斜量较震前变化了0.62毫米,塔体各层出现了不均匀形变及沉降现象,表明地震对塔体的结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

千年古塔为何倾斜?专家们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除材料不够坚固耐用、基础处理不均匀、塔身结构整体性差以及防水、排水不畅等自然因素外,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是“元凶”———周围群众打井、挖土和过度抽取地下水,使承压水位大幅下降,造成大雁塔地基不均匀下沉,加速了大雁塔的倾斜下沉。

常年严重超采,使得西安城区承压水位急剧降低,形成了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下降漏斗区,大雁塔一带地下水位曾降至100米以下。测量发现,2004年塔下地势较1985年累计下沉了1189毫米。

这些年来,西安市政府关闭了大雁塔周围的500口自备井,并加大地下水回灌力度,遏制了大雁塔的倾斜。同时,对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整治,改铺供水管道,改造完善了塔基座防渗、排水工程和塔顶的防渗工程。大雁塔保管所先后对塔顶、塔檐、塔座进行了专业防渗处理,并在塔的南北两侧打了两口探测井,每年两次对周围地面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对塔的振动情况实行24小时监测。

从1997年开始,已倾斜278年的大雁塔的倾斜问题得到遏制,大雁塔塔身停止倾斜,并开始缓慢地“回弹复位”。2006年,国家测绘局测绘报告显示,大雁塔已经向倾斜的相反方向“回位”了9.4毫米,平均每年“回位”1毫米,并且“总体倾斜量相对稳定,且回弹趋势未变”。

塔身是否需要“扶正”存争议

对大雁塔的定期“变形监测”显示,2014年其塔身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不变,仍向东南侧回弹“归正”。倾斜量基本稳定,比上期减少0.57毫米。塔体底平面和塔座底平面不均匀沉降大幅减缓,趋于稳定。塔身各层沉降量变化较小,塔身结构稳定。2011年至2014年,塔下地势沉降基本稳定。

大雁塔保管所原负责人解守涛说:“从2008年以来,大雁塔处于稳定状态,回弹很微弱。对大雁塔来说,回弹是个现象,最本质的是要稳定,我认为现在是大雁塔安全最好的时期。”

有专家认为,按照目前平均每年“回位”1毫米计算,倘若不出现意外,1000年后,大雁塔的塔身有可能“回归原位”! 对此,解守涛认为:“不做假设、不做推测,做好监测,随时掌握塔身变化,根据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他同时表示,即使是倾斜最为严重的1996年,大雁塔也是安全的,根本不值得去“扶正”它,对旅游也没有任何影响,能满足游客登塔的需求,塔的承载没有任何问题。

刘忠认为,“千年后扶正”只是想当然的数字推算,并不科学。“1000年!谁能预料这中间会发生什么变化? 我认为,保持稳定就是最好的状态。大雁塔现在的状态很平稳,正处于一个稳定的时期,保持这种状态就是对古塔、对文物最好的保护!”

“这次维护只是一个例行的维护,其实大雁塔的安全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每年都会对大雁塔进行两次监测,包括它的倾斜沉降和变形,塔的情况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刘忠说。

(本报西安6月14日专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