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实现“零突破”

2016-07-16信息快讯网

 

正中为首领正面像,戴动物毛皮头饰,挎环首刀。本报记者郑蔚摄

 

 

岩画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新华社发

报记者 赵征南

昨天下午,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传来好消息,本报持续关注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名录空白,实现了“零突破”。

“欢呼吧,朋友们,我们成功了。”电话那头,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会议现场的广西花山岩画保护所所长朱秋平第一时间和记者分享了喜悦。他告诉记者,古代壮族先民创造的这一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后,广西将严格遵守 《世界遗产公约》 及其 《操作指南》 的规定,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决议要求,倾力提高各岩画点的保护等级,开展全部岩画点的保护、加固项目以及后续监测等方面的工作。(本报3月15日天下版曾刊发长篇通讯 《花山岩画 敲响世界遗产大门》)

崖壁岩画两千年不褪色

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流域,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系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当地壮族先民骆越人群体祭祀遗留下来的痕迹。本次申报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由岩画密集分布的、最具代表性的3个文化景观区域组成,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区域内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赭红色岩画群。其中包含38个岩画点 (百余处岩画、约4000个图像),岩画所在的山体和对面的台地,以及约105公里左江、明江河段,面积总计6112公顷。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古骆越人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200多公里的悬崖峭壁上,绘制了巨大的赭红色岩画。它们一般分布在距离水面15—100米之间,最高达130米。虽然经历了2000多年的日晒雨淋,许多画像仍鲜艳如初。

岩画图像大致可归纳为人物、典型器物、动物三大类,以人像为主。人像一般作正面、侧身两种姿势,多为举手屈膝的“蹲式人形”,辅以马、狗、铜鼓、刀、太阳等图像,是世界岩画中唯一一例以“蹲式人形”为基本母题的岩画。

突出价值和完整性获称赞

“花山岩画将 《世界遗产名录》 的评选标准的第三条和第六条体现得淋漓尽致。”谈到申遗成功的原因,广西壮族自治区申遗办专家蓝日勇告诉记者,第三条,即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第六条,即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花山岩画生动地表现出古代近700年的光阴里,古骆越人在左江沿岸一带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这是目前对该传统的唯一见证;而花山岩画中的铜鼓及相关元素与我国南方铜鼓文化直接相关,见证了该区域广泛兴盛的文化特色。直至今日,铜鼓仍是当地人节庆日使用的打击乐器。

他进一步补充说:“由于当地村民极为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花山岩画和周边的环境景观依然处于原生态状态,浑然一体。”

朱秋平表示,从2003年开始申报到现

在,花山岩画申遗工作已经持续了13年,申遗成功与各方的坚守和努力密切相关。“而且,花山岩画的保护工作在世界岩画界都有着影响力。先后两次前往世界岩画大会展示。与他国岩画保护不同,花山岩画保护需解决喀斯特峭壁等特殊地形产生的风化氧化问题,是国际岩画保护的典范工程。”

将扩大岩画保护等级和范围

目前,岩画保护仍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记者从崇左市委宣传部获悉,当前,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工作主要采取了日常巡视与监测、岩体加固、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治、风险防范、制定专项保护法规、社会协调等措施,并采取了以宁明花山岩画为先导和重点的保护策略,逐步探索左江花山岩画的科学保护之路。

“申遗之后,我们首先要进一步做好岩画的保护。”蓝日勇说,“目前只有宁明花山岩画一个岩画点是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其他的37个岩画点还不是‘国保’。此次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我们提高其他37处遗产点的保护等级,我们要尽快做到让所有38处岩画点都成为‘国保’。”

他表示,除此之外,当地还将根据相关保护方案,提高遗产点岩画本体、景观环境、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的保护水平,做好新一轮的环境整治,坚决杜绝非法采砂、网箱养鱼、私搭乱建、乱砍滥伐等影响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行为,继续维护花山岩画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态的优势。

“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通过了花山岩画保护规划的审批,沿左江、明江范围内的大量岩画都将纳入保护范围,整体保护将成为核心理念。”朱秋平说。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