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公然出售少女 仅几千欧就可买回美娇娘
每年春季,保加利亚中部旧扎戈拉市的卡莱德兹(Kalaidzhi)就会开办备受争议的新娘市场,集市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们尽情展示自己,等待被未来的丈夫买走,而女孩们的价格大多只有几千欧元。
新娘市场是当地18000名吉普赛人的年度狂欢。他们的古老传统大多已经遗失,这一项目却成为卡莱德兹现存最古老的传统之一。
这里的未成年男女被禁止互相接触,女孩子们更是早在15岁之前就离开学校,以防她们受到异性诱惑。因此,一年一度的新娘市场成为了青年男女结识的唯一机会。图为正在精心打扮自己的女孩。
主要的选择权在男方,男子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女子进行一番了解,若是满意便可花钱娶回家。而女子则毫无选择权,只能等待男子挑选。
男女若是聊得来,接下来就该商量价格了。这里的女孩平均能卖到两三万人民币,时尚漂亮的价格会相对高一些。由于该地区普遍较为贫困,很多家庭要靠嫁女儿来糊口。
红扑扑的脸蛋被认为是美的象征。图中的女子正在仔细地打着腮红。
除了红脸蛋外,吉普赛女孩还有镶金牙的习惯。蓝色睫毛膏也被认为是一种时尚。
女孩们为了能够嫁出去通常都会做出十足的准备,她们换上艳丽的裙子,涂上抢眼的眼影与口红,以吸引买家的注意。
姑娘们第一次和男子相处,紧张之余又带着点好奇与兴奋。图中两位女子讲起了悄悄话。
市场上随处可见三四十岁的中年人陪着孩子一起参加这场相亲盛会。图中的母亲从后面抱着女儿,打量着眼前的男子。
姑娘们像商品一样站成一排,接受买家的挑选。图中的妇女将手伸到女孩的裙子里捏女孩大腿,想看她是否健康,而女孩作为“商品”无法拒绝。
家人们之间开始做最后的商量。
一切商量妥当,二人便算是订婚了。图中这对在集市上相识的情侣开心地跳上车顶,向大家公布自己的喜讯。
集市上的男女通常都十分年轻,为了养家糊口,他们不得不早早结婚。
新娘市场进入尾声时,人们手拉手跳起传统舞蹈,这既是对本届盛会的庆祝,也表达了对来年盛会的期盼。
同样是相亲,上海人民公园的相亲角早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比起那些可出售的少女,待价而沽的新娘,在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女方家长提问堪比谍战
“你住哪儿?”常人看来如此简单的问题从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的女方家长嘴里问出来可大有门道,“资深”阿姨可以据此推测出相亲男的家庭条件。随着十多年来不断上涨的人气,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俨然成了当地一道风景线——据称是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由群众自发组织相亲活动。近日,广州日报记者随一位男青年实地探访这个“相亲超市”,解读隐藏在其中的“市井生态”。
在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替子女相亲的父母在交换子女照片。
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一名母亲在登记儿女的信息。
“相亲角”百态
“就是一部涵盖人间冷暖的大戏”
听闻人民公园的“相亲角”可能要取缔,大学毕业后选择在上海就业的顾彤亮这个周六特地起了个大早,赶去“相亲角”再看一眼。
这不是小顾第一次到“相亲角”去“领世面”了(沪语,即“开眼界”)。一路上,小顾跟记者聊起了对被外地来沪青年认作“相亲大超市”的“相亲角”的看法。
“第一次去人民公园,纯粹为了图新鲜。可能因为我个子高,刚进公园就有不少阿姨叔叔来问我情况。”顾彤亮告诉记者,之前听说上海剩女多过剩男,到现场看完果真不假,“通常的比例是三五个女孩的家长围着一个男孩父母问。”
但过了没多久,小顾就有点灰心了,而原因无外乎“房”事。“无论直截了当还是拐弯抹角,上来都打听‘你住哪儿’,‘租的还是买的’。像我们这样大学毕业的普通白领,怎么可能会有房子。”说到这里小顾有些激动。
“第一次去的时候确实有点情绪,但后来慢慢想通了——这就是现实。人家女孩希望有一个稳定归宿,这无可厚非。”顾彤亮苦笑着说,来上海6年多了,不过真正“体会”这座城市的滋味,还是在毕业后的这两年,“特别是‘相亲角’,就是一部涵盖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的大戏。”
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一些父母在“摆摊”替子女相亲。
要求“太物质”
“生活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如此”
周六早上10时多,人民公园里已经游人如织,但人气最旺的还是“相亲角”。“平时人也有,但主要都是双休日来。”一位像志愿者的阿婆正在疏导人群。两边树上,还拉着“加强相亲角综合治理,坚决取缔无证婚介”的横幅。
记者问一位大叔,为什么家长都集中在周六来?大叔的话颇具代表性。“因为周六父母谈好后,孩子周日就可以见面了。如果周日谈,第二天他们都要上班了。”
记者随小顾一路往里走,不时有阿姨上前询问。身经百战的顾彤亮明显已经能够从容应对。
在回答了几位家长的询问后,顾彤亮对记者说,自己在这里属于“配角”,“没有光鲜的简历,又没房没车,父母还在老家。”
“不是我们要求高,是结婚成本和生活压力,不得不让我们对物质条件有所考虑。”一位摆摊的阿姨对记者说。记者粗略看了她女儿的情况,硕士毕业、月入过万。
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一名女士在浏览相亲信息。
挂满“艺术照”
“为孩子找对象,挺下血本的”
记者获悉,人民公园“相亲角”存在已将近十年了。公园5号门边上的一条蓝色顶棚的走廊,每到双休日就挂满了各种征婚启事和青年男女的照片。与十年前不同的是,如今挂出的照片已经不只是简单的打印冲洗,而是制作考究的艺术照。
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一名前来替子女相亲的父亲疲惫地蹲在草地上。
“现在为孩子找对象,都挺下血本的。”徐老伯席地而坐,熟练地撑开雨伞,把女儿的照片挂在伞尖上。
宋阿婆为了29岁的女儿,已经坚持在“相亲角”摆摊3年了。记者上前问她,没有成功过吗?宋阿婆的回答很实在,“人家有意向我们不满意,我们有意的,人家或许有其他选择。相亲嘛,本来就是双向的,合适的还能凑到一起,那是缘分。”宋阿婆跟记者说,“相亲角”里有所谓的“黑五类”——年龄大、形象不佳、职业歧视、有婚史和无房无车。“我们年轻时还是看人的,现在都谈条件,时代不一样了。”
3年驻足“相亲角”,也给宋阿婆积累了相当的“识人”经验。“看一个人穿着打扮,不在于名牌,而在于是否得体。”
宋阿婆经常问男方“小区里停车方便吗?”“回去高架堵车吗?”“你别小看,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宋阿婆向记者解释,如果停车位按天计算,15元以内的说明住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老公房或者郊区的中档商品房。再看走不走高架,如果走高架,再算下他到家时间,就知道他住郊区还是市区,对方大致条件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