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上海小学将全面推行“等第制”评价

2016-08-25信息快讯网

【导读】上海的小学生家长们注意了,今年开学,孩子的成绩单会发生一个重大变化:老师打的将不再是一个具体的分数,而是以ABCD或者优秀、良好、合格、待努力等形式出现的“等第制”评价。

今天上午,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上海的小学“等级制”评价将从过去的低年级向中高年级延伸。市教委今天还发布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这意味着,上海将全面推行小学“等第制”评价。

据悉,上海从2013年开始在小学一、二年级实行基于课程标准的“等第制”评价,其主要特征是不进行书面考试、不用分数评价、不排名等。数据表明,“等第制”评价与学生学习状态呈显著正相关。

2015年以来,市教委教研室牵头研制小学中高年级语、数、外等三门学科的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以及小学低年段品德与社会、自然、音乐、美术、体育与健身等五门学科的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日前,这8门评价指南已经发布并发放到各区、各学校。也就是说,“等第制”评价已经从小学低年段向中高年段延伸,从语数外学科扩展至所有学科。

小学中高年段的“等第制”如何实施,这是广大家最关切的问题。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介绍,“等第制”评价强调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各学科等第制评价从“学科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果”三个维度展开。其中——

语文学科评价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表达”三个方面;

数学学科评价内容包括“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四个方面;

英语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词法”“句法”“语篇”五个方面。

打破对分数的“分分计较”,探索更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方式,上海的小学从这个学期开始又将迈出新的一步。

部分一线教师也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评价方式的改变,必然伴随着一个适应、接受的过程。广大家长今后收到的孩子成绩单,将不是一个简单的以百分制显示的分数,而且一揽子的等第制评价。如何从老师给出的“等第制”评价中识别孩子的潜能和兴趣,让评价促进孩子的学习,这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评价“指挥棒”的改变,小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