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平安志愿者首现“洋面孔 性格外向中国通 干活麻利不怕苦

2016-08-19信息快讯网

长宁平安志愿者首现“洋面孔 性格外向中国通 干活麻利不怕苦-信息快讯网

外国志愿者跟随民警上街。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在长宁区程家桥街道中,几张戴着红袖章的洋面孔不时引居民驻足回头,其实这些外籍人士都是街道最新招募的平安志愿者。这批年龄分布在二三十岁左右的外国志愿者不仅陪同民警巡逻、协助交警指挥,还帮助民警向外国商户及顾客宣传中国的法律法规,成了中外人士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这就像做义工,不觉得辛苦。”谈到自己的付出,志愿者之一的哈比只用了“应该的”三个字来概括。

吃一堑长一智 90后志愿者为后来人铺路

来自巴基斯坦的哈比今年26岁,在上海某商场内经营着一家地毯店。走进哈比的店时,这个帅气阳光的90后大男孩正坐在一大摞地毯后面摆弄着计算机,统计着一天的收入,整理着明天的工作计划。

从上个月初开始,哈比除了商人身份之外又多了一个身份——社区平安志愿者。当谈起为什么要成为平安志愿者时,哈比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很多外国人刚来上海的时候,包括工作、学习、办签证等等方面都会遇到困难。而我作为来得比较早的外国人,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哈比告诉记者,自己来中国已经7年。据他回忆,虽然自己因为在上海财经大学学了四年经济与贸易,因此签证问题可以由学校帮忙办理,省去了不少麻烦。但自己刚来中国时也碰到过不少问题,尤其在银行业务办理、购物等方面,起初也闹过不少乌龙。

“有一次我去银行汇款,在巴基斯坦我们一般是填完汇款信息的当天就完成操作。但从中国汇款到巴基斯坦,按流程需要等几个工作日。我一开始不知道这些规定,结果自己把信息单据都填好后却被告知要等两三天。我一听非常着急,以为遇到了诈骗,就跑去找警察,结果警察告诉我按照正常流程就是要等几个工作日,自己后来也觉得挺尴尬的。”由于刚来中国时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哈比对其他刚来中国的外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困难感同身受。为了帮助这些外国人尽快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哈比欣然应允成为了平安志愿者。

作为平安志愿者,哈比平时主要负责与社区民警一起在商场或小区内巡逻以及不定期前往路口协助交警疏导交通。7月21日,哈比的首次工作就是在龙柏新村帮助交警疏导交通。由于程家桥地区聚集着大量外籍人员,因此过去交警在路口执法时如若碰上外国违法者,往往因为语言问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沟通,执法成本很高。而现在有像哈比这样的志愿者之后,流程就方便了许多。“很多外国人初到中国,不知道电动车需要牌照,不经意间就违法了。这种时候交警如果处罚,就容易因误会起争执。我在一旁会适时用英语进行解释,他们看到我是外国人也比较能听得进去,还省去交警不少麻烦。”

处理方式不同 老外间沟通更直接更顺畅

除了帮助维护社区周边秩序,这批外籍平安志愿者担负的更重要的任务其实是宣传中国的文化以及法律法规。程家桥派出所民警林轶告诉记者,这次招募的第一批十名外籍平安志愿者工作内容同中国的平安志愿者差别不大,但鉴于外籍平安志愿者具有语言优势,因此可以通过他们为新来的外国人解读中国的法律法规。

据林轶回忆,在程家桥地区的部分别墅区,一些外国人喜欢在别墅周围的草地上摆放自家的花盆。“在国外别墅周边的草坪都属于别墅所有者,但是在中国,这些草坪属于公摊面积,不属于私人。有些外国人来中国以后习惯性将花盆放在草坪上,然后中国人开车经过可能不小心碰坏了,就会产生矛盾纠纷。”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到达现场后试图向老外解释,但因语言表达上存在障碍,老外无法接受,调解工作也一度陷入僵局。“最后还是靠住在附近的一些外国人出面解释对方才理解,最后道歉和解。那次事件就给了我们启发,与其靠我们去跟外国人沟通,不如让外国人与外国人沟通。”这让林轶和他的同事萌生了招募外籍平安志愿者的想法。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支队伍的力量,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深化社区警务改革,真正将对各类境外人员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到社区警务管理当中,经市局出入境管理局和分局出入境办指导,以及属地程家桥街道的大力支持下,8月12日上午,长宁公安分局程家桥派出所为首支由外籍人士组成的平安志愿者队伍举行了挂牌仪式。

当然在招募外籍志愿者的过程中,民警也是下了一番功夫。“首先作为志愿者中文要好,性格也要外向一些,比较好交流。其次还得判断他们有没有时间投入到志愿者工作中去。一旦确定合适人选之后我们就上门询问他们是否有意愿成为志愿者。”前面几项要求,由于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常和老外打交道,基本有大致的了解。但要找到有时间投入到志愿者工作中去的外国人则比较困难。“外籍志愿者人员流动比较大,很难保证稳定的志愿者时间。”因此,民警在招募志愿者时会特意找在上海常住且有稳定的工作的外籍人士。

以哈比为例,工作日从早上十点到晚上八点他都要打理地毯店的业务,基本都没有空闲,周末也经常要为了谈生意奔波。为了让志愿者工作不影响他们的日常工作,民警一般都会提前几天或者一周告知志愿者工作的时间和地点,确保时间不撞车。

说到在哈比等人在工作中的表现,林轶给予了高度认可。“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外国人不一样,过去处理一些涉及外国人的纠纷时,我们顾虑很多,怕说出些不恰当的话。而这些外籍志愿者熟悉外国人间的说话方式,比较能够照顾到对方的情感。”林轶坦言,跟他们合作多了之后会发现有些我们不敢说的话外国人反倒会用很直接的方式表达。

做志愿者是双赢 努力让社区关系更加亲密

其实在成为平安志愿者之前,哈比在商场里就已经是“红人”了。“因为大家知道我中文比较好,一些中国商家碰到和外国人沟通时会主动找我帮忙。而外国顾客看到我也是外国人,也会主动到我店里来和我聊上几句。”

“7月份以来警方还对我们进行了一些培训,比如学习一些法律法规。要让其他外国人理解相关法规的前提是我必须要先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给身边的外国朋友。”在哈比看来,做志愿者对于双方来说是一个互利的过程。

“与警方合作之后,一方面我帮警察做了翻译,另一方面我也从警方那边及时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新的签证政策,新的法规条例等等,总体感觉信息的交流更加通畅了。”如今多了平安志愿者这个身份之后,哈比在日常聊天中开始更关注外国朋友们的一些需求,同时主动向他们传达一些最新的与外国人息息相关的政策信息。

志愿者工作难免会占用哈比的休息时间,但对于在大学期间多次有过志愿者经历的哈比来说,走出校园后能够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是一件让他非常欣慰的事情。“我住的地方很安全,各方面服务也很到位,如果我的付出能够让这里更好,我很乐意这么做。”哈比告诉记者,中国的社区志愿者性质上与国外的义工很像,都是为社区这个大家庭奉献,这让他有更强的融入感。不过哈比同时也表示中国人相比外国人还是偏拘谨一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另一位来自法国的志愿者更是几次搬家都不出程家桥街道。“之前在其他国家因为晚上出门会被抢包,都不敢出去夜跑。但到了这里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所以几次搬家都舍不得离开这里。”

如今这支外籍志愿者队伍已正式挂牌,接下来他们将结束实习期,正式投入到日常工作中。林轶告诉记者,目前对这第一批十名外籍志愿者设置了单双周制的工作安排:两人一组,10人分为五组,一次工作一个小时,两周一次。工作内容包括商场、小区内巡逻、维持交通秩序等,林轶表示之后会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能进一步发挥这批志愿者的作用。“未来首先肯定是希望队伍在现有规模基础上扩大,当然也欢迎更多的人加入。”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