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养三伏” 三伏天养生“不可乱来”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老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今年的三伏天总共有40天,头伏7月17日至7月26日、中伏7月27日至8月5日、闰中伏8月6日至8月15日、末伏8月16日至8月25日。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养生角度来看,常讲“冬养三九,夏养三伏”,养好了才能少生病。
【三伏天饮食篇】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多吃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食物
绿豆汤是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多吃益气养阴的食物
三伏天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三伏天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
其中,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且鸭属水禽,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有热者食用。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三伏天运动篇】避开最热时段
夏季,11时到16时是一天中阳光最强的时候,对人的皮肤有直接伤害,此时应尽量避免在室外锻炼身体。比较合适的夏季锻炼时间是早上7时到10时,或者是傍晚17时以后,中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户外运动注意补给
三伏天气温高,运动时更容易流失水分。如果户外运动时间超过30分钟,一定要带一瓶水(最好是800毫升的),也可以选择运动饮料。在运动中,应遵循“少量多次”的补水原则进行补水,运动后补水注意不要过快过猛,以免引起运动后脱水的发生。
选择轻运动
虽然天气炎热,但对一些人而言,能狠狠出一把汗似乎也挺痛快淋漓,但其实这并不健康。三伏天运动应选择体能消耗少、技术要求低、时间要求松的轻运动,以半个小时的运动量为宜,快步走、瑜伽、轻体操、太极拳、跳交谊舞都是不错的轻运动选择。
“夏练三伏”不适合老年人
对老年人而言,一味强调 “夏练三伏”,就不太适宜了。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体内的水分比年轻人少15%左右,因此抗热能力远远差于年轻人,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下发生中暑的概率也明显高于年轻人。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早晨进行锻炼。而当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老年人应以静制动。
【三伏天健康篇】防止空调病
夏天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与人们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有关。鼻塞、流涕、头痛、失眠、内分泌失调等都是所谓的空调病的典型症状。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虽然人体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极限的。从火热的室外一下子进入阴凉的室内,人体自身很难迅速调整,会产生一系列不适的反应,表现为头晕、易倦、全身不适、精神不振及免疫功能下降等。
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一般在8℃至10℃左右。夏天虽然可能出现38℃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35℃以下,所以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而且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就应该开开窗户透透气,大约半个小时左右。
冬病夏治
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引起的腰痛,都可以在三伏天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贴,还有在三伏天扎针灸、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治疗手段。专家最为推荐三伏贴和三伏天拔火罐两种办法,这两种方法具备4大优点:高效、安全、经济、副作用小。冬病夏治一般以3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3年。为巩固疗效,病人最好于冬至日到医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