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地区新政策: 特定人才居转户持证年限缩至5年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8月23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深化完善“双特”政策支持临港地区新一轮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以及临港地区推进新一轮发展的相关产业、人才及综合配套政策。
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和现代化滨海新城,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主要政策措施
《若干意见》分为深入推进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加快促进产业集聚与能级提升、加强土地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等6大方面,共17项政策措施。
为推进《若干意见》落地实施,管委会结合临港开发实际,推动形成“1 3 X”政策框架体系。主要配套政策有↓
人才配套政策
【人才引进方面】
除了积极推动全市人才改革创新政策在临港地区先行先试以外,还将在居住证专项加分、推进特定人才落户、海外人才永久居留、出入境便利服务等方面,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
·居住证专项加分
《若干意见》指出,继续延用“双特”政策中的居住证积分专项加分政策,即每满1年积2分,满5年后开始计入总积分,最高分值20分。
·推进特定人才落户
临港地区教育、卫生、农业等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录用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落户给予政策倾斜。在临港地区教育、卫生、农业等岗位工作满5年的居转户人员,持证及参保年限可缩短至5年。
·海外人才永久居留、出入境便利服务
在临港地区开展海外人才永久居留、出入境便利服务等试点。
【人才奖励方面】
将启动实施高端人才专项奖励。凡在临港地区工作的两院院士、“万人计划”、“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及上海市领军人才,在市、区两级奖励的基础上,将另外给予最高50万元专项奖励,同时对其个人所得税在临港地区形成的财力全部用于个人奖励。
【人才培养方面】
·将着力培育“临港工匠”,启动实施企业科技和技能人才集聚计划。对经认定在临港地区重点扶持企业工作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其核心团队成员,以及高级技师、首席技师、荣获“上海工匠”称号的高技能领军人才,给予每人每月最高1500元临港特殊津贴;鼓励临港地区企业设立首席技师工作室,实施“高师带徒”项目,给予最高30万元工作经费资助。
·引导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培育平台,给予最高300万元资金扶持。
【人才保障方面】
临港地区将为各类人才提供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人才租房补贴“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
·在临港地区工作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才,可租赁人才公寓或获最高每人每月1500元人才租房补贴。
·临港地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人员每月给予临港津贴。
·临港地区有稳定工作且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每月给予交通补贴。
城市功能配套政策
【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方面】
将规划建设一批公共服务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在临港地区投资教育、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支持大型商业集团超前配套并入驻经营,并对重点项目给予扶持补贴。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方面】
将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启动两港大道对接规划S3高速等对外骨干路网和主城区至装备产业区段中运量客运线建设,减免S2高速公路客车通行费。优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对重点区域的冷僻、亏损公交线路给予一定标准的公益性补贴。创新公交服务形式,对重点扶持园区或单位,开通公交定班专线或高峰线等补充常规公交不足,并给予成本补贴。加快新能源绿色公交体系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并给予必要的成本补贴。
【营造城市文化生态方面】
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鼓励社会多元化主体采用各种投融资模式参与临港智慧城市建设,并按项目投入给予补贴。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临港云数据中心建设,实施宽带网络接入能力改造,提升重点区域网络覆盖能级。实施国家海绵城市试点,规划建设综合管廊,打造一批特色“林荫街区”和郊野公园,构建绿化生态网络体系。
产业配套政策
【设立产业引导基金】
将发起设立100亿元的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基金、50亿元的临港智能制造产业基金、20亿元的海洋产业发展基金、10亿元的临港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引导扶持临港地区重点产业发展。
【全力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将设立每年5亿元智能制造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智能制造功能平台和示范工程建设,单个项目最高5000万元;支持企业新产品研制和装备首台套突破,每个项目最高3000万元;支持智能制造技术和标准研发、产业发展和系统集成,单个项目最高支持1000万元;支持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应用,单个项目最高支持300万元。
【推进产业能级提升】
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单个项目最高1亿元支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单个最高5000万元支持;支持节能减排和技术发展,对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改造等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扶持。
此外,还在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创新金融服务、加快与自贸区联动发展、加强规划土地支持等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扶持政策。(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