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饿了吗?来条蟋蟀蛋白棒吧

2016-11-19信息快讯网

在美国,正儿八经想把昆虫蛋白利用起来的人越来越多。从蟋蟀养殖农场、到蟋蟀面粉,再到蟋蟀蛋白棒,吃虫子这件事情正在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市场调研公司 Global Market Insights预计,到2033年,全球可食用昆虫的市场将会从现在的3300万美元增长到5.22亿美元。

■报记者 唐玮婕

熟悉韩国娱乐的朋友,见到以下这家公司千万不要太激动,它与“小鲜肉”除了名字相同之外,一点关系都没有。EXO,一家已经先后融到560万美元投资的美国初创企业,正在努力把蟋蟀磨成粉,制作售价一条3美元左右的蛋白棒。

2014年从知名众筹网站Kickstarter起步,EXO已经成功在食品超市、亚马逊还有一些健身中心里把自己的蟋蟀蛋白棒推销了出去。

如果用中国“吃货”的视角看,吃虫子真的没啥稀奇。但EXO厉害的一点在于,公司有野心把看似小众,甚至有些诡异的食物制作成标准化的商品,还要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不妨想像一下,可能在不久的未来,你在饥饿时,会很自然地掏出一条蟋蟀蛋白棒充充饥。

蟋蟀蛋白棒没有蟋蟀味道

EXO的两位创始人———格雷·塞维茨 (Greg Sewitz) 和盖比·刘易斯(GabiLewis)并不是什么怪咖,他俩都是美国布朗大学的高材生。

刘易斯喜欢健身,平常生活中难免需要补充蛋白质,但当时已有产品的一些副作用令他非常困扰。就在此时,一份来自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引起了这名年轻人的注意。报告称,世界上至少有

20亿人在食用昆虫,不是因为饥

荒,而是因为它们是极佳的蛋白质来源。塞维茨鼓励刘易斯把昆虫,尤其是蟋蟀放到蛋白棒配方中。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做起了昆虫的生意。

之所以选中蟋蟀,是因为尽管美国人毫无吃昆虫的习惯,但蟋蟀不会让人产生太大的排斥心理,“吃几个下去,不会感到太恶心。”

2013年1月,他们从网上订购了两盒活蟋蟀,放进大学宿舍的冰箱冷冻后,进行脱水处理,再用搅拌机磨成粉末,放入了盖比独创的蛋白棒配方中。这些昆虫制成的蛋白棒具备不少优点:不含麦麸、大豆、奶制品、人造防腐剂和精制糖,既是代餐食品,又是补充体能的零食和锻炼前后的营养食品。

一年之后,两人在网上发起众筹,最终募集到54911美元,超过1000人支持募捐。首批发行的5万条蛋白棒,几周内就在网上被抢购一空。

为了让蟋蟀蛋白棒尝起来更美味,EXO还专门请了米其林餐厅“肥鸭”前主厨帮忙改良口感。如今,EXO已经推出了四种口味:可可味、花生酱果冻味、苹果肉桂味和蓝莓香草味。网上有不少消费者留下了评价:没吃出来有蟋蟀味。

想吃昆虫,产业链都有了

“按照体重来算,一只蟋蟀的65%都是蛋白质,而且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氨基酸。每100克蟋蟀中含有20.5克蛋白质,同样重量的鸡肉和牛肉含有25克,但如果是用蟋蟀干和牛肉干对比,蟋蟀干的蛋白质含量则要高出22%。”EXO创始人之一塞维茨对于这些数据显然已经倒背如流。

有意思的是,在美国正儿八经想把昆虫蛋白利用起来的人越来越多。从蟋蟀养殖农场、到蟋蟀面粉,再到蟋蟀蛋白棒,吃虫子这件事情正在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EXO做的是把蟋蟀粉末制成蛋白棒,肯定有人会问,“那么多蟋蟀从哪儿来的?”别急,2014年就有人在俄亥俄州创办了一家叫作“大蟋蟀”的食用昆虫养殖农场。农场主人凯文·巴茨胡博2006年在泰国第一次品尝到烤蟋蟀的味道后,就萌生了类似的想法,“我之前种过西红柿,但蟋蟀只需要1/30的水和1/25的饲料,这可能意味着只需要付出一半的钱就可以开始我的事业了。”

同样在2014年,查尔斯·威尔逊在美国开设了自己的蟋蟀面粉公司Cricket Flours,把蟋蟀磨成粉、杀菌、烘干,制成特别的面粉。据威尔逊介绍,蟋蟀面粉的消费者主要有因为健身或运动需求有大量蛋白质需求的人;因为麸质过敏症等过敏症状在饮食中有忌口的人;认同将蟋蟀作为蛋白质来源能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人……市场调研公司Global Market Insights预计,到2033年,全球可食用昆虫的市场将会从现在的3300万美元增长到5.22亿美元。

事实上,美国消费者对于补充蛋白质的热情日益高涨。在过去5年中,美国蛋白质棒的销量从2010年的3.72亿美元上涨到了4.89亿美元,而富含蛋白质的坚果销量也上升了32%。为了迎合消费者对蛋白质狂热的需求,昆虫蛋白的创业项目自然大受欢迎。

消费者最关心安全性

此前,美国农业部已经表态称,在美国,昆虫及其产品的处理和储存都应该按照和传统食品一样的卫生安全标准,它们一样需要贴食品标签,写明含有的成分,将被用于人类食品的昆虫需要遵循美国的cGMP标准 (现行产品生产管理规范),用于宠物食物或者动物饲料的昆虫不允许被用于人类食物,而且也不可以是在野生环境中抓的。

然而,关于食用昆虫的监管尚未形成规范,不但没有专门的立法,养殖场的寄生虫和病原体信息也处于缺乏状态。有专家指出,相关食品必须由专门饲养的昆虫制成,从而避免传染风险;另外,昆虫食品必须清楚标明过敏警告,因为很多昆虫与海鲜有相同的基因特点。

虽然食用安全问题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困扰相关企业,但投资机构对可食用昆虫行业依然抱有信心。除了今年3月获得400万美元A轮融资的EXO之外,另一家制作蛋白棒的公司,还有养殖蟋蟀农场等创业项目也先后受到资金的青睐。

按照EXO最大投资者———Accel Foods的看法,便携式蛋白粉市场价值高达550亿美元,如果考虑到蟋蟀蛋白还能被运用到宠物食品、营养补充剂、牲畜饲料以及工业用途当中,这个覆盖全球的市场还能扩张到3710亿美元。

食用昆虫代表着未来吗? 看过 《火星营救》 这部电影的朋友,一定会对太空种土豆记忆犹新。很久以后,人类究竟会靠哪种食物养活自己或许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食品科技的进步注定会不断改变我们的餐桌。在这条创新之路上,食用昆虫大概还只是小菜一碟,更多的可能等着我们“脑洞大开”。

©2014-2024 dbsqp.com