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年岁岁花相似”中感悟自然——记入选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的中科院上海植生所研究员王佳伟

2016-09-29信息快讯网

 

在人工气候室工作的王佳伟。张艳春摄

■本报记者 许琦敏

“每天思考植物生长的奥秘,就是不断体悟自然大道的过程,我很享受。”王佳伟一开口,让记者误以为碰到了一个文科教授。就是这个年近四十,眼睛中依然闪烁着天真、好奇和热情光彩的研究员,分离出了控制植物根冠发育的关键因子,进而阐释了植物的年龄途径———不少植物虽然可以活很久,但也会变老,究竟是怎样的分子机制在起作用?

在德国马普研究所做完博士后,被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以“青年千人计划”引进回国,王佳伟在植物年龄途径研究上已成为该领域的杰出代表,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 《科学》 《细胞》《植物细胞》 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今年,他入选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解开“植物年龄不可逆”之谜

“年年岁岁花相似”,这一唐代诗人刘希夷 《代白头吟》 中的名句,成了王佳伟发表在 《科学》 上的一篇论文的最佳科普宣传词:那篇论文解释了高等植物的开花多样性,可能是由于不同植物间不同成花诱导途径的贡献差异决定的。

这句古诗形象地指出了多年生植物在每年特定的时间开花,并且可以生长多年的生活习性。那么,这些植物是如何感知四季变化、调控开花的呢? 王佳伟带着他年轻的课题组,对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弯曲碎米荠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引诱”这种植物开花,必须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即春化作用———仿佛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再温度回升,春回大地。

“幼年期的弯曲碎米荠是不能感受春化反应的。”王佳伟说,这个研究更有趣的是发现了植物年龄不可逆的原理。

原来,弯曲碎米荠的成花诱导需要同时解除两个抑制因子,其中一个FLC通过持续的低温解除,而另一个TOE1则受微小核糖miR156的控制。在植物幼年期,miR156高水平表达,TOE1含量较高,就抑制住了下游开花关键基因的表达。随着植物年龄的增长,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分不断积累,导致miR156含量逐渐下降。此时,TOE1的表达减弱,年龄途径对开花的抑制作用就被“解锁”,一到春天就开花啦。

“这种双重调控的分子机制与多年生植物的生长习性密切相关。”王佳伟解释,它确保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在获得足够生物量后,再开花结果、繁衍后代。这个发现最让他感觉乐趣无穷的,是对自然之道的体悟———看!不仅是动物难以逆龄生长,植物也是。当植物生长,就会开始光合作用,产生糖分,于是保持幼年状态的分子就慢慢被抑制,生命体也就慢慢长大、成熟。“没有光合作用,植物就会死去,如果光合作用开启,植物就得从幼年走向成熟,这个过程没法可逆啊!”他说,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这一刻变得如此真实,“人生在世,一定不能辜负光阴。”

鼓励合作还需改变“指挥棒”

对于这项成果,王佳伟的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陈晓亚用一句诗来形容:“年年岁岁花相似”。王佳伟说,艰深的成果如能形象有趣地解释,会有利于与同行、大众的沟通,使跨领域合作变得更顺畅,而改变“指挥棒”,则会让科学家更有合作意愿。

目前国内对于科学家的考核往往喜欢看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似乎第二、第三作者的作用没有第一作者重要,在考核中的权重就会下降。如此一来,为年终考核成绩漂亮,大家都争着在论文中署名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不太愿意为排名靠后的论文花费精力。

德国马普研究所是一个拥有100多家各类研究所的大型科研机构,王佳伟在那里做博士后时,深切体会到考核方式在跨领域合作中所起的作用。马普的做法是,只看论文参与署名,并不在意排名在第几位。“有的科学家在某一项实验技术上做得非常好,同行都希望请他帮忙,如果没有署名排名的讲究,这个忙自然很多人愿意帮。”

其实,现在国内的科研条件已经相当好。王佳伟应聘回植生所时,人尚未回来,上海的实验室已经开始搭建,学生也开始招收。等自己回国,科研工作已可开展———真可以说一分钟都没耽误,这让国外很多同行羡慕。他觉得,如果在鼓励合作上的“指挥棒”可以改进一下,中国的科研资源还能发挥出更大效用。

“工具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什么是真正的创新? 王佳伟经常会想这个问题。“工具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他说,做科研最牛的,绝大多数是突破了大家都解决不了的技术瓶颈。

比如,今年4月,美国科学院院士庄小威在 《科学》 上一项突破性的单分子成像技术,就突破了目前的技术瓶颈。而研究植物,从整株到细胞,进而深入到细胞器、分子层面,王佳伟觉得每当自己追问下一个为什么,就无比希望能有趁手的工具,把自己想要观察的分子、细胞通道看个清楚明白,还最好能观察到实时、动态的过程。但现实是,越是前沿的、没人做得了的研究,越是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但国内做实验技术开发的人才少之又少,而且现在的科研体制也不利于他们发展。

他碰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模式生物的缺乏。很多植物的年龄都在百年、千年,要研究它们的年龄途径,就算搭上一辈子,也未必能观察到它们的一个生命周期。要做这样的研究,自然就需要特别的模式生物。

真正好的科技创新,其生态环境中一定有很多从事技术研发的优秀科学家———只要科学家提出需求,就有人帮他实现想法。王佳伟希望,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够更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规律。

研究生和导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胸怀大理想、心系大问题、做好大文章——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汤其群教授在2016年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国家战略与国家试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周年成效、经验与展望
中国5个项目获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桃坪羌寨:重生的“活化石”
记者探访G20峰会主场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浓郁中国风清新江南味
第二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开幕 共商务实推进信息港建设之道
“杭州共识”彰显中国议程之世界贡献
学者到处挂名太影响研究精力
日本“自然科学绘本大师”松冈达英在沪开讲座
虎妈其实最不开心,研究揭露她们的苦
科技进步让写“硬科幻”更艰难
教育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证书具有相同效力
沪上11家科普场馆携手组建“自然联盟”!
“金融科技”Fintech:是伪标签还是真风口?
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学生“秋游季”又至 如何与自然科普“嫁接”?
全新梅赛德斯-奔驰长轴距E级车媒体科技日京城开启
上海举行“补短板”现场会,韩正:“五违四必”攻坚战要打出精气神
滑稽戏里的那个“噱”字,不能野
大国工匠:女神来了!中国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设计第一人姜妍
西媒撰文“中国为何是足球故乡”,称高俅是“第一个梅西”
中国年轻一代催热临时性工作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以各种艺术样式呈现“长征”与“一带一路”主题
中国取得的是史上最伟大的发展成就
海上家风 | 明代御医传人、《内经》研究泰斗凌耀星孙辈讲述从医之道
滨江岸线:铺设“海绵” 自然平衡 探访开展“绿色实践”的南外滩和徐汇滨江西岸
三位美国学者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研究成果为凝聚态物理学界引入全新概念
感受都市 触摸自然——创意纷呈的节庆活动打造多样假日文化
2017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将于10月10日开始
华师大最新研究成果:情侣合作时大脑会出现神同步
2017年考研今起报名 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
拒绝有害信息,他们用上高科技
当物流“黑科技”遇到“双11”
【科技文摘】一份让科学家绝望的探索名单
明年起文化遗产日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第二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开幕 中国自然保护更需要的是智慧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