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仅仅是在场,而是要在一起

2016-07-08信息快讯网

 

■朱静远

中国有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简单的6个字,道明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关键性。但在如今的生活中,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远不如母亲,甚至是缺失的。如何才能出色地扮演好父亲这个角色? 这是一个所有父亲和家庭教育专家都在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

来自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的格伦·帕姆教授从事教育研究长达30多年,主要研究领域是儿童早期干预、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在近日举行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顺访专家讲座上,他说,“父亲有多重要”是一个在美国家庭教育界被反复讨论的话题,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父亲参与家庭教育会影响儿童的多方面发展。那么,如何提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帕姆教授指出,若想要成为一个好父亲,其实也并不难,“重要的不仅是父亲和孩子共同度过了多少时光,而是他们在共同相处的时间内一起做了什么事情”。

父亲是孩子负面情感的缓冲剂

父亲在孩子,尤其是0至3岁年幼的孩子的心智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会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也会间接影响孩子,此外,父亲的角色对家庭还有系统性的影响,其中包括经济支持、家庭文化建设、社会关系影响等。

父亲对孩子的直接影响,表现为孩子依恋父亲这一角色所带来的安全性。帕姆教授介绍说,有研究表明,良好的父子关系能有效地缓冲孩子的负面情感,并给予孩子更多安全感。研究人员曾做过这么一个研究,他们提取了接受疫苗注射的孩子的唾液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孩子与父亲之间的依恋关系能够缓冲孩子对疫苗注射的恐惧———即使孩子们面对针筒时同样哭闹,但与父亲有着较好互动关系的孩子,其紧张程度明显要低。众所周知,孩子长期处于压力、焦虑之中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持续终生,但若是成长过程中有了父亲的积极参与,孩子的安全感上升,其紧张、焦虑的情绪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和温柔的母亲相比,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模式有着不一样的表现方式。母亲会温柔地将孩子抱在怀里,父亲则可能乐于抱着孩子欣赏多彩的世界,甚至将孩子抛向空中逗乐,这种不太“温柔”的方式却让儿童有了学习更多情感规则的机会。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之间的互动也会间接地影响孩子。传统观念认为,父亲仅在孩子出生的过程中起到鼓励的作用,而母亲是孩子依恋的主要对象———在玩耍时,孩子可能会寻求父亲参与,但在需要安慰时,孩子还是奔向母亲。但新的研究发现,父母共同承担养育责任是家庭体系中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

倘若母亲的生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孩子就更不能缺少父亲的关爱。有些母亲患有产后抑郁症,她们需要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来恢复正常生活,在这期间,孩子依然在成长,因此更需要由父亲参与抚养来保证孩子的正常发展。

当然,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会有负面的。在美国,有不少酗酒、暴力、犯罪的“问题父亲”,更多的是父亲因各种原因缺席家庭生活,只有母亲在抚养孩子,这些都会影响父亲与孩子之间直接的依恋关系的发展,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超级周六”做些有趣的事

过去,我们认为男性进入父亲的角色是因为新生儿的可爱、柔弱吸引了他们,但新的研究认为,新生儿的出生也会引起父亲荷尔蒙的改变并产生情感上的高峰。这种生理上的“化学反应”能让父亲更有效、积极地参与孩子的抚养。

帕姆教授介绍了几个让父亲参与陪伴、教育孩子的有效切入点。首先,是看护好孩子,对孩子的需求要有所回应。如果和孩子一起玩耍,可以挑选一些有趣的、冒险的项目,促进父子之间的联系。

长期从事亲子关系发展项目的帕姆教授谈到了他曾经推行的“超级周六”项目,这个项目让父亲和孩子一起玩耍,强化父子关系,开发孩子的各项技能,并积极推动父亲进入家庭角色。

在周六,帕姆教授让2岁到5岁的孩子和他们的父亲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日常家务等,比如照着一些简单的食谱炒鸡蛋、烤面包,或是找一块木板让他们做手工活等,让父子一起做一些日常却有趣的事情。父亲们有机会观察、了解年幼孩子的活动,同时他们有了一个新的能共同参与的项目。在和孩子共享这段时间里,父亲不再低头玩手机,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六,而母亲们在很久以后也会记得那一天,因为她独享了短暂的轻松时光。

“父亲的参与能扩展儿童的情感范围,如害怕、愤怒、伤心、失望等。父亲要理解儿童的情感要求”,帕姆教授说,“最重要的是,父亲陪伴孩子时,不是单单坐在一边玩手机,要做到的不仅仅是‘在场’,还要‘在一起’,这样才能扮演一个积极的父亲角色。”

在做好父亲的“本职工作”之外,父亲还能够通过支持孩子的母亲来间接地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比如,在孩子出生前对孩子母亲的照顾,在孩子出生后父母一起照顾孩子,分享家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对另一半的工作给予热情和肯定。倘若父亲和母亲分居甚至离异,也要在照顾孩子这件事上减少敌视、降低冲突。

“父亲对母亲的支持,能通过母亲影响孩子,还能减少母亲的压力和焦虑。”帕姆教授说,“高水平的父母合作能够提高家长和儿童之间的感情。”

研究表明,一个家庭的抚养模式几乎从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固定下来了。因此,若是想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父亲应在孩子出生前就介入、参与对孩子的抚养。

父亲才是孩子的情感教练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有一个关键期,即孩子出生后至幼儿期间。在这一期间内,积极参与抚养孩子的父亲能够有效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家庭教育专家把父亲称作为“孩子的情感教练”。

但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中,大多数的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是由母亲唱绝对主角,父亲缺位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孩子由祖父母抚养,由母亲陪读,父亲即使在家也是看看手机玩玩电脑。

帕姆教授强调,孩子成长的路上,爸爸的陪伴不可缺少。幼儿阶段,需要男性角色的学习与认同。爸爸对孩子而言,代表有能力、坚强的、无所不能的,甚至就是心目中的“英雄”。如果这个阶段爸爸总是缺席,对小男孩而言,对男性角色上的学习和认同会比较缺乏。

帕姆教授建议,要与那些缺席孩子教育的父亲沟通,“要告诉他,作为一个父亲他很重要,建立与父亲之间的沟通,然后进一步开展工作。即使这位父亲拒绝,也要坚持,再坚持,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关系。”至于那些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的父亲缺位问题,主要目标是降低双方冲突,并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

孩子也会帮助父亲成长

在父亲引导孩子成长的同时,孩子也会帮助、促进父亲发展。帕姆教授说,成为一名父亲,对男性的个人发展也有重大影响,“他们会成为更好的人”。

帕姆教授曾经访谈了40多位父亲,做了1200多页的研究分析,在和他的谈话过程中,所有的父亲,不论何种教育程度、年龄、婚姻状态,都认为成为一名父亲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并对他们之后的人生造成了重大影响。有一位父亲谈到,如果没有孩子的话,他甚至可能已经不在人世———孩子让他不再冲动,遇到事情会更慎重地思考,也更负责任。

“从心理发展上来说,在成为父亲之后,男性的能力、角色有很大提升,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更懂得照顾别人,也能够更好地扩展自己的能力。”帕姆教授说。

作为一个父亲,当然需要作出一定的牺牲,比如牺牲一部分自由时间和夫妻共处的机会,正在求学的父亲可能会不得不中断正在接受的教育,有些人还会为了孩子放弃原有的工作和生活目标……有了孩子之后,在生活资源方面也会面临重新分配的问题,有孩子的家庭可能需要更大的房子、更多的生活设施等。

但是,作为一名父亲能收获的更多———看到孩子的成长,得到孩子的爱是无与伦比的幸福;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孩子更会给予父亲力量,让父亲克服困难继续前行。

【欢乐颂】从五个女人身上折射出来的家庭教育问题
林心如霍建华又在一起了 揭秘当初分手真相
《百鸟朝凤》不仅是首唢呐曲
家庭亲子游成暑期出游主力军
韩正赴长宁区延安中学调研校园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宁静被曝隐婚移情又离婚 曝其老公家庭背景
宋丹丹三婚家庭幸福 和二婚前夫英达互撕内幕
上海7家亲子餐厅推荐 享受家庭欢乐时光
985、211不再继续?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双一流”
二线城市房价涨缺乏支撑 受家庭收入状况制约
孩子不爱学习又调皮 父亲用铁链把儿子锁窗台
教育部:不得将学籍作为中小学生入学和转学前提条件
脸盲儿子看父亲叫叔叔 网友:隔壁老王才是爸爸?
社区党课,在家门口成功“圈粉”
母亲带孩子做亲子鉴定 连找5人才找到亲生父亲
上海查获一起利用医保卡诈骗案 涉及费用389.23万元
教育部认定2772所中小学为体育工作示范校
阅读并非在10岁就已定型
在假期中,先行培养基础学习习惯
沪房地产交易契税或以家庭为单位分别征收
教育部:随迁子女入学要以居住证为准 简化流程
五岁男孩误食3块强力磁石 磁石疑与粘膜长在一起
“一起风雅”文化项目跨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培养有品位的学者,教育需要“开悟”
夏日最浪漫的事 租一座小岛和TA一起来乘凉
新长征路上我们一起走
和你的大学一起变老
市领导做客“市长热线”:职业教育学科学习将进行分层
纪念傅雷辞世50周年:这不仅仅是一本教子秘笈
修杰楷抱女儿过父亲节 贾静雯下厨备佳肴
德国父母的选择:家庭教育主宰学前教育
复旦专家发明新技术:未来有望在家做验血等体检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