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入选名人堂 姚明书写亚洲球员新丰碑

2016-09-12信息快讯网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南部,人口寥寥数十万的斯普林菲尔德市有些特别,它有着足以睥睨全美的枪械制造产业,然而倘若与美国人聊起这座城市就不难发现,篮球才是这里唯一而又永恒的话题。125年前,奈史密斯博士在此地发明了把球投入篮筐的游戏,125年后,300多张人物肖像被挂在位于这座城市的名人堂大厅穹顶之上。

“走进这个大厅的时候,第一次感觉自己是那么渺小。”这是2.26米的姚明初入名人堂大厅时情难自抑的感慨,就在两天前,他的照片与沙奎尔·奥尼尔、艾伦·艾弗森等传奇的名字一起搬进了这座篮球荣誉殿堂。

成为首位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的亚洲人,正式退役五年后,姚明终迎来球员生涯的圆满结局时。尽管入选的悬念早已揭晓,但当这一切真切地发生在眼前,向来理性的姚明也难以掩饰内心的波澜,“是你们的认可让今晚成为我人生中最值得记忆的时刻,尽管我的职业生涯结束得有点早,我却珍惜其中的每一个时刻。”

绝迹的“恐龙”与最大的“如果”

自从以状元秀身份在NBA出道那一天起,姚明就被赋予了太多的标签,但若要为这些身份依次排序,姚明所执着追求的显然还是自己的那片“初心”———如果不是当初拒绝以“杰出贡献者”的身份被提名,姚明本该在四年前就已成为名人堂的一员,但其如今以球员身份入选的事实却足以证明,即便只论及球场上的成就,姚明亦配得上这伟大的赞誉。

名人堂入选仪式当晚,在姚明NBA生涯所面对的诸多对手中,奥尼尔成了他唯一提及的名字,“伟大的对手鞭策着我们前进,与奥尼尔的每一场交锋都让我想起那句老话,‘那些杀不死你的东西,总会让你变得更强大。’”而这一次,向来口无遮拦的“鲨鱼”则收起了夸张的笑容,以这般话语深情总结,“不会有下一个我,正如不会再有下一个姚明。”首度“姚鲨对决”时,奥尼尔面对镜头张牙舞爪挑衅那个中国“菜鸟”的画面仿佛还在昨天,如今的他们却在惺惺相惜的情怀中一同走进了斯普林菲尔德市的篮球圣殿。

或许即便是作为宿敌与挚友的他们也没想到,在距离姚明退役仅仅五年的如今,NBA就已彻底走入了“小球时代”,正如ESPN所言,“奥尼尔与姚明是传统中锋的最后代表,在他们之后,内线搏杀的巨人们已如恐龙般绝迹。”回首与姚明搭档的那些岁月,前火箭球星特雷西·麦克格雷迪说得最多的词是“不可思议”,“姚明能在低位搏杀,两只手都能投篮,有着致命的脚步,有多少大个子能掌握这么多的技巧。”关于球场上的奥尼尔与姚明,总有着不少误解。“鲨鱼”在集锦中演绎出的“暴力美学”掩盖了其扎实的脚步与基本功,而姚明看似轻巧的翻身跳投则总让人遗忘他在对抗中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负荷,也为其过早的退役埋下伏笔。

“NBA历史上最大的‘如果’”,在美国最大社交网站Reddit参与者基数庞大的篮球板块,姚明成了这一略带悲情色彩评选中被提及最多的名字。九年职业生涯,八次全明星,五次入选最佳阵容,姚明的职业生涯有着足以轻松迈入名人堂门槛的高度,却在延续性上留下让他自己都无法回避的遗憾。在NBA专栏作家戈麦斯看来,这或许也是姚明在步入名人堂大厅那一刻,感慨自身“渺小”的情感源头。“荣誉的不足让他无法拥有贾巴尔、张伯伦或奥尼尔的地位,如果没有伤病,他本有机会挑战这一切。”

跨越太平洋的文化桥梁

名人堂入选仪式当晚,在NBA为姚明制作的短片伊始,登场的却并非这位来自中国的巨人———从勒布朗·詹姆斯与中国球迷的互动,到史蒂芬·库里在长城上的“耍宝”,再到坐在大巴中的史蒂夫·纳什受到上千球迷追捧的场景,每一个画面背后,都有着姚明的影子。

“尽管辉煌的球员生涯仍有遗憾,姚明对于这项运动的影响力却只有迈克尔·乔丹足以比拟。”作为距离中国巨人最近的美国媒体,在《休斯敦纪事报》看来,姚明不仅让篮球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这片NBA过去未能成功开拓的最大市场,更将影响力向其他亚洲国家辐射。从某种角度而言,与姚明同时代的每一位球员都是这场文化输出的受益者。作为在中国最受欢迎的球员之一,麦蒂在对姚明的致辞中透着满满的感激,“在中国有三亿人在打篮球,这是姚明留下的财富,我会永远感激他让我也成为时代的一部分。我们是中国球迷的英雄,他们中多数人没有亲眼看过乔丹打球,却见证了我们的辉煌,姚明的辉煌。”

在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的专刊中,专栏作家弗兰克·布莱布瑞将姚明称作“跨越太平洋的文化使者”,不仅因为他将NBA的篮球文化与职业体育的理念带回中国,更因其早已成为东方文化在美国社会的鲜活展示。与前行的“灯塔”王治郅或是追赶者易建联相比,姚明的性格要外向、爽朗得多,即便是在入选名人堂的致辞中,亦不忘调侃艾弗森过去不爱训练的轶事来活跃全场气氛。这典型的美式幽默中透漏着姚明对于美国文化的适应与调整,但正如其曾经的亲密战友史蒂夫·弗朗西斯在那封名为《我的兄弟姚明》 的信中所言,“他一直是更衣室中最谦逊的人,他的字典里没有俗艳或物质。姚明适应了美国文化,但从未让美国文化改变他的本质。”

里约奥运前,在美国博客网站 《球员论坛》 主页上刊登了一篇姚明亲笔写下的奥运生涯回顾。与其他NBA球星在该网站撰写的文章不同,姚明的故事里没有所谓那些娱乐化的猛料,只是淡淡地记录着自己在悉尼奥运会纪念品商店看见奥运开幕式大合照时的感触。

那是一张取景位置很高的照片,画面中密密麻麻地挤进了很多人,让姚明根本无法找到自己的存在。“我是个天文迷,每当我看到那张照片,就想起银河。当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只关注自己、家人和球队,圈子很小。20岁时看到那张照片,我只想到我自己。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开阔了视野,即使真的高度不同,但在照片里,我和其他所有人都一样。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这样平淡而又细腻的故事,这样透着些忧郁的感触,或许也和那些如恐龙般绝迹的传统中锋一样,很久不会在这个联盟再度出现了。

报记者 谢笑添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