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小学将全面推行“等第制”

2016-08-26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首席记者樊丽萍 见习记者朱颖婕)从今年新学期开始,本市小学将全面推行“等第制”评价。小学老师给学生的评价,将不再以传统的百分制的分数形式出现,取而代之的是“A、B、C、D”或者“优秀、良好、合格、待努力”等“等第制”评价。昨天,上海市教委发布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这也意味着,上海小学的“等级制”评价将从过去的低年级向中高年级延伸。

据悉,作为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上海从2013年起在小学一、二年级实行基于课程标准的“等第制”评价,其主要特征是不进行书面考试、不用分数评价、不排名等。数据表明,“等第制”评价与学生学习状态呈显著正相关。

2015年以来,市教委教研室牵头研制小学中高年级语、数、外等三门学科的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以及小学低年段品德与社会、自然、音乐、美术、体育与健身等五门学科的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日前,这8门评价指南已经发布并发放到各区、各学校。这意味着“等第制”评价已经从小学低年段向中高年段延伸,从语数外学科扩展至所有学科。

小学中高年段的“等第制”究竟如何具体实施?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介绍,“等第制”评价强调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各学科“等第制”评价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果”三个维度展开。其中,语文学科评价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表达”三个方面;数学学科评价内容包括“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四个方面;英语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词法”“句法”“语篇”五个方面。

打破老师、家长和学生对学习成绩的“分分计较”,探索更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方式,上海的小学从这个学期开始又将迈出新的一步。部分一线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评价方式的改变,必然伴随着一个适应、接受的过程。对家长来说,如何从老师给出的“等第制”评价中识别孩子的潜能和兴趣,让评价促进孩子的学习,这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