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迹令他画风为之一变

2016-09-02信息快讯网

 

他的作品对中国观众而言陌生又熟悉,既有拉丁美洲艺术运动中“现实表现主义”所焕发的奇异活力,也浸润着中国的艺术传统甚至是处世之道。昨天,作为“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中“拉美大师系列展览”之一,智利艺术大师何塞·万徒勒里作品展于中华艺术宫拉开帷幕。

万徒勒里是第一位来到新中国的拉美艺术家,曾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在此次回到艺术家重要生活之地的39件绘画作品中,人们不仅感受到色彩纯净、笔触爽健,构象封闭、氛围神秘的拉美画风,更看到中国足迹是如何令艺术家的画风为之一变。

用画笔触摸拉美的每一种现实

万徒勒里曾说:“艺术创作是我们的物质、意念和斗争方式。”1924年生于智利圣地亚哥的他,一生致力于将人性、社会和大众价值通过各种媒介表现出来:壁画、彩绘玻璃、绘画、雕刻、插画、海报等,并始终保持着对普通民众生活状况的浓厚兴趣。

拉美土著人深邃的面孔、健硕的形体,常常出现在万徒勒里的画中。这是一系列质朴、苦难的形象,发出的却是争取自由和土地的战斗呼声。万徒勒里也习惯于以智利的地理地貌作为主要的视觉元素:太平洋、山脉以及随时将要喷发的火山,不似具象的风景,更像某种意象,似乎象征着无法抵抗之力或是无法熄灭的斗争。而《飞驰》 《回归》 中,牛仔们在冬日寒风中的群山之间纵马飞驰,意气风发。

从中国艺术传统中汲取丰厚养分

万徒勒里是第一位来到新中国的拉美艺术家。1952年以来,他在中国生活多年,曾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是首位在民族文化宫举办展览的国外艺术家,也与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等多位20世纪中国艺术大师建立了友谊。从此次展出的不少作品中,人们不难看到中国传统艺术赋予这位艺术家的丰厚养分。

在中国,万徒勒里为新中国欣欣向荣的现实图景所深深感染。在《女鞋匠》《采集者》《农村儿童》等作品中,他画这片土地上形形色色的人们,手执针线、席地而坐的女鞋匠,挎着竹篮、伸手采摘的采集者,头戴草帽、摆弄小木棍的孩子,画眼前令人振奋的努力与创新,像是在为遥远而未知的祖国探寻自身的命运。画中,略显夸张的造型是典型的拉美风,日趋精巧的线条和笔触却分明是受中国艺术的影响。

中国的壮美山河曾令万徒勒里深深折服。在《红花》《长江》等作品中,他尝试着用中国特有的水墨技艺表现自然风景。水彩画《庐山》描绘的则是他从中国南部住所窗户向外眺望时所见的美景。每当北京气温下降,患有肺病的万徒勒里便会深受其扰而需要旅行至中国南方。

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时,万徒勒里引入人体模特教学,自己也画了很多女性素描。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无不体现着微妙的矜持,有着万徒勒里着意刻画的一种中国的处世之道——优雅,融入了他对中国文化特征的解读。

细心的观众还会发现,万徒勒里的不少作品似乎都以一位“中国小姑娘”作为原型。那正是他的女儿帕斯——万徒勒里始终将帕斯作为美丽的中国娃娃抚养成人。为自己以及妻子——新中国第一位西班牙语教师迪莉娅绘制肖像时,万徒勒里也不忘在作品中添上中国元素,或为中式花瓶,或为中国风纹饰。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