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CPI反弹至半年新高 专家:当前主要矛盾仍是通缩而非通胀

2016-11-10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记者张晓鸣)受非食品价格上涨及低基数效应影响,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弹至半年以来新高,同比涨幅重回“2%”时代。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2.1%。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从同比看,10月份CPI上涨2.1%,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对比基数相对偏低。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3.0%,涨幅比上月扩大5.5个百分点;蛋价同比下降2.4%,降幅比上月缩小2.2个百分点;鲜果、水产品和猪肉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0%、5.0%和4.8%,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7、1.1和1.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非食品中,课外教育、医疗服务、物业管理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8%、4.6%和1.5%,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4、0.7和0.2个百分点。

近期蔬菜价格有所上涨,蒜价更是持续大幅上涨。大蒜价格在今年9月上旬突破历史高价后持续上涨,本周大蒜价格每公斤13.19元,环比涨1.9%,同比高88.2%。对于蒜价的走势,农业部表示,近两年大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蒜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受极端天气影响,大蒜产量有所下降,加上大蒜耐储,这两年保鲜蒜行情好,惜售心理推动蒜价不断上行。目前大蒜库存较去年有所下降,预计近期蒜价将保持高位震荡态势。

随着物价上行,很多人又开始担心是否会出现通胀。对此,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主要矛盾仍是通货紧缩,当前的物价上行至多是物价正常化,谈通胀为时尚早。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家连平认为,天气转凉,蔬菜价格可能季节性上涨,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对CPI形成支撑,但出现强刺激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较小,通胀压力不大。预计未来CPI同比涨幅将以略高于2%波动。

昨天同时公布的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超过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1%。据测算,包括煤炭开采等在内的五大主要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1.4个百分点,是带动PPI同比上涨的主要因素。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