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引发低龄留学热潮,你怎么看?

2016-08-22信息快讯网

《小别离》是国内第一部真正聚焦中学生留学现象的电视剧,真实反映出当今留学越来越低龄化的社会现状。

“国民爸爸”黄磊与“国民媳妇”海清昔日“师徒”变荧屏“夫妻”,时而甜蜜发糖,时而激烈交火,为出国留学、教育方式等问题针锋相对,“中国式应试教育”和“分数选拔”的压力,散落在这小小屋檐下的每一个成员身上,于是与越来越多的人家一样,“出国留学”成为另一种幻想和途径。

《小别离》引发低龄留学热潮,你怎么看?-信息快讯网

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低龄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美国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32.3%;英国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15%;加拿大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31.2%;澳大利亚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48.9%。

国外没有中国现行的竞争激烈的高考招生制度,如果去外国比在中国考试还难,教育资源还紧张,还会有那么多人出国吗?正是在如此背景下,有些家长为了逃避中国式高考而采取了“漂洋过海”的迂回战术。选择低龄留学显然比在中国过五关斩六将的煎熬要容易得多、合算得多低龄留学值不值,不单纯是一个经济账,它还是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如果一个中国家庭摆脱了中国高考压力而轻而易举地得到外国的学历,至少在精神上的压力就大为减轻,不必为自己的孩子高考成绩优劣而承受社会的说三道四。从家长的面子上说,低龄留学至少能挽回面子,能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同时也能让孩子免去高考压力,这样看来,低龄留学就很值了。

《小别离》引发低龄留学热潮,你怎么看?-信息快讯网

千万不要以为家长都是为了收回留学成本,他们缺那点钱吗?除了那些本不该出国硬砸锅卖铁也要留学的以外,大部分低龄留学的家庭都不太在乎钱。有数据显示,出国读高中和本科的学生家庭普遍呈现出“三高”的特点,即父母至少有一方拥有高学历、高职位和高收入。在近千名受访家长中有七成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近七成在工作单位中拥有较高的决策权,有六成家庭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因此,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丢了中国人的面子。

《小别离》没有大量描述海外生活,而是重点表现三个家庭同样面对“要不要出国”、“出国需要付出什么代价”、“美国的教育一定强于中国吗”等一系列问题,完全不同的想法和行动,如实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几种典型家庭形象,引人深思。《小别离》的前两集作为铺垫,也已经祭出“分数”、“出国”的社会热门议题,预埋了话题爆点。

毋庸置疑,留学低龄化浪潮之所以风起云涌,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国家长及学生不想或者无力应对国内高考,至于出国留学到底值不值,要看从哪个角度看,还要因家庭而论。总的说来,认为留学低龄花去巨额的留学成本没有收回,基本上是一种穷人之见,也是比较保守的短视行为。出国留学属于个人选择,值与不值,冷暖自知,何去何从,钱说了算!

《小别离》引发低龄留学热潮,你怎么看?-信息快讯网

在探讨教育的背后,《小别离》还对教育资源矛盾和现实生活形态进行白描式刻画,真实呈现社会热点话题。通过三个经济能力、成员构成均不相同的家庭在“出国”上遇到的不同困难,反映出由于经济差异带来的社会现实状况。

工薪阶层的朱媛媛为了送女儿出国不惜“砸锅卖铁”,为此她先是要“卖房”,继而是“卖女儿”,根本原因是她既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社会资源。而土豪家庭不差钱只是儿子太叛逆管不住,中产阶级家庭则在升学和留学中谨慎观望和摇摆。所反映的不仅是升学压力,更是生存压力。方家在出国上的主要矛盾是无法接受“别离”之痛,而“别离”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常态,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的不平衡分布,大批人口要到异国他乡学习和工作,无数家庭要面对分离。

关于低龄留学的抉择,更应该听听新通留学专家的建议,他们有资深的工作经历、丰富的成功案例,能为正在迷茫的你答疑解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