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回家”——“国立音专”原校区将回归上海音乐学院

2016-07-01信息快讯网

新华网上海6月29日电(记者郭敬丹)上海市杨浦区民京路918号的大门内,有一颗挺拔的雪松。这是时年七旬的蔡元培于1934年4月亲手种下的。这里,是蔡元培参与创建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原址,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

28日,上海音乐学院“回家”。当天,上音与杨浦区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国立音专”旧址主体建筑,将于2017年11月27日上音建校90周年之前“回归”上音,并用于建设“贺绿汀中国高等研究院”。

在此基础上,双方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系列深度合作,支持上海音乐学院筹建上音现代音乐院,共建国际音乐创意产业园,并共建现代音乐职业学校、上海音乐实验学校等。

杨浦区委书记诸葛宇杰表示,由此,大学云集的杨浦区拥有了第11所高校,这将进一步推进学城、创城、产城“三城融合”。

据介绍,“国立音专”在上世纪20年代由蔡元培和萧友梅联合创立,当时两人怀揣2600元钱,希望能够以艺术教育陶冶国民个性,从而改善人生,改良社会,所以建成了“国立音乐院”。

办学之初,经费拮据一直是困扰学校的实际问题,维持正常教学已属不易,因此直到1935年9月,才筹措建成了市京路新校舍(现民京路918号)。1937年8月8日,日军轰炸上海,“国立音专”主楼和女生宿舍均遭空袭,学校被迫停课、搬迁。解放后,上音搬至汾阳路办学。音专旧址也慢慢被人遗忘。

根据上海音乐学院校史资料记载,“国立音专”校舍至今仍保留有四幢,包括主楼、东西侧副楼和东侧的琴房长廊。其中,主楼是由当时留洋归来的清华学子罗邦杰担任建筑设计。

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林在勇表示,最能唤起上音人情感和记忆的,要属主楼门厅地面上的银琴黄钟图案,现在依然精致清晰。主楼共三层,据资料介绍,当时的设计第一层西翼为演奏厅,其余为专业课堂;第二层西翼为办公室,东翼为图书阅览室;第三层为国乐专业教室,中间设为播音室,占地面积约1330平方米。校园东北角琴房外的墙脚上还嵌着依稀可见的石碑,上面刻着捐款记录。

林在勇透露,中国音乐高研院挂牌杨浦、回到国立音专有光荣历史的建筑中后,将继续潜心探究中国音乐体系建设。同时,将把上音现代音乐院和杨浦区现代音乐职业学校建设好,让上音近90年来以古典音乐为基础的音乐积淀,面向更加鲜活多样的未来。

此外,上音还将把以当代音乐为主的创意产业园区办好,围绕民京路918号主体建筑拟开展“上海音乐学院校史馆”、“上海‘音之源’艺术中心”、“东方乐器博物馆”、“上海现代音乐(20世纪音乐)博物馆”等主题建设。据悉,上音目前正在调研,希望把国际上最有现代音乐研究实力的大学、最有竞争力的企业、国内最活跃的艺术家结合起来。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