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袭击的“新灾区”:德国反恐形势分析

2016-09-09信息快讯网

当人们对在法国发生的连环恐怖袭击还历历在目,对比利时的恐袭还心有余悸的时候,2016年7月中下旬,德国遭遇了接连不断的暴力和恐怖袭击事件,德国成了恐怖主义的“新灾区”。暴恐频发,民众对德国安全局势表现担忧。由于恐怖主义与难民问题相结合、“伊斯兰国”幕后策动“独狼式”袭击、德土关系发生变化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造成德国反恐形势复杂、任务艰巨。面对新的反恐形势,德国必须制定新的反恐计划,调整反恐战略。

暴恐频发,德国安全局势堪忧

2016年7月,欧洲还未从法国尼斯的恐怖袭击事件中恢复平静,德国就接连遭遇了数起暴力和恐怖袭击事件,惊恐情绪在民众中滋生、蔓延,社会和平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欧洲最安全的国家变成恐怖、暴力事件频发的地区。

7月18日,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维尔茨堡(Würzburg)的区间火车上,一名17岁阿富汗籍[1]男子用斧头和尖刀砍伤多名乘客,这名男子在逃跑过程中被警察击毙。7月22日,一名18岁拥有伊朗和德国双重国籍的男性青年在巴伐利亚州的慕尼黑奥林匹亚购物中心门前滥杀无辜,射杀9人,射伤20余人,凶手随后自杀。7月24日下午,一名来自叙利亚的21岁男性在德国巴符州罗伊特灵根(Reutlingen)持刀砍死一名女子,砍伤2人。7月24日晚间,一名两年前来到德国的27岁叙利亚难民在巴伐利亚小城安斯巴赫(Ansbach)的一家餐厅引爆自制爆炸装置,伤及15人,凶手在爆炸中身亡。

德国一周之内发生四起恶性袭击事件,其中三起发生在巴伐利亚州,德国接收难民的第一站。四起事件的凶手均有难民或移民背景,德国警方已认定维尔茨堡和安斯巴赫案件与“伊斯兰国”有关,而慕尼黑枪击案的凶手自小在德国长大、患有精神疾病,此案与难民和恐袭并无关系。尽管如此,恐怖袭击已经成为德国人最担心的事情。在8月4日发布的“德国电视一台德国趋势”的调查结果中,有76%的民众担心最近会发生恐怖袭击,与2016年4月的调查结果相比,这一比例上升了9%,而在欧洲难民危机还没有出现的2015年1月,这一比例还不到50%。在近日公布的“德国担忧2016”调查报告中,恐怖主义也首次成为德国人最担心的事情。

德国反恐形势复杂、任务艰巨

一、难民问题与恐怖主义相结合使德国面临严峻挑战

无论德国官方如何定性发生在黑色七月的案件性质,也无论案件凶手是否在2015年难民潮到来之前就来到德国,四起恶性袭击案的凶手均有难民、移民背景是毋庸置疑的。四起案件发生后,不管德国政界或主流媒体是否刻意模糊凶手的身份,普通大众都会得出难民和移民给德国社会安全带来威胁的印象。事实上,2016年新年夜科隆性侵案后,由难民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话题,假借难民身份进入德国的恐怖分子成为德国安全的最大隐患。对于默克尔难民政策的批评和质疑本已强烈,在四起案件发生后,默克尔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几乎有三分之二(65%)的受访者对默克尔的难民政策表示“不满意”或“完全不满意”。默克尔个人的支持率下降到47%,与7月初相比下降了12%,在德国政治领导人受欢迎度的排名榜上降到第六位。由于四起案件三起发生在基社盟执政的巴伐利亚州,基社盟对默克尔难民政策更加抵制,造成联盟党内部有关基本路线的矛盾越发激化。尽管德国目前财政收支平衡、劳动力市场成绩斐然,本届政府还提高了退休金、引入了最低工资和育儿费,但难民问题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的威胁击碎了多年来默克尔积攒的政治资本和民众信赖,使本届德国政府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伊斯兰国”是幕后黑手,“独狼式”袭击难防

德国官方最后将维尔茨堡案和安斯巴赫案定性为暴恐行为,根据德国警方的调查,“伊斯兰国”在这两起案件中充当了幕后黑手。维尔茨堡案和安斯巴赫案的凶手在作案前曾与“伊斯兰国”成员多次联系。据警方的调查,维尔茨堡凶手曾被认为是模范地融入了德国社会,但他与法国尼斯的凶手一样,都是在生命最后阶段迅速极端化。而安斯巴赫案的凶手两年前来到德国,由于其在保加利亚曾提出避难申请,所以他在德国的避难申请遭到拒绝,他曾多次获准延长居留,直到2016年6月初,当地移民局限令其一个月内离开德国。此人是何时发生的极端化,目前尚不得而知。无论如何,“伊斯兰国”对未成年人及青年人产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令人震惊的。“伊斯兰国”懂得利用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Whatsapp等社交平台将宣传抵达受众,利用热门标签达到传播效果。青少年具有盲从和狂热的特点,当在社会上遭遇种种问题时,“伊斯兰国”仿佛给迷惘的青年人提供了一趟冒险之旅,被他们“洗脑”的未成年人自愿响应他们的号召,心甘情愿地成为“圣战者”,并且不惜牺牲生命。

两起案件共同的特点均是单人作案,这种没有同伙协助、没有谈判诉求的“独狼式”袭击让警方和安全部门难以预防、布控。近年来,德国警方一直在与恐怖主义分子进行交锋,并且成功制止了多起团伙恐袭。例如,2016年6月德国警方抓获三名来自“伊斯兰国”的恐怖分子,及时阻止了他们对杜塞尔多夫实施恐袭。2016年2月,德国警方发现了一个由四名阿尔及利亚人组成的涉嫌恐袭小组,据称这些涉嫌恐袭分子曾计划同时在北威州、柏林和下萨克森采取行动。

三、德土关系生变,出现新的不确定因素

欧土协议及土耳其公民的免签待遇前途未卜。2016年3月,在默克尔的努力下,欧盟和土耳其就解决难民问题达成欧土协议。根据协议,非法入境欧盟的难民将被遣送回土耳其,同时欧盟将按“一比一”原则帮助安置土耳其境内的叙利亚难民。欧盟向土耳其提供数十亿欧元的援助,并承诺加快土耳其入盟谈判、给予土耳其公民进入申根区的免签待遇。在其后的谈判中,欧盟认为只有当土耳其满足了欧盟设定的72项条件,才能给予其公民进入申根的免签待遇。目前,土耳其还有五项条件尚未达标,其中双方就是否修订土耳其反恐法案产生严重对立。为打破僵局,双方决定将欧洲议会的表决推迟到10月。土耳其外长曾威胁欧盟,如果2015年10月土耳其公民还不能享受免签入境申根区的待遇,土耳其将废止难民协议。而在德国民众中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的人数居多,根据德国电视一台8月4日的民调结果,反对者占80%,而69%的德国民众认为应该延缓与土耳其的免签谈判。

德国司法机构惹怒埃尔多安,德土关系陷入僵局。2016年7月15日晚至16日凌晨,土耳其发生未遂军事政变后,总统埃尔多安展现其强权手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肃清政变直接参与者与所谓的支持者,并一再提出重新引入死刑对付叛国者的话题。高涨的民族情绪席卷了在德国的土耳其人。7月31日,四万亲埃尔多安的土耳其人在科隆集会,并计划在集会中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视频连线。德国北威州科隆行政法院和明斯特高级行政法院依据德国基本法拒绝了这一要求,集会组织者又状告到联邦宪法法院后,同样被驳回。此事引发土耳其方面的不满,埃尔多安向自己的支持者宣称,不要轻信德国和奥地利所谓的“民主”和“自由”,在这两个国家生活的土耳其人毫无人权可言。在德国的土耳其人以及土耳其当地的各级官员纷纷利用公众媒体谴责德国政府,要求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来由于免签待遇等问题已经变得敏感的德土关系由此陷入僵局。

德国媒体的一则报道使本已陷入僵局的德土关系进一步恶化。2016年8月16日,电视一台报道称德国联邦政府在书面回应德国左翼党向联邦议院提出的质询时,直接将土耳其称作“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的核心活动平台”,该文件还称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积极支援近东和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军事组织。土耳其外交部长发表声明,希望德国方面给予解释。虽然德国外交部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文件里的回复是个错误,但德土关系目前仍处于僵持之中。

在科隆集会后,一些德国政治家对于参加集会的德国的土耳其人的政治立场展开了讨论。在欧盟,尤其是德国看来,埃尔多安的做法显然已经与民主和法治的轨道渐行渐远。而参加集会者不但不加以批判,还为之欢呼,或者恰恰因为如此才为之欢呼。那么,这些人是否更视自己为土耳其的一分子、而不是德国社会的一分子? 而在德国生活的数百万土耳其人[2]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利益、目标和原则”产生越来越大的分歧时候,他们又将如何选择?是否会对德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造成危害?

德国的反恐计划

事实上,无论从军事力量还是武器装备上,德国都拥有欧洲最先进的反恐能力。德国拥有隶属于德国警方第九大队(GSG-9)、特别行动突击队(SEK)和机动刑事特遣队(MEK),还有隶属于德国军方的KSK特种部队,另外在2015年底,德国警方又开始组建一支新的反恐精锐部队,称为BFE+反恐警察部队。在武器装备上,德国反恐部队主要采用德国制造的G36C型手枪、MP5冲锋枪以及Cyprus SF II格斗匕首,这些德式武器被包括法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的特种部队所使用。难怪默克尔总理在发布反恐计划的记者会上,信心满满地告诉德国民众,政府能够保护他们。但新型恐怖主义与传统的恐怖主义存在根本性不同,现在的极端分子没有其他任何谈判诉求,只是要在第一时间痛下杀手,造成血流成河的恐怖。所以新时期的恐袭特点促使德国必须制定新的反恐计划。

一、默克尔的反恐“九点计划”并非虚招子

在慕尼黑枪击案发生后,默克尔火速制定出反恐“九点计划”。如果结合7月发生的四起袭击案件仔细分析默克尔的反恐计划,就会发现该计划并非如某些媒体所言的“虚招子”,而是针对7月恐袭案的特点和德国反恐的薄弱环节制定的一份较为全面的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1、设置庇护申请程序的早期预警系统(在当局审核难民庇护申请程序时,早期预警系统能及早发现难民的极端化倾向);2、增加警察人手;3、解码网络犯罪;4、获取联邦国防军的支援;5、研究和预防恐怖主义;6、开放欧洲的数据流;7、禁止网上购买枪支(尽早通过新的欧洲武器法。未来德国境内不再可能在网上购买枪支,慕尼黑枪袭案的枪支来源是案件的重点);8、加强特工之间的合作;9、降低庇护申请失败难民被遣返的门槛(德国应当贯彻遣返被拒难民的程序,安斯巴赫案的袭击者,本已被限令离开德国,却没有被执行)。

二、巴伐利亚州呼吁提升反恐措施:难民只要有轻微犯罪将面临遣返

在袭击案的重灾区巴伐利亚州,州长泽霍夫(Horst Seehofer)(基社盟)主张提升反恐措施、加强安保,应对恐怖主义犯罪,对已经来到德国的难民进行复查,呼吁加强对欧洲范围内武器的管制。巴伐利亚州内政部长赫尔曼(Joachim Herrmann)(基社盟)则提议从联邦层面进行有关刑法和合法居留的立法改革,降低驱逐门槛。赫尔曼认为应加强难民管控,对边境地区入境人员进行更严格的审查,未携带证件和无法证明其身份的人员必须扣留并接受调查,还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法规,遣返那些即使有过轻微犯罪行为的难民(安斯巴赫案件的凶手是27岁的叙利亚难民,此前曾有过多次犯罪)。针对巴伐利亚州偏重管控难民的反恐计划,德国的一些反恐专家认为,不应把难民和恐怖分子混为一谈,把难民驱逐出德国是头脑简单和情绪化的应对方式。

三、德国内政部长公布一揽子反恐草案,德国警方有权检查入境难民的手机

在暴恐袭击频发,民众对德国安全局势表现担忧的情况下,为改善国内安全状况,缓解民众忧虑,8月11日,德国内政部长德迈齐埃公布了一份颇具争议的反恐草案,其具体措施包括:增加警察和监控人员的数量、加速遣返外籍罪犯、有条件废止双重国籍公民的德国国籍、探索使用识别软件监控公共场所,以及为医护人员上报潜在恐怖威胁创造便利条件等。草案中规定如果入境德国的难民没有护照,则必须把自己的智能手机交给边境警察进行安全检查。这是因为在边境检查时,使用传统手段核实难民身份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检查难民的手机并非德国首创,在丹麦、挪威、瑞典和荷兰,这已经成为一道针对部分入境难民的例行手续。虽然德迈齐埃的草案还需要联邦议院通过才能实施,但可以视作对默克尔反恐计划部分内容的细化。

结语

在德国未来反恐战略发展中,加强民防和扩大安全部门的权限将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伴随德国在欧洲乃至全球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德国将更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的解决和处理当中。德国已经意识到,在恐怖主义不断向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德国不可能置身事外,更不可能独善其身,德国联邦国防军会参与到北约和欧盟的军事行动中,由此必须要预防德国本土被袭击的可能。这种思想体现在2016年8月24日德国政府将采纳的一份长达69页的“民防方案”中,在该文件中,德国政府要求民众为紧急状况准备十天的食物和水,以便民众在灾难或武装袭击的情况下,可以暂时维持自身的生活。这是冷战结束后德国政府第一次要求民众做生存物资储备。虽然这一做法被更多地解释为民防战略中的一项内容,但应该也有预防恐怖袭击的考虑。另外,在7月发生的恐怖袭击中,公共场所的安全检查是一个明显的安保漏洞。在德国的火车站、地铁站主要依靠视频监控,没有安全检查。这也就导致凶器非常容易被带上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如果要在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实施安全检查,则需要民众赋予安全部门更大的权限。

(本文来自《当代世界》2016年9月刊)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