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假期中,先行培养基础学习习惯
■ 陈小文
这个暑假,众多幼儿园毕业生即将进入小学,有的家长觉得应该让孩子用一次最欢乐的旅行向幼儿园时代告别,有的牢牢坚守“领先一步”的信念在假期中给孩子排好了满满当当的一年级课表。作为小学前的最后一个假期,用“大满贯”的小学课程塞满自然不可取,但是若只是疯玩也属不智。对于小学的起始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形成学习习惯。而假期生活,自有可供利用的充分培训资源。
集中注意力
即将到来的小学课堂学习,注意力是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保障。和幼儿园的游戏性学习相比,孩子更需要调动自己的意志力以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活动。不少家长对此也心知肚明,于是有些家长就采用所谓的练坐———要求孩子每天冲着墙壁在椅子上安静坐上四五十分钟,其效果自然惨不忍睹。科学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
创造不易分散注意力的学习环境: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一个不易分散注意力的专属学习场地,例如可以添置一个符合孩子身高特点的书桌、椅子,书架或书橱,以及其他的学习用品。在这过程中,最好和孩子寻找哪些会分散他的注意力,将原本的玩具、贴纸都放进看不到的地方,并保持桌面整齐,最大限度减少干扰因素。从暑假开始,孩子的各种活动———阅读、手工都可以在这里展开,开学后转向学习任务自然水到渠成。
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假期中可以根据学校要求适度安排一些学习任务。但是,如果孩子属于慢动作一群的话,家长更要注意将多样作业或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单项作业划分为几部分,之间留有几分钟的休息时间,以便孩子调整状态,利于重新聚精会神。
不随意打搅孩子做作业的进程。有些家长陪伴过度,一发现孩子停笔思考或出现错误,就急于打断或马上指出,不仅破坏了孩子自身的学习节奏,也削弱了其自身意志力在学习进程中的作用,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培养也极为不利。
敢于提问
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往往代表着孩子有较好的学习质量。所以,当我们的孩子源源不断提出各种问题时,家长千万不要不耐烦,更不要以各种借口蒙混过关。家长应做到不嘲笑、不批评,让孩子明白提问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儿,只要它是建立在孩子认真倾听与思考的基础上。
当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朝你连珠炮似的抛出一系列问题时,你可以这样做:
“你能把你的问题再说得详细些吗?”———帮助孩子安心地整理一遍思路,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问题,其本身就是对问题进行整理和思考的过程。
“你想问的是不是这件事儿?”———家长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用清晰的语言将孩子的问题复述出来。在感到自己被尊重的同时,孩子可以从家长的复述中再次确认自己表述是否清晰。
“让我们一起来找找问题的答案!”———我们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投入到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一个开放的探究过程,可以让家长更仔细地考察、评估孩子的学习能力、擅长采用的学习方法,家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比简单地提供答案,更利于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
假期中,我们有较为宽裕的时间带着孩子在大自然中发现更多的问号———蚂蚁为什么总是走一条固定的线路,雷雨之前为什么总是乌云密布……当然,如果家长能够和孩子开展科学游戏 (如今这样的科普读物琳琅满目),那是培养孩子问题意识、探究精神的极好途径。
珍惜时间
“拖拉”是很多家长头疼不已的老大难问题。拖拉不是一天形成的,学习的拖拉往往来自于没有注重日常生活的训练。例如,不少孩子的假期总是处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状态,不少任务在执行过程中往往由于家长的放水造成孩子的任务意识逐渐淡漠、时间观念逐渐松懈。所以,针对幼升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通过协商作出约定:每天有哪些事儿是一定要做的,其中哪些是必须在哪个时段 (上午/下午/晚上) 完成的,有些事儿必须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家长可以用各种色块和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表,来帮助孩子掌握自己的时间表。只要任务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是基于孩子的现实基础,只要家长进行了足够的技能训练,只要规则是可操作、可检测,只要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上不随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身心状态而呈现忽紧忽松、忽冷忽热,那么孩子的时间观念一定能够在假期中逐步建立起来。
说到底,孩子的学习习惯建立,关键在于我们家长,是否愿意付出智慧,更付出时间。(作者为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